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市桌球委員會

    

如何練好接發球接球一)

 來自: 乒乓世界901020加入      

  在乒乓球比賽中,相對其它的環節,如發球搶攻或相持,接發球的難度最大。因為它完全受發球者的控制,而接發球對發球者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限制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接發球的不可預測性。所以,不斷提高接發球的能力,合理的把所掌握的技術運用到接發球中,是迅速提高比賽實踐能力的關鍵。

  在現代乒乓球比賽中,積極主動,搶先上手是總體戰術的技術風格。以此為前提,接發球則是體驗比賽中由防轉攻,攻防轉換的最常用之處。在相對被動的狀態中,通過控制,達到相持,再力爭轉入進攻,爭取主動應是接發球中的基本指導思想。具體技術上的操作如下:

  一、判斷

  正確判斷是接好發球的首要環節。判斷上不出現較大的偏差,才能談得上更好地運用接發球技術,避免有渾身解數,但由于判斷不準而發揮不出來情況經常發生。

  1、對旋轉的判斷

  乒乓球發球中常出現的旋轉主要有左、右側上下旋,轉與不轉。通過發球者利用各種發球方式,將這些旋轉性質表現出來。如正反手,下蹲等。在判斷旋轉性質時,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1)板形:一般情況下,發上旋球時,板形都比較豎,下旋球比較平、斜,這種特點與發球時要接觸球的部位直接發生關系,因為發旋轉球和不旋轉球時,接觸點比較靠近球的後中部;而發上旋和下旋時,向中下部和底部摩擦才可能比較轉;

  (2)動作軌跡:發下旋和不轉球時,球與球拍接觸的一瞬間,手腕擺動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並時常與假動作相配合;在發上旋和下旋時,手腕擺動相對大一點,這樣容易“吃”住球,動作也比較固定,發球後常有一個停頓,即使加上假動作,也不會像發側上旋和不轉球那樣連貫;

  (3)弧線:發上旋球和不轉球的運行一般比較快,常有往前“竄拱”的感覺,發短球時容易出台,弧線低平;下旋球運行比較平穩,弧線略高,短球不易出台;

  (4)出手:發上旋球和不轉球一般出手比較快,並且突然,動作模糊;下旋球的出手相對要慢一些,因為要給球以足夠的磨擦時間,才能使球產生強烈的下旋效果。

  (5)分布:在接發球時,不斷琢磨發球者發出球的旋轉性質的隨機分布和刁慣也是重要,特別是在判斷不清時,如在一輪發球中,發球者一般有幾個轉的,幾個不轉的,幾個側上,幾個側下,通常都出現在一輪中,以及開局愛發什麼樣的球,關鍵球如何發等等。毫無疑問,面對當今世界乒壇花樣翻新,變化莫測的發球技術,接發球者的猜測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想把每一個球都看得清清楚楚,就不太實際了。

  2、對速度和落點對落點的判斷

  (1)對長球的判斷:一般情況下,發球者如果想把球發得很長,第一落點多在自己本方台面的端線附近。如果力量差不多,球的運動速度,側上旋和不轉球明顯要快于側下旋和下旋,如果是發側上,下旋斜長線球,要注意球的第二弧線有側拐特點;如果是直線長球,要特別注意平推過來,或者是略帶外拐的球,因為這種球除了有很快的速度外,容易發出線路比較直的球,客觀上增加了球的角度,給接發球者造成較大的難度;

  (2)對短球的判斷,由于發球者想要把球發短,手上就不能發很大的力量,要收住一點,所以,短球較難發揮速度的優勢,重點多是考慮落點和旋轉。在發短球時,第一落點一般距球網較近,可根据這一特點判斷來球的長短。在接短球時,要特別注意手不要過早的伸入台內,以免側上旋短球的第二弧線往前“拱”,頂在板上,使手上失去對球的控制,以及來球可能是“金三角”位置,球是從靠近球網的邊線出台,手來不及拿下來,對不準球。

  (3)對半出台球的判斷:對半出台球的判斷是接發球判斷中難度比較大的一項技術。因為這種球往往容易造成接發球者的猶豫,是思路混亂,影響整場比賽的發揮。在判斷這種球時,一是視其旋轉性質而定,側上旋和不轉球比側下旋和下旋球容易出台;二是根据發球者的特點而定,要仔細研究發球者在發半出台球時,到底哪種容易出台,哪種不容易出台,是正手容易出台還是反手容易出台等,這樣就會增加半出台球選擇手段的針對性。

  另外,在接半出台球,對長短的判斷不是很清楚時,一定要有意識地“等”幾個長球,並且出手要果斷,用接長球的辦法回擊,哪怕是失誤的危險性曾加。這樣,可以給發球者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使她不敢發模糊的半出台球,手上就要適當控制發力的程度,球的質量也會隨之下降,而適時調變接發球,被動中積極創造主動,有自信心更從容一些。 (有信心不一定會贏,沒信心一定會輸。)


相關技術篇 : 如何練好接發球(二)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