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頁        無痛針法        針灸與慢性頭痛   針灸有效治慢性頭痛   針灸與中風    針灸與眼睛     針灸與減肥    中西醫法一周治愈面癱  針灸與手術後的惡心嘔吐 中風病人對針灸有反應 針灸可治兒童鼻敏感 針灸能減輕膝關節炎疼痛 針灸醫關節痛效果佳 英國證實針灸具實際治療作用 針灸或可減腸敏感肚痛 中日韓推動針灸國際化 我們在那裡﹖

針灸可減少手術後暈眩作嘔
 


研究證實,在手腕內關穴位置採用針灸或壓力刺激法,可減少手術後的惡心問題。
李煥坤醫生提供圖片

【記者梁洵瑜報道】中文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在手腕內關穴使用針灸或壓力等刺激方法,可以減少手術後病人出現暈眩及嘔吐等不適症狀;每八名用穴位刺激方法的病人,就有一個可以避免手術後出現惡心問題。
負責研究的中文大學醫學院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助理教授李煥坤表示,該研究與澳洲醫學界合作,重新檢視全球二十六個涉及三千名病人的臨床研究結果,證實在病人手腕內關穴P6位置,採用不同形式的刺激法,括針灸、電子手腕帶及壓力刺激穴位法,均可以減少手術後的不適症狀。

無不良副作用
李煥坤解釋,接受過麻醉的病人,每五人中有四人會出現惡心症狀,但使用手腕內關穴刺激後,可以減少兩成八至三成機會出現惡心;減少病人使用止暈止嘔藥的情況。她指出,除針灸外,使用電子手腕帶及其他同類對該穴位有刺激的方法,也可減少不適。她表示,女性、非吸煙人士等可能會較易在手術後暈眩,這種方法可減少麻醉後的不適,穴位刺激法也無不良副作用。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表示,手腕內關穴位即是在手腕以下三隻手指的位置,刺激此穴位有助治療暈眩及嘔吐症狀,包括暈船浪及孕婦嘔吐等,也可作手術後減少暈眩用途。但他認為,刺激穴位以針灸效果最好,若不能及時針灸,則可手指按壓。

於2004年7月30日香港蘋果日報 生活醫療版刊


手腕穴位針灸減手術後惡心嘔

針灸手腕,原來有助減少病人手術後嘔吐。(資料圖片)

八成病人在手術後會出現嘔吐和惡心的情況,中文大學醫學院的一項分析研究進一步確認,在需要進行手術的病人手腕進行穴位刺激包括按壓、針灸等,能有效減低近三成在手術後出現惡心及嘔吐的情況。負責研究的醫生表示,即使目前有較新的止嘔藥物,但在手術後出現惡心嘔吐的情況仍然常見,手腕穴位刺激提供了一個另類的預防方法。

按壓等效果相若
中文大學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自九八至○二年期間,分析了醫學界就穴位刺激預防手術後嘔吐及惡心的文獻資料,比較了三千三百多名接受手術病人在廿六個不同測試下的數據,在手腕的P6 穴位進行不同形式的穴位刺激,包括針灸、電子脈衝手腕帶、穴位按壓等。

該系把接受穴位刺激的參加者與對照組比較,結果發現,接受P6穴位刺激的病人在手術後出現惡心及嘔吐的情況,分別下降了兩成八及兩成九;而接受穴位刺激的病人中,分別每八及十一人中,便有一人可避免惡心及嘔吐;研究又發現非創傷性的穴位刺激與創傷性如針灸的效果相若。

有關研究結果將於明日出版的著名科學期刊《新科學家》內發表。

止嘔藥有副作用
負責研究的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助理授李煥坤表示,八成病人在手術麻醉後出現惡心及嘔吐的副作用現象,其中以女性、非吸人士、曾有行動問題的病人及曾在手術後出現惡心及嘔吐的病人均屬高危人士。
此外,部分手術如耳鼻喉手術、乳房手術及剖腹等手術亦較易出現有關現象。出現惡心及嘔吐的情況令病人感到不適,嚴重的更會延遲患者康復及出院的進度。

李煥坤表示,用作止嘔的藥物不能百分百預防嘔吐及惡心,亦會出現輕微副作用包括頭痛及煩躁不安,而穴位刺激方法亦會出現輕微副作用如手腕紅腫或出現水泡。研究結果令醫學界可更有信心利用手腕P6穴位刺激預防手術麻醉後的不適。

■本報綜合報道

於2004年7月30日香港東方日報 港聞版刊
 

[Under Construction]Send mail to with questions or comments about this web site.
Copyright © 2004-2005
Last modified: May 7,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