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聯合報上看到美利達的單車廣告,其中有一段關於騎單車與身體健康的描述吸引了我的目光,大概是說騎單車上坡可預防骨質疏鬆的好處,看到此心頭百感交集。廠商做廣告不需要負任何責任的,尤其在台灣,當初很多像我一樣喜愛騎單車的人們,一直都對那些來自單車的謠言一笑置之,騎單車通勤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男性長時間騎乘會影響生育騎單車會骨質疏鬆。實際上這些不是謠言,全都是有臨床醫學根據的事實。

自從在中埔山摔車十字韌帶受傷後,就完全排斥爬山跑步等運動,甚至連上下樓梯都盡量避免,只希望十字韌帶和膝關節走位的情形能夠慢慢復原。 開始將單車作為主流運動,算一算也有五到六年了,結果發現個人的骨密度逐年下降,讓我困惑許久,是營養補充不足?運動量不夠?還是生活習慣不良造成的結果?

找了許多資料,問了許多同學好友,才發現用進廢退原則用在骨骼上必須再嚴格些。也就是說要維持骨密度,是要做些真正能夠刺激骨格的運動,如跑步,登山,爬樓梯……等等,與過去我一直認為這些會傷害膝關節的運動不如騎單車或游泳的觀念完全相反。前年起我就逐漸開始登大山,除了骨密度下降的情形不再出現,登山也讓我見到了單車以外的視野,讓心胸更為開闊。

人體的骨質是不斷的流失也不斷的成長,相對於其他運動,單純騎單車對於骨骼刺激的程度有限 ,所以成長的速度比較緩慢,比其他運動有更高的機會發生骨骼疏鬆。所以除了騎單車,偶爾也要登山,跑步,適度做些讓腳接觸到地面的運動,也不能缺少鈣質和維他命D的補充。最後還是要建議多騎offroad,踏板上的震動對骨骼的刺激,比騎公路要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