2025年中美南海战争回顾

时钟之手,周而复始之中不紧不慢地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二世纪。

昔日名不副实的的美利坚合众国已经接受美洲大陆上的所有“国家”为成员,连古巴
也加盟了,尽管加拿大因为正式脱离英国女王著实闹了一阵子,德克萨斯独立运动仍
然有人在闹著玩。

二十世纪末诞生的欧盟最终成了欧罗巴合众国的稚型,英国皇家的“新衣”老幻觉在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正式宣布脱离之后终于被彻底戳穿,扭扭捏捏地加盟。俄国虽然暂
时还没有迈出最后一步,但随著其经济的成熟稳定,两边支持加盟的呼声越来越强
(其北冰洋沿海资源目前技术虽然无法开发,但理论上的开发前景是显而易见的),
货币接轨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

一百年前中美南海之战中形成的中日松散联盟最后发展成为亚细亚联合国,包括了历
史上的蒙古、越南、印度等东南亚次大陆所有国家、原来的内陆中亚国家及近大陆诸
岛。亚细亚人均产值是欧亚美之末,但人口众多,经济总量惊人,海洋资源丰富,兼
之东面和南面(通过阿拉伯联盟)对欧罗巴的的钳制,作为三巨头之一的地位在可见
的未来不会有变化,尽管它的成型最晚,内部的社会、文化问题在三巨头之中也最错
综复杂。

为了在国际贸易、政治上取得(勉强)独立的一席之地,保护其丰富得让人流涎的海
洋资源,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深知当年
中东因为拥有资源被强权分制的教训,钢铁同盟牢不可破,卖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自
己独立的工业、科研和海军天军力量,欧亚美三巨头对此心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

在原油资源耗尽之后,国际强权对中东丧失兴趣,不再搅局捣乱分而制之,于是伊斯
兰兄弟们重归于好,结成联盟,把犹太人赶走,而“西方”对此睁一眼闭一眼,抗议
几声然后大家卖军火赚钱。但是,战争之后,阿拉伯世界今非昔比,经济政治混乱。
因为历史的原因、原中亚伊斯兰国家的联系以及对欧罗巴南面遏制的战略地位,阿拉
伯联盟和亚细亚联合国各方面合作联系密切,

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的焦点,在于外空间和海洋资源的所有权和开发权。非洲沿海
各国和南太平洋诸岛国因此陷入类似于当年中东国家的处境,尽管因为暂时看不到海
洋资源的尽头而尚未表面化,但实质性的争夺较量早已展开。

                                                       历史回顾

现在欧亚美三足鼎立的国际大局,尽管其后又发生过两次大规模海战、人类历史上第
一次国际天战及月球战,但追宗溯源,基本架构形成于2025年的中美南海战争。和平
局势的定型则在达成月球和约之时。掠夺性竞争开采及三方月球战使月球质量显著减
轻,轨道加速远离地球,关于523年之后地球村居民将告别最后一次自然日全食、1094
年之后月球将脱离地球成为太阳系新行星的预测,使人类终于意识到合作进行外空间
环保的重要。至少一百年之内,“还土归月”都将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和共同
负担的沉重包袱。

                                                        海战起因 

那场影响世界结构的大规模海战,直接起因是南沙群岛海域关于石油、可燃冰及海底稀有
金属开采权、所有权的争夺表面化,有关各方心照不宣拖延了半个世纪的问题达到了必须
解决的转折点。菲律宾请求美国太平洋舰队保护其开采平台及运输船队,与中国护航舰队
发生冲撞,中方一艘小型护卫舰被撞沉。过程和二十四年前那场早已被人们遗忘的第一次
中美军机相撞事件不无相似之处,但国际背景和双方势态已经有了本质性的变化,战火一
点即燃。 

时隔一百年以后,反观当时的国际局势及历史,虽然不能说战争不可避免,但从几个宏观
因素来看,中美之间在那一段世界动荡的时期发生某种形式的直接冲突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二十世纪后叶,冷战结束以后,二极权力均衡被打破,美国政界及有关学术界对今后国际
框架的趋势一直缺乏明确、一致的规划和预测,从1992-2000克林顿/奥尔布赖特的价值观
输出式外交,到2000-2004小布什/鲍威尔的相对保守主义实利外交,到2004-2008戈尔/戈
顿的环境霸权式外交,国际政策摇摆不定,无所适从,其结果是包括以德法为首的欧盟、
俄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众多国家日益意识到单极世界的弊端,对美国政府的抵触
情绪逐渐增强。2008年民主党候选人金斯顿以中间路线平台、倚仗老年选民的支持入主白
宫,凭借其卓越的政治手腕就迫在眉睫的社会保险基金及老年医疗保险基金问题达成解决
方案,经济稳定发展,声望如日中天。但在外交政策方面,回头看来,哈尔布鲁克的国务
卿人选(加上金斯顿个人的政治强势及支持)是个悲剧性的错误。哈尔布鲁克在二十世纪
中期的美国越南战争时期表现明显的反战倾向,但在九十年代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
却成了强烈主战的鹰派。其后任驻联合国大使,以人权为主线的价值观输出色彩及强硬趋
势益发明显。其时五角大楼及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中参加过越战、韩战,对战争抱本能性
抵触态度的老将军们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冷战结束以后所向无不利的少壮派,国务卿
与国家安全委员会、五角大楼在国际政策方面的实质性三角竞争制衡消失。金斯顿/哈尔布
鲁克在任八年,美国共卷入十一次境外军事行动,其中对国际局势影响巨大的有2010年武
装接管科索沃引发欧洲意识的反弹崛起,和2012年竞选年在驻日士兵强奸日本少女被民间
激进组织劫持之后,交涉进程缓慢,遂派特别部队突袭营救,引发日本自二战以后最大的
反美浪潮。事后看来,很不幸的是这些行动大部分都受到美国国内舆论及民意不同程度上
的支持。其原因,一方面是媒体的过分集中,在相当程度上丧失独力性和对政治的监督功
能,而另一方面,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走向老年化的美国社会里,传统的反强势政府保守主
义倾向显著减弱,对政府的制衡机制严重衰退,而这个趋势将一直延续到21世纪中叶。 

时间走近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世界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 

婴儿潮世代的定时炸弹终于按期在欧洲和美国炸响。短短几年之内,占美国生产员工近40
%的婴儿潮世代大批退休,而且其中大部分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熟练、高级白领工人,造成
社会生产力急速下降,政府财政濒临破产,这两方面的困境通过国际化金融杠杆波及全世
界并形成恶性循环,对欧美亚各大国的社会及国际关系各方面带来极大震荡。 

美国股市崩盘,扣除通胀因素以后的S&P500指数下降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水平,政府
财政捉襟见肘,同时通货膨胀率急升,中国、日本和欧盟为了自保不得不赔本抛售部分几
十年来作为战略储备的美国联邦债券,雪上加霜,联邦债券二级市场流通利率超过30%,新
发行的债券不得不临时退出一级市场,通过媒体和社会力量动员公民和公司认购,成了“
爱国券”。联邦债券不再是金信用和利率底线,信用资本市场机制陷入全盘混乱。熟练劳
动力短缺,人工成本急剧上升,公司两面受挤,纷纷违约、破产。在这种背景之下,国内
社会问题尖锐化,一方面政府和公司大量吸收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熟练技术移民,另一方面
社会上种族主义情绪加剧,少数族裔倍受排挤,尤其是新技术移民,赚大钱受大气,最初
的移民潮很快降温,对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弥补远远不如预期的效果。政治上孤立保守势力
抬头,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强硬,明显显示用军事力量摆脱经济困境的趋势。 

欧洲大陆上,一方面,因为二战后持续出生率下降,自身的人口老龄化冲击比美国有过之
无不及,而另一方面又受到来自大西洋彼岸的影响及反馈,欧洲意识迅速复苏,与美国在
农业保护政策的传统老大难问题上和能源问题、防务问题上摩擦频繁、加剧,在从经济、
金融到防务各方面“重建独立的欧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2023年,美国舰队护送运输农
产品的货轮在阿姆斯特丹入港,撞沉一艘试图阻拦的抗议货轮,终于引发一场遍布西南北
欧及部分东欧的“独立运动”,最终导致北约解体,欧盟联军独立承担欧洲一切军事任务
。这个过程中,英国基本持观望、自保的态度,一方面和美洲大陆有几百年千丝万缕的政
治经济联系,另一方面又无法更不愿被排除在欧洲事务之外,但总体趋势是在缓慢倒向欧
洲重心。 

亚洲大陆是那个年代地球上唯一的亮点。日本的婴儿潮开始较早,其冲击从二十世纪九十
年代开始,时至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冲击波已经过去,经济、社会开始进入复苏阶段。
中国的婴儿潮开始较晚,其负面冲击当时还没有全面显现,国力状况正是下滑前的巅峰。
印度经济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飞跃之后进入平稳发展时期,虽然人口和环境问题仍
然严重,但也没有灾难的迹象。 

但是,在国际事务方面,亚洲诸国却也无法独善其身。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随着经济的发
展空前高涨,在和中国、越南的短暂小规模摩擦之后,其目标因为人权和贸易问题上的冲
突,并随着她在国际事务上的地位要求越来越多而最终转向美国。席卷欧美的种族主义浪
潮,印度移民和华人一起首当其冲,直接影响了民众情绪。而2010年以后美国金斯顿/哈尔
布鲁克政府把印度列入人权黑名单,是美印关系交恶的起始。日本国内的反美情绪在二战
之后一直是一股潜流,进入本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美国对日外交表现的傲慢而表
面化,要求关闭美国军事基地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贸易经济摩擦也逐渐升温。中国经济在
进入二十年代之后速度降低,但仍然维持平稳发展,尤其是2018年与台湾统一之后,民族
自信心、民族情绪高涨,在国际事务上由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对“世界霸权”的道义诉求
和软性不合作逐渐转为对美强硬和对立。起源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对中日因冲击都很大
,自然也加剧了他们与美国的冲突。其中,中日不约而同抛售美国联邦债券,在美国被认
为是恶意拆台,黄祸论重新出台,而在本国又被认为是受骗上当吃了亏,互相之间的敌意
与不信任已经蔓延到了各方民众。 

和这场海战直接相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国内政治。2018年,胡锦涛退位,试图延续
上世纪末由邓小平设计并运作成型的“太上皇俱乐部”机制实现权力交接。但是,这时中
国的第一代革命家已经全部死亡,胡无力控制“太上皇俱乐部”,维持重大问题上的统一
。新上台的领导班子大都是当年暴力革命时期“红小鬼”的太子党,中国的婴儿潮世代,
变革意识强,而且各自有自己的后台和阵营,权力斗争逐渐公开化。权力斗争加上经济危
机的冲击,促使中共高层各派再一次寄希望于民族主义情绪以维持权力及在权力斗争中获
胜。2015年前后,中国政府从本世纪初开始的军事现代化努力取得初步成效,海空军实力
有了质的飞跃,台湾的和平统一更使其军事实力骤然提升。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和军
事实力的快速增长造成了她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紧张,但是,世界局势的发展和经济危机的
冲击使有关各国把主要注意力不约而同地放在美国身上。 

                                                     劫后余生

关于战争的具体过程和情况,已经有过汗牛充栋的资料和分析,本文就不重复了,而
是试图就与战争相关的国际态势及后果进行分析。

很明显,双方自始至终都保持了基本的理智,守住底线,避免让战火扩大到对方的本
土,尽管美国的战略打击力量作过恐吓性姿态,中国也有相应的准备,关于臭名昭著
的所谓“超限战”的鸹噪更是不绝于耳。这毕竟不是一场事关生死存亡的战争。今天
的我们可以嘲笑那个年代的祖先们的绝望和偏执,但还得感谢他们残存的自制,没有
干更愚蠢的事,尽管他们有很好的机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

荒唐的是,持续两个多月的高烈度、高强度战争(不包括前期四个月的对峙、准备和
小型冲突),硝烟散尽之后,四百多艘战舰潜艇、两千多架飞机残骸、上万人的尸骨
沉入深邃的太平洋海坑,居然无人宣战!美国作为护航履约保护国,一直没有迈出最
后一步正式宣战。战事由菲律宾而起,并为此本土岛屿受到轰炸,但她起的作用只是
基地。而中国也无意把战争正式化,除非战火延伸到本土。事实表明,这种荒唐的模
糊性给各方都提供了比较大的回旋余地,对战争的结束和后处理降低了难度。

战争中最出人意料的事件,莫过于澳大利亚和欧盟婉转但坚决拒绝美军使用他们的港
口和机场参战。此举延缓了美军的增援调动,也成了战后欧美关系冷淡、最终形成三
足鼎立格局的直接契因。澳欧此举的原因,除了战前的历史以外,更根本的是他们暗
中希望美国的单极强权能够有所削弱,同时也不愿负担起对在一场一边倒的战争中惨
败的中国的后处理问题,更希望中立的立场能够给自己留下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机
会。

决定性的变数,在于日本拒绝美军使用基地在先,对美国压力反弹、强行驱逐美军并
封闭所有美军基地于后。冷战时期,日本借美国之力阻截苏联和中国的威胁,是唯一
的选择。冷战结束后,日本战略界逐渐认识到,以美国为单极强权的世界结构极大地
限制了日本的生存发展空间,违背日本的国家利益。而美国亚洲战略的摇摆和傲慢更
加深、散布了这种认知,使越来越多的日本民众觉得日本在山姆大叔眼里永远是个小
配角、基地和加油站,而经济复苏则加强了提升国际地位的情绪及呼声。战争爆发前
及过程中中国不惜血本的外交交易(见下)也帮助日本下了最后的决心。解密资料表
明,战争后期日本已经开始大量、例常性向中国提供关于美军的技术及实时情报。

美国方面,最先参战的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也标志著美国在西太平洋军事存在
的结束。从本土赶到增援的第二舰队也受重创,军用及商业卫星网近三分之一被摧毁
或停止工作。而对参战的军官士兵来说,最哭笑不得的大概是和当年卖给台湾的美国
造军舰、战机交锋作战,而且有不少就是自己的学员和同僚!

中国方面,军事上损失极为惨重,总体是美军的五倍,海空军战斗力损失过半,成军
不足三年的航母舰队全军覆没,核潜艇仅剩两艘,台湾带进的先进装备也几乎丧失殆
尽,卫星网全部被摧毁。经济全盘紧急进入战争状态,战后短暂的反弹恢复之后,不
到两年便进入婴儿潮世代退休的大萧条时期。

中国之所以能够对美军造成重创,除了战前二十多年军事现代化的努力之外,至少同
样重要的是战前和战争期间的多方位外交攻势。中国政府意识到这场战争对自身存亡
的决定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世界各国对美国单极强权的反感,而且将激进民族主义
聚焦在美国身上,孤注一掷,和欧盟、澳洲、俄国、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尤其是
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按中国传统标准十足“丧权辱国”的外交交易,争取了他们的中
立或道义性、实质性支持。这些交易、支持与合作,以及战后、震后中国国力削弱和
对民族主义思潮的反思,减弱了亚洲各国对中国的疑虑、担心和不信任,为后来亚细
亚联合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回头看来,从地震后恢复过来之后倍受争议的那些所谓
“丧权辱国”的交易,大部分是“自家人”的交易,从历史的角度看具有非常长远的
积极意义,这也许是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始料未及的。

众所周知,太平洋火圈的地震大爆发使这场战争不了了之,美国西海岸沿岸各州及中
国沿海地区及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太平洋诸岛国沦为海洋或版图面目全非,日
本国土面积减少三分之一。巨大的天灾使人祸显得微不足道,大自然的震怒使人们抛
弃互相之间无谓的争执,再次意识到人类的渺小和互相依赖,从而世界进入了一个新
时期。

化外
4/10/2001

    Source: geocities.com/huawai/SheHui

               ( geocities.com/huaw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