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咖啡店之歌

如獲至寶的一口氣將之讀完。

如果單純的只是以小說架構、人物分析來看這本小說,那真是錯過了最精華的部分。

在網路上搜尋是否有相關書評,看來並不容易發現正式且大塊頭的評論,多的是偶像崇拜、人物分析與千篇一律的內容介紹。

書前的各個名家推薦,老是執著於文學的觀點,

「作者試圖在一個狹隘的時空背景中,為小說人物營造一個具有深度的舞台,......」──保真

「新一代的流浪文學,......。作者的傷心咖啡店,是站立在光陰軌道上的一個小小悲劇。」──王浩威

「這是我最近以來看的長篇小說中,難得的穩重作品。......」──吳淡如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作者的第一本作品需遭受前輩似懂非懂的評論,我想這是不可避免的,不過在出版之後的亮麗銷售嘉績可能就要讓些許「前輩」汗顏了。當然,若作者想要完整表達其思維,需要穩重成熟的文學架構,然而架構之中,思想精華才是文學作品的血肉。很可惜的,許多人只是將此作品視為一個文學新人初試啼聲的長篇小說,小說當然有人物、有劇情,人物有背景、場景需轉換順暢,一個新人當然要受到評判,但殊不知作者真正想表達的其實是不凡的人生體驗,這需要一種人生的頓悟,頓悟且內化為思想的長駐。這種頓悟在不同人之間與年紀或經歷無一定的比例關係,這是一種上天的恩賜。

本書實應與遠流的ㄦs心靈﹞叢書放在一起。暢銷的「聖境預言書」就是一個好例子,藉由一部小說、一個故事,來說明心靈的體驗,初閱此書,只視其為一部酷炫之作,在某年某月的某瞬間,終於明瞭此作的不凡。而因為其明確的分類,卻也讓人較不至於失去焦點。

這小說雖非尼采獲黑格爾,卻值得讀三遍。
「第一次一口氣讀完。」

「第二次閱讀,妳要用跟作者對等的態度去讀書,......,要逐一去思考批判。......。」

「第三次閱讀,最好跟第二次閱讀之間空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妳要時時回想......,把書上看到的東西跟妳看到的世界去印證,......。」

〈Back〉

我是誰

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