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拍 :
桌球運動是由腳帶腰帶手再傳到手腕傳到手指,最後手指操縱球拍打出選手想要的速度、落點、旋轉提高進球率等,但是球拍拿不好是不可能達到上述的要求;因為最後擊球煞那,手指要抓緊球拍同時完成吐力
、吃球厚薄、觸球時的拍面角度和回擊出刁鑽的落點,可見手指那一抓是決定回球的質量,所以如何抓好球拍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
握拍的方式
當今桌檀握拍法有兩種:橫式握法和筆式握法。
筆式握法的優點是左右轉換較快,台內小球及發球比較靈活。缺點是反手發力較弱,中台相持旋轉較弱,
橫式握法的優點是正反手發力順暢,中遠台相持能力佳,拍形易控制、旋轉能力強。缺點是發球不靈活,
中間地帶難轉換,正手台內小球發力不易。
以下是持拍應注意事項:
1. 手指要吸住球拍
中指力量微向上推拇指和食指力量往下輕壓,力量凝聚在三指之間的中心點,此時會感受到拍手合一的意思,如果中指的力量向下或拇指力量向右,食指力量向左,那就無法產生合力,發力和調整拍形勢必有盲點,橫拍也亦然,要注意拇指和食指持拍的點是相對的。
2. 要知道球拍的重心在那
無論任何方式持拍球拍都會有重心;除非手指握的太緊或心中不知道這種感覺,通常球拍的重心在球拍中心點的下方和接近地心引力的部位。知道球拍重心主要有兩種作用:一是發力,因為有重量才有擺速,一是知覺,因為重量才有知覺,有知覺才能明確操控球拍拍面的角度。
3. 持拍的概念
持拍的方式很多,如球拍種類不同握法也不同,每個的專長打法不同握拍也不盡相同,但目的是相同的。例如要擊出最快的球速、最旋轉的球、最刁鑽的角度、回擊出讓對方最難發力的落點等要求,假如你球拍拿的不好就不可能達到上述的境界。我想大家都知道獨孤求敗他耍劍時一抖十二朵浪花,而丐幫八袋長老一抖只有八朵浪花,為甚麼?他的道理和桌球發球是一樣的,球發的好必需放鬆擺動手臂,整隻手是鬆侉擺動透過手腕手指重量傳到球拍後,球拍好像斷成三節,利用最重的第三節抖出最快的速度將球彈出去,如果球拍能抖動到和獨孤求敗一樣快那你的發球對手也很難看的懂是啥東東。
上述的基本道理是不會改變的,使劍和持拍都有其共通性都是要手指來擺動重量和控制拍形,如何操縱球拍呢?
1. 準備期的持拍狀態
鬆握拍大家都聽過這句話,但鬆握拍也要有力量,到底是多少力量真是傷腦筋
!?以我個人的看法是在同一個條件之下任何正常的人,他拿起一般生活起居的東西為準則,如拿筆、筷子、杯子、香煙、條根、水果
等東西,都是用合理的力量來拿穩,所以球拍的重量多少持拍的力量就多少,精準一點來講就是球拍拿的起來及手指能微調拍面角度就行了,其他的力量都是多餘的;多出來的力量祇會妨礙手指的靈活和力量的傳輸,以上是屬於準備狀態不打球的時候。
2. 攻球時持拍手指的變化
書上常說一句話「瞬間爆發力」,這句話的意思是球拍接觸球煞那發出最大的力量,以一個完整的攻球動作來解析他,有下列流程:
1. 準備期
2. 球拍後引
3. 球拍向前引
4. 加速
5. 球拍接觸球期
6. 順勢延長動作
7. 還原
上述流程 2.球拍向後引,此時球拍擺動產生重量持拍的力量稍多,球拍快接觸球手指要握的更有知覺,因為要控制拍形及準備發力,球拍觸球時手指抓緊球拍之後馬上放鬆回到準備期的鬆握拍,如果對方回球很快本身球拍還是不能握的太鬆,還有打過渡球時球拍要稍握穩,如檔球、切球、放小球,因為不要求速度就要求穩定性這種打法,球與球拍接觸的部位是球拍的中心部位,還有正手攻拇指會稍用力,反手攻食指稍用力控制拍形拍。
你有拍感嗎?
球拍觸球時要感受到球拍的重量、球的重量、手指的作用、方向的控制、力量的控制、撞擊與磨擦的控制
,所有一流好手都必需具備以上條件,拍感不佳的人可能犯了以下的問題:
1. 持拍的問題
以我的經驗一般學員持拍都太用力或太,中指對準球拍中心點,無名指和尾指疊在中指上有利拍面的轉動
,中指接觸球拍不同的位置會產生球拍重心的偏差,拇指和食指不會壓拍肩轉動,很多人都是用指尖來操縱球拍這是錯誤的,拍柄應靠近虎口,右邊比較容易控制。正手攻球的拍形,主打弧圈或中台宜深握,前台快攻宜淺握,深握或淺握都能奪得世界冠軍不宜太主觀。
2. 球拍的重心在哪
很多人都不知道球拍的重心在那裡且漠視重心的重要性。例如你在練習某一單項技術的時候,球和球拍的接觸點都不一樣,你不會感覺很奇怪嗎?你用相同的力量擊球而球的飛行速度卻不一樣,那要如何控球呢
(如果你打球沒有慣性自己也不知道從何練起)?球拍的重心在那我已說過,但依球拍不同、握法不同、打法不同,會使重心的位置高或低,但還是會有重心的,除非握拍有問題!
3. 球拍不會擺動
我聽過某些人說打球時球拍要固定,手腕不能動。用這種方式練習,唯一的好處就是剛入門時擊球較準確
,其他慨無優點。我常跟學生說一句話,擺動球拍打球和固定球拍去打球都是慣性,其中差別在擺動球拍打球要發一些時間練習,固定球拍打球較穩,但一輩子打球都沒速度和磨擦不良,你選那一種?
4. 手臂或手指發力過早
因為力量和控制只有一個點,所以手指以上發力過早,手指就發不出力量。手指發不出力量也代表擊球的控制在手腕或手臂上,你想可能嗎?這種不當習慣很難改?我自認為球理講的夠清楚了但效果並不怎樣。最近我在上課發現一個問題由教練示範比較好,還有教練作出正確和不正確的動作讓學員比較?似乎比較有效果。
5. 球拍發力和磨擦的矛盾
以現象來講發力和磨擦是兩件事。但桌球技術的要求這兩件事要同時處理,以我的經驗我很少要求學生認真的磨擦球包括發球、切球、弧圈、直球等單項技術,因為一般學員要求他放鬆擺動都很困難,再加個磨擦的動作,那他通常只顧磨擦,祇顧轉動球拍而忽略擺動球拍的重心導至擊球無力感,當學員在練習正手帶球的時候我常講一句話「流暢第一,順便磨擦」試想磨擦的再完美也無助桌球的進境,因為球速是最重要的!
結語
當初學者拿起球拍打球,教練通常會指導學員如何持拍,學員也很認真的聽,整個過程大概五分鐘就結束
,之後頂多再講幾次就結束持拍的問題。然而以我的看法持拍是要長期追蹤的,因為桌球的單項技術很多
,如正手拉球、反手推、切球、挑球、拉球、擋球、發球、扣殺…等等,這些單項技術球拍擊球的拍面角度都不相同,握拍的力道也不一樣,因此持拍不可能是各單一技術的習慣,而是全面性的持拍法。
舉個例子來講,初學者練習正手直球,手指抓球拍是一種模式,反手推檔的抓拍又是另一種型態。因為一般教練都是正手練習一段時間,再練習反手推擋。這樣的學習方式會造成學員很多盲點;因為人是很主觀的,練正手時他會抓出最舒服的手勢,練反手時也是另外一種舒服的手勢,當左右快攻要結合的時候就手忙腳亂了!還有練習拉球時,大臂和前臂要放鬆擺動導致手指手腕都鬆掉了,此時教練要適時提醒學員手腕和手指要撐住,還有因為打法的問題;如主打弧圈的選手,他持拍通常會比較穩且也比較深握,但是會導致台內小球施展不開,此時教練要適時提醒球員持拍不要太偏弧圈的持拍方式而影響到台內小球的持拍方式,因為台內小球打不好就沒有長球可拉了,如此一來就得不償失了。
上述講了一些問題無非是要告訴大家持拍是長期追蹤的問題,學員學習的過程中各有不同的盲點,教練和球員都要隨時注意持拍的問題而不是講過幾遍持拍的要領就告一段落了。要知道即使莊則棟在得到全國冠軍或世界冠軍之後,也因為抓球拍的問題,困擾了一年多的時間去揣摩抓拍的問題。
--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