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jpg (6906 bytes)  三摩提  解脫的程序 17A

 

今日身心(即六根),何者是結?
從何處下手,方得名解?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前面說第二項先決條件的時候,要我們從根中解結。但是我們不知,今日現前身心(即六根),那裡是結?當從何處下手,方得名解?”此處阿難以為離此六根,別有結之本元也。下如來證明生死結之根元和解結之根元,唯是六根更無他物。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會中,諸有學者;亦為未來,一切眾生,為示出世,修證一乘之因心,以作將來,修行大乘之眼目。以閻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難頂,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微塵如來,住世界者,各有寶光,從其頂出。其光同時,於彼世界,來祇陀林,灌如來頂。是諸大眾,得未曾有!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

經文

解釋



善哉阿難!
汝欲識知,

俱生無明,



使汝輪轉,
生死結根,
唯汝六根,
更無他物。
此言結唯六根。

善哉!阿難!
汝欲想知道,

無始與俱,故曰俱生。無明即是根結之元,前云“性覺必明,妄為明覺”。由無明力,轉本有之智光,為能見之見分(第二細),見分託根緣塵,順流而出,引起六識,為煩惱根本。

為何使汝輪轉生死,
而生死結之根元,
唯是汝之六根,
更無他物。



汝復欲知,
無上菩提,


令汝速證,


安樂解脫,
寂靜妙常,

亦汝六根,
更非他物。

此言解唯六根。

汝若想知道,
無有何法,能在其上,故稱為無上。菩提譯為覺,即根中所具不生不滅,本覺真心;不要作所證之果解說。

此心為真因地心,依之澄濁解結,一門深入,自可令汝速證涅槃四德:常、樂、我、淨。

安樂即德,解脫即德(
以自在為意,解脫方能自在),
寂靜即德(
然宴靜,清淨無染),妙常即德。

若離六根,亦別無真元矣!此根是真妄和合之故,約妄邊說,是生死結根;約真邊說,是涅槃四德。下云“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脫”。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心猶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輪迴,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他物指塵和識)

經文

解釋

 

佛告阿難:

根、塵同源,





縛、脫無二,


識性虛妄,
猶如空華。



如來詳釋除疑。


根、塵二者, 本是同源, 而無異體。 若以執相而觀, 似有內、外之分:根為內之根身,而屬有情;塵為外之塵境,而屬無情。若在明理而談,衹是見分(第二細)和相分(第三細)之別,根為八識見分,屬心法;塵乃八識相分,屬色法。相宗云:相分和見分皆依自證(第一細)起故。喻如蝸牛二角,出則成雙,收則唯一,唯是一頭,並無二角。根、塵同一本源,舉根即攝於塵,故不言塵。

六根若,六結重疊生起,則為凡夫,而受淪溺之苦,此六根即是結縛之元。
六根若,六結次第解除,則成聖人,而得寂滅之樂,此六根即是解脫之本。

識性是前塵虛妄相上,所起之妄想,全無實體,故曰“虛妄”。
猶如翳眼,所見空華,翳觀似有,究竟全無。

諸佛乃以六塵既無別體,六識又極虛無,是以不言塵、識,同言結和解,惟是六根也。



阿難!
由塵發知,
因根有相;

相、見無性,



同於交蘆。

此重釋根、塵同源。
根為能緣,塵為所緣,能、所不相捨離。


由有六塵,方發六根之知,是根要託塵立;
因有六根,方顯六塵之相,是塵要託根有。

“相”即六塵之相,“見”即六根之見。
六塵之相,離根固無獨立之自性;
六根之見,離塵亦無獨立之自性。

此蘆異於常蘆, 生必二莖交並而立, 二根盤結而連,單則撲地,不能自立,外實而中虛。

此喻有三義:
1 喻相依,各無自立之性;
2 喻同源,本是一體不分;
3 喻根、塵、空、有,二者俱非。

 

*是故汝今,

知見知,
即無明本;


知見見,
斯即涅槃。

無漏真淨,




云何是中,
更容他物?


此重釋縛、脫無二。

“是故”是根、塵一體之故。是故汝等今者,

“立”即是縛。“知見”指根性;即性覺和本覺,本具妙明、明妙,真知真見也。不必更立知見,若一立知見,其猶性覺本明之上,再加明而明之,則妄為能明之無明,所明之妄覺,故曰“即無明本”。

“無”即是脫。若了本具真知真見,無容更立知見,斯即清淨本心,本覺常住,故曰“斯即涅槃”。

此云不生不滅,一念不生曰“無漏”,一塵不染曰“真淨”,復本心源,究竟清淨是也。

下結歸諸佛所以同言,更無他物。

是知縛和脫,皆不離六根,云何於是結縛和解脫之中,更容他物哉?


言結縛中,惟是根結縛,更無他無能為結元;言解脫中,惟是根解脫,更無他物以為解元。

 

備注

*《正脈》云:是故二字,雖顯承上言。根、塵既無兩體,是以縛、脫但惟在根,然亦暗承空、有俱非而來。更有意味:

知見
:即該六根之性。

立知:立空、有二知也。凡夫迷六根之性為有,二乘晦六根之性為空,俱不達空、有俱非之旨也。

即無明本:凡夫既具足五住,而長淪分段,皆迷“有”以為之本也。二乘尚餘第五,而未出變易,皆晦“空”以為之本也。

無見:無空、有二見也,凡夫於根性,除執“有”之見;二乘於根性,除執“空”之見也。

斯即:蓋凡夫除前四住,先得有餘涅槃,無漏真淨;二乘除第五住,究竟無餘涅槃,無漏真淨也。

涅槃:即翻上二種生死。

無漏真淨:即離上五住無明。

 


prev buddhabut-l.jpg (2511 bytes) buddhabut-r.jpg (2516 bytes) next<楞嚴偈頌>

本講義是由 吉隆坡 雙威學院 佛學會 Kuala Lumpur SUNWAY COLLEGE Buddhist Society 師生共同努力所完成,歡迎廣為流傳,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若有借用,請載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