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淨現值(net present value) 是把成本、收入和貨幣時間價值計入投資額。

預期收入的現值 - 總原始投資 = 淨現值

折現 (Discounting):

將終值(金錢在未來特定時點的價值)或未來現金流量轉換成現(金錢在目前的價值)值的過程

2.期望值(expecation, 或稱expected value, mean), 就是常被拿來扮演這種以一單一的值, 來代表一隨機現象中之變數大小的角色。

3. 變異數分析(Analysis-of-Varinnce),簡稱(ANOVA)
是統計學家費雪(Fisher,R.A.)首創,一開始是應用於農業實驗結果之考驗,而現在則被廣泛推廣適用於各種實驗領域,一般來說,變異數分析主要是檢定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母體平均數是否相等的統計方法,或檢定因子(Factor)對依變數是否有影響的統計方法。

變異數分析是一種統計分析的方法,
將一組資料的變異,依可能發生的變異來源,分割為數個部份,亦即每一部份均可歸因於某原因(變異來源);測度這些不同的變異來源,可瞭解各種變異是否有顯著差異;
若有差異,則表示某依變異來源對資料具有顯著的影響作用。

4.標準差是一種表示分散程度的統計觀念

標準差 Standard Deviation
標準差被廣泛運用在股票以及共同基金投資風險的衡量上,主要是根據基金淨值或股價於一段時間內波動的情況計算而來的。一般而言,標準差愈大,表示淨值或股價的漲跌較劇烈,風險程度也較大。
實務的運作上,投資者可進一步運用「單位風險報酬率」的概念,同時將報酬率的風險因素考慮在內。所謂單位風險報酬率是指衡量投資人每承擔一單位的風險。

標準差用來看極端值間的差距有多少若標準差越大表示 最高值和最低值差很多若標準差越小表示 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不大這是為了彌補平均數只看到平均 而忽略極端值的

標準差是用來衡量某一統計數值的波動程度,標準差越大表示成績的波動幅度越大,同理,標準差越小表示成績的波動幅度越小。

風險厭惡,風險中立,追求風險 (Risk-Averse, Risk-Neutral, Risk-Taking) 表示不同投資者接受投資風險的程度
5.風險厭惡投資者,要求回報較高於其面對之風險。
6.風險中立投資者,要求回報相等於其面對之風險。
7.風險追求投資者,接受回報較低於其面對之風險。

8.邊際產量的定義是在固定技術水準及固定要素之下,額外增加一單位變動要素的僱用量,使總產出增加的數量。

9.平均產量是指每一單位變動要素的產出量,即總產出/變動要素的投入量。
當額外增加一單位變動要素則總產出就會增加(邊際產量的值會增加),那總產出增加後/變動要素的投入量(平均產量)的值就會增加。
所以邊際產量增加時,平均產量才會增加!!!!這是相對的!!!

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的關係是一般"平均值與邊際值的基本關係"
假定A.B.C三人的平均分數是80分,再加入D一同計算平均分數,如果D的分數比80分低,那A.B.C.D四人的平均分數當然低於80分囉!,反之
如果D的分數比80分高,那A.B.C.D四人的平均分數當然高於80分囉!
簡單的說
若新加入的數值(邊際單位的數值)大於原來的平均值時,就會帶動平均值上升,邊際產量上升則平均產量增加

10.邊際報酬遞減法則。

解:可變因素投入量繼續增加時,邊際產量首先呈不變,隨後即開始減少,此種邊際生產量隨著可變因素投入量增加而遞減的現象稱之為邊際報酬遞減。

邊際遞減法則:
 一件事情在剛開始做的時候,出力越多,效果也增加越大,超過一定範圍後,增加的力量一樣,效果的增加幅度卻越來越小。
 從效果開始變小到最後效果不再增加的範圍叫出力邊際,這段範圍內的效果遞減計算後會呈現常態也就是邊際遞減法則。
 例如:肚子很俄時吃一點點會覺得很充實,到吃下一定份量後,吃的多也不會覺得差很多,到超過肚子容量時再吃反而可能嘔吐。
將這個原則應用在經濟學的投資與報酬就是邊際遞減經濟法則。
如投資股票家數和風險分散的關係、公司增加人力和成長、設備和生產...都可以用常態曲線看出效應變化。

11.邊際效用遞減論.....就是邊際效用遞減法則...從字面上看就知道啦!!
邊際效用是會隨著時間或是使用的次數增加而使效用遞減...

什麼是邊際效用呢??也就是你每增加一個用單位所增加的滿足感...
簡單的說就是所增加的效用也就是內心感覺到的快樂滿足感用量化表示...
舉例來說就是當你很渴的時候...喝了一杯冰水!感覺非常的痛快!!喝第二杯水時,感覺還OK...喝第三杯水時!!發現已經不太想喝了!!!喝第四杯水時!有點難過了!!喝第五杯水時想吐了...喝不下了!!>>>>簡單的說就是你內心的感受將她量化...
已效用來表示.....你有沒有發現!!你喝第一杯水到第五杯水.內心的感覺是怎樣???
是不是從渴望!開心!到普通!!到最後不想喝!!甚至噁心喝不下想吐??
以此類推!!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我們內心會有這樣的感覺...
從及好感!好感!普通!差!受不了.....這就是一種邊際效用遞減法則的簡單說法!!
希望你了解!!其實不難的!!.......................

12.需求法則是指當價格上升時,需求量會減少;反之,則會增加。需求法則指的是在其他條件不變下,需求量與價格之的關係。需求指的是整個需求水準(或曲線),需求量指的是在一個特定價格下的需求水準(或數量)。...

13.需求變動的意義:因財貨價格以外之「其他情況」變動,導致消費者對該財貨的需求產生變動。
結論:因為其他情況變動造成需求變動,導致需求曲線「整條」移動。
13.需求量變動的意義:在其他情況不變下,因「財貨的價格」變動,導致消費者對該貨的需求量產生變動。
結論:因價格變動造成需求量變動,為同一條需求曲線上「點」的移動。
影響需求變動的因素:
1.消費者偏好的改變
2.所得水準的改變
3.替代品及互補品的價格
4.消費者的預期
5.消費的人數

14.所得效果與替代效果
主要是說明
EX:你原本有500元可以買2盒牛肉&6盒豬肉
1.但是現在牛肉price增加,消費者就會減少購買牛肉改買豬肉>稱之為替代效果(SE)
2.牛肉price增加,消費者繼續購買2盒牛肉,消費牛肉的費用就會增加,所得會減少,稱之為所得效果

替代效果:[ Substitution Effect, 又稱相對價格效果 ],指若購買力維持不變,因財貨價格下跌相對便宜,消費者增加其需要量以替代其他財貨。
例:10塊的紅茶和10塊的咖啡,消費者選擇咖啡;但是若咖啡漲價到20塊,消費者卻反而選擇10塊的紅茶。

替代效果分為兩種
一種是Hicks所提出 ---維持原有效用水準下 純粹因相對價格變動 導致購買量變動之效果
一種是slutsky所提出---維持原有購買組合之下 純粹因相對價格變動 導致購買量變動之效果

15.

16無異曲線(pcc)就是一條「效用無差異」的線。正式的意義:【一條無異曲線,乃是兩種物品產生同樣總效用水準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

換言之,在同一條無異曲線上任意兩點所代表的兩個物品組合,給予消費者的滿足程度都是相同的。

無異曲線(indifference curve)

(一)定義:使消費者獲得相同滿足程度的各種消費組合所形成的軌跡。

17. 預算線、ICC

預算線
無異曲線刻畫消費者主觀偏好,預算線則反應客觀的情勢:描繪出可消費的範圍。

可畫出一條直線來,稱為預算線(budget line),亦可稱為消費可能線(consumption possibility line)或價格線(price line)。

18. 邊際替代率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消費者願意用一種商品替代另一種商品比率,邊際替代率通常取決於消費者目前消費的每一種商品量。特別是,由於人可以更願意放棄他所豐富的商品,並更不願意放棄他們不多的商品。

19. 正常財︰是在特定的情況下會使這個東西需求量增加在所得增加的情況下,需求會增加

例如你每個月的零用錢增加了一倍,你去吃麥當勞的次數也會增加,原來沒錢買的,現在可以買了,原來有的東西,現在可能想要換新的。

19.劣等財︰就是所得增加,但對該物品的需求量反而會減少。

例如你常吃的鹽酥雞和路邊攤,當你變有錢了,可能就會常去餐廳吃牛排,而少吃那些東西。正常財和劣等財是相反的

奢侈財︰

提供日常生活用度「奢侈財」(Luxury-Goods)的所謂「名牌產業」,或「品味產業」。

季芬財貨(Giffen Goods) ︰

劣等必需品的價格上漲,需求量反而增加,擁有這種特性的財貨稱為季芬財貨。

一般正常的需求理論,是價格越高,數量越少;但是在季芬財的情況下,是價格越高,數量越高。

比如二次大戰結束後不久,大部分的人窮到沒錢買電來使用,於使只好買煤油來點燈,當作夜晚的照明。等到戰後經濟好轉,大家收入開始增加後,卻沒有跟著提高煤油的消費,反而使用的人越來越少,卻將錢拿去買電力...

耐久財︰訂單數字,是製造業出貨,存貨及新訂單報告(Manufacturers' Shipment, Inventories and Orders)裡相當重要的一項,被視為製造業景氣的領先指標。此處所謂的耐久財,是指使用壽命超過三年的財貨,如國防設備,飛機等運輸設備,企業機器等資本設備,及一般消費性耐久財如汽車,家電用品等。在這份報告中,涵蓋耐久財及非耐久財的統計,但其中以耐久財部分最受注意;原因在於非耐久財(如食品,衣物等)的需求變動不大而容易預測,因此真正值得注意、影響製造業景氣的,便是耐久財部分。耐久財中,國防等相關設備在GDP中屬於政府投資,民間企業機器設備等支出屬於私部門投資中的資本設備投資,一般消費性耐久財則屬於『消費』裡的耐久財消費項目;因此耐久財的變動狀況,對於GDP的表現有很大影響。

20. 需求的價格彈性︰

需求彈性的決定因素是:
一物的替代品越多,替代能夠越大,該物的需求彈性越大,價格彈性分『價格需求彈性』,『供給價格彈性』,價格需求彈性是用來衡量需求量因價格而變動的幅度

不同處是:
需求彈性的決定因素是-------替代品
價格需求彈性的決定因素----價格

舉例:
**********價格需求彈性:
假設某人每天花100元買1顆蘋果,而當蘋果降價時某人的需求量會隨之增加.

**********需求彈性:
當某人每天花100元的蘋果漲至無法接受之價格時,而選擇買其他較便宜的水果.

需求的價格彈性的定義(實際上如何估出,乃觀察一段時間的平均價格與需求量的關係);彈性 (Elasticity) = 反應的速度與幅度

�隉@          影響需求的價格彈性的幾項因素:一般來說,越是奢侈品、替代產品越多、在家庭支出所佔比例越大的物品,需求的價格彈性越大。另外,隨著時間的經過,需求的價格彈性也會變大。

�隉@          需求的價格彈性之計算 (絕對值>1:奢侈品;<1: 必需品;此乃相對而言)

例子:需求函數,Q=1000-100P

�隉@          需求的價格彈性與總收益總支出)的關係與其應用:薄利多銷與穀賤傷農其他彈性:需求的所得彈性(>0 正常財;< 0 列等財);交叉彈性(>0 替代品;< 0 互補品);稅賦的所得彈性;服務業的所得彈性(大於一)

20.所得彈性的全名應是「需求的所得彈性」,也就是衡量消費者「所得變動」引起的「需求量變動」之敏感度。公式是:所得彈性=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所得變動的百分比
例如,消費者的所得增加100%,如果他的需求量也增加100%,那麼他的所得彈性就是1。如果消費增加了150%,所得彈性就是1.5;增加80%,彈性就是0.8。
一般正常的東西,所得增加消費都會隨之增加,所得彈性不管是1.5或0.8(大於一或小於一的正值),這都稱為正常財(或正常物品);但也有一些東西,消費者所得增加反而會減少消費,我們稱為劣等財,這種東西的所得彈性會變成負值。
正常財的所得彈性都是正值,但如果是大於一的,我們就定義為奢侈品;若小於一,就是必需品。一般食物、自來水、衣服、飲料等,都是必需品;醫療、汽車、保險、汽油、高級餐館、電等,則是奢侈品。
其實,所得彈性高低的主要決定因素,就在一物是否為人生基本必需品;越是基本越必需的東西,所得彈性越低。奢侈品的所得彈性高,例如勞力士手錶,所得高的人消費多;反過來說,因為這些東西不是基本必需品,當所得低時,根本就不去消費。
那為什麼需求的所得彈性大於一就是奢侈品呢?
***你把它想成當某個人的所得增加一倍可是還是馬上辦現金卡舉債去買LV包包所以LV包包對"這個人"說是奢侈品****

20.交叉彈性︰
意義:其他條件不變下,其他財貨價格引起需求量變動幅度。
EBA= B財需求量變動率(分子)糱財價格變動率(分母)
替代財>0 → EBA>0
獨立財=0 → EBA=0
互補財<0 → EBA<0
*交叉彈性正、負OR零可判斷兩財關係。

21.邊際收益(MR) ︰就是總收入(TR)對產量(Q)微分,衡量產量額外變動一單位,總收入會變動多少的意思.

22.邊際成本(MC) ︰就是總成本對產量(Q)微分,衡量產量每額外變動一單位,總成本會變動多少的意思.

簡單說:邊際收益扣除邊際成本,即是邊際利潤。
邊際的定義為"每增加一單位"。是以邊際成本,每增加一單位產量的成本、邊際收益,每增加一單位產量的收益,邊際利潤,每增加一單位產量的收益減去成本。

邊際成本:為增加一單位產量所提高的「總成本」。所謂「總成本」在短期包含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在長期所有資本類投入所產生的固定成本是可以變動的(因為長期可以擴廠、購買設備等等),也就是長期的「總成本」全部是「變動成本」

平均成本(AC):(1)AC=總成本(TC)/Q=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變動成本(AVC)

分散風險

23.引伸需求:汽車工業經由對零件的引伸需求,可以帶動機械、電子、塑膠、石化、玻璃及油漆等工業的全面發展。

引伸需求:就是完成一件事後,產生的需求。

24.外匯風險:即因外匯市場變動引起匯率的變動,致使以外幣計價的資產遭受損失的風險。

Arbitrage套利 就是有賺錢機會
hedging避險 就是怕會虧錢 所以用其他方法不要虧錢

避 險(Hedging)︰

現貨市場部位之持有者或需求者,利用期貨市場的同一商品或同等級商品,買進或賣出相同數量的期貨商品,以消除現貨市場價格波動對持有者或需求者不利的影響。

25.生產函數係指:在一定的生產技術下,生產量與生產因素數量之間的一定關係。

生產函數

QX :表示X 財貨的產出。

L :表示勞動的投入量。

K :表示資本的投入量。

26.購買力平價理論:從國際間商品流動的角度來解釋匯率的波動。此忱理論有絕對說與相對說兩種理論。絕對或靜態購買力平價論之基礎為無貿易障礙且運費不計。並假設單一價格法則成立,則同一或同質商品各價格一致。如各市場價格不一致。經由商品套利(Commodity Arbitrag),由低價市場買入在高價市場賣出,最後將使各市場價格一致。相對或動態的購買力平價論,係由絕對說改良而成,相對或動態購買力平價理論認為,本國貨幣相對於外國貨幣的價值(或匯率)是由本國貨幣的實質購買力,即本國的單位貨幣所能購買的商品數量所決定。換言之,本國貨幣相對於外國貨幣的匯率取決於市場對本國貨幣的需求,而市場的貨幣需求則根源於市場對本國商品的需求程度大小及變動。本國商品價格水準低於其他國家價格水準時,市場對本國商品的需求便上升,從而本國貨幣的實質購買力亦上升,即本國貨幣相對於外國貨幣的價值上升或升值(appreciation);反之,本國商品價格水準高於其他國家價格水準時,市場對本國商品的需求水準便下降,本國貨幣的實質購買力下降或貨幣貶值(depreciation),購買力平價理論可預測和說明長期間之匯率走勢。

購買力平價應該是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利率平價應該是IRP(INTEREST RATE PARITY)另外PPP有兩種形式,1種是以物價決定匯率(如大麥克指數),另一種是以通貨膨脹率決定匯率
1.相同之處
a.兩者都是討論均衡匯率
b.都是以無套利的方式(亦即平價)概念
2.相異之處
a.IRP以兩國利率,解釋兩國均衡匯率;PPP以兩國物價解釋兩國均衡匯率
b.物價形式的PPP是以一個時點時兩國相對物價決定匯率,IRP是以一定期間下兩國利率決定匯率

27. 邊際收益產量(MRP)︰每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投入所增加的貨幣收入, 稱為邊際收益產量(MRP)

28. 邊際要素成本(MFC)︰

指生產者每增加一單位的要素購買量,所需增加支付的總要素成本變動量。

29.等產量曲線(Isoquant):等?量曲線表示能夠?生某一?量的所有可能的(有效率的)投入品組合

生產可能曲線:possibility frontier(PPF) 生?可能性邊界 一種幾何圖形,顯示一個經濟所能生?的商品的各種組合。

30. 等成本線︰

顧名思義成本即生產物品所需支付之代價而生產物品過程中需動用到之資源稱為要素
例如材料及勞動等,所以計算成本時,當然是以所需要素之價格來作為計算之基礎啊,所以才會有"等成本線又稱要素價格線"這句話

30.等成本線,又稱要素價格線,類似預算線:若要素L與要素K的價格不變,生產者以一定之成本支出,所能購買此兩種要素L、K的各種不同組合的軌跡。
數學式:PL*L+PK*K=C (PL代表要素L的價格 PK代表要素K的價格,C為支出成本),斜率:二種生產要素價格之比=-PL/PK
所以當要素價格改變會影響等成本線的斜率 斜率改變 成本線當然也會改變

31.邊際技術替代率:在等產量線任一點切線的斜率,為該點的邊際技術替代率,而邊際技術替代率可以刻劃出兩種生產要素在生產上的替代關係。

32.固定規模報酬 (constant return to scale)

規模報酬:是指投入倍數與產出倍數兩者間的關係

規模報酬的定義:

生產者擴大生產效能以後,產量增加,而生產者因各種原因使生產效能提高或降低,進而造成長期平均成本上升或下降的結果。

固定的規模報酬:生產規模擴張後,產量增加的比例等於生產要素的增加比例。

33.遞增規模報酬 (increasing return to scale)

規模報酬遞增(內部經濟)
長期下一切成本皆是"變動成本",沒有固定成本。
會造成規模報酬->成本遞減的原因:
1.分工及專業化(經驗)
2.副產品充分利用
3.生產設備有效利用
4.管理專業化節省成本
所以生產成本會隨著數量遞減

遞增的規模報酬:生產規模擴張後,產量增加的比例大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

34.遞減規模報酬 (Decreasing return to scale)

遞減的規模報酬:生產規模擴張後,產量增加的比例小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

35.36.機會成本又稱為經濟成本(economic cost)。基本的觀念是,為了獲得某種東西「因而必須放棄的最大價值」,不論是手中已有的東西或可獲得而未獲得的東西,都是它的(機會)成本。在經濟學裡所講的成本(cost),若無特別說明,就是指這種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就指,當你選擇採用A方案時,而若採其他非A案中,所可以獲得好處最大的那個方法,就是你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的衡量不一定是用錢,而是用你的好處感覺。

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替代成本)
將資源用於某一種用途的機會成本,是這些資源本來可以做的其他用途中,最有價值的那個用途的「價值」。

所謂的曎鷛|成本𥈡O在說.....當你在眾多選擇中選擇了其中一個,所必須放棄掉其他選擇中價值最高者。其實不管是三者比較或是兩者比較,其實還是有機會成本存在的。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定義:一種經濟資源從事一種經濟活動時,所必須放棄其從事其他經濟活動中所得報酬最大者。

『例一』
有三個工作機會國泰人壽每月四萬元,台塑公司每月三萬五千元,台積電公司每月五萬元,當選擇台積電的工作時,你的機會為?
答:機會成本為四萬。

『例二』
如果讀大學的學費以及其他因為讀大學所需的花費,每年為10000美元,若放棄讀大學,而去工作的話,每年可賺12500美元,則讀一年大學的機會成本為?
答:機會成本為22500

『例三』
小王每晚在士林夜市擺地攤,可賺得二萬元,今小王陪女友逛街看電影,而沒有去擺地攤,又逛街花了2000元,看電影、吃東西花了1000元,則小王陪女友之機會成本?
答:20000+2000+1000=23000

『例四』
有一個世界打字比賽冠軍的人,卻在他自己開的公司裡請打字比他差的人幫他打字,你認為他的行為有沒有道理?為什麼?
答:有道理,因為公司老闆去打字時,便無時間處理其他公務,雖然賺到打字費用,但是其他業務損失可能更大。

 

36.經濟成本(經濟成本=會計成本+隱藏成本)

經濟成本就是外顯成本和隱含成本的總和,並且是以市場價格計算而得。 經濟成本也稱作機會成本 (opportunity cost),

37.成本會計為會計學的一個分支。
既根據歷史情況又按原來計劃計算一種產品、一項工作、一個部門或一種活動的成本,以便規定一個現行標準或定額。
成本就是生產一種產品所需的全部費用。
成本分為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固定成本及變動成本等。
可將實際成本與標準進行對比,以確定成本是否超出預期的範圍。

38.多角化經營 (Economies of scope)

舉凡跨出原本之主要經營活動,涉足其他經營標的之策略,即為多角化之經營

39.損益兩平(break-even)

損益兩平點就等於固定成本和折舊的和,除以每單位價格減每單位變動成本

40.營運槓桿度
(營業收入淨額-變動營業成本及費用)/營業利益 ,營運槓桿度:(營業收入淨額-變動營業成本及費用)/營業利益,當固定成本愈高,營運槓桿度愈高,則企業的風險會較高。

營運槓桿為公司營運中,固定成本的使用程度。一般來說,公司的固定成本佔總成本的比例越高,其營運槓桿程度越大,而風險也越高,所以即使銷貨小量的下降亦會導致EBIT巨額的下降:因為銷貨量下降所影響的成本是變動成本,而變動成本微幅下降的情況下,仍有高額的固定成本,則其利潤對銷貨的變動較為敏感,銷貨僅小幅增加(或減少)可導致利潤大的增加(或減少);若低度營運槓桿公司,其銷貨額的變動,則利潤並不會敏感地引起大幅度的變動。

41.固定成本: 由於短期之內,廠商的機器廠房設備的資本類所產生的成本無法變動,而這些資本類所產生的成本不隨產量變動而變動,因此稱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隨著產量增加而提高的成本
變動成本-價錢不固定,會因時間季節而改變的(蔬菜水果…等)
固定成本-價錢固定,只要有營業就要付的費用(人事費用,水電瓦斯…等)

變動成本:隨著產銷量之增減而增減,如材料費、外包費、佣金、運費、包裝費……等均是。

固定成本:與某一特定之產銷量之增減無關,不管生產多少都必須支付相同成本,如薪資、折舊、房租…等。

成本依其性質,分為下列三種:
(一)固定成本:謂不隨業務數量變動之成本項目。
(二)變動成本:謂隨業務數量成正比例變動之成本項目。
(三)半變動成本:謂隨業務數量變動但非比例變動之成本項目

固定成本:
因準備生產能量與生產要素而發生,隨時間之經過而消逝。固定成本應歸屬於特定期間,按會計期間編定預算額度。

變動成本:
因實際從事生產或完成工作而發生,隨業務之績效而增減。變動成本應選定適當之業務衡量單位,並以每單位變動率乘業務數量計算其預算額
度。

半變動成本:
部分成分隨時間經過而消逝,部分成分隨業務績效而增減。
半變動成本應使用適當方法,分析其固定成分與變動成分。並分別編定或計算其預算額度。

沈入成本(sunk cost)︰進入者如果已經進入之後,現存廠商想再把進入者趕出市場,所要耗費的成本可能會遠超過和進入者分享利潤的成本,這是因為進入成本已經是沈入成本(sunk cost),進入者不會考慮到沈入成本,因此會戰到最後一兵一卒,造成報復廠商的重大損失。因此,如果進入的沈入成本高,廠商報復的機會也不高。

42.AVC=平均變動成本

43.解說:平均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產量 (分子固定,分母越大,平均固定成本越小 )

固定成本是一個固定的數目 不會因為產量的增加而提高,所以當產量增加 平均固定成本會下降

因為平均固定成本的成本是''固定''的,當你''產量增加''的時候,要''消耗的成本''也相對增加,所以成本就變少啦!!!〔平均固定成本隨產量增加而減少〕

44.完全競爭 perfect competition。pure competition。純粹競爭。

完全競爭市場是價格的接受者、可自由進出市場。廠商數目很多,完全訊息,自由移動,產品同質,沒有歧視因此個別廠商無法改變市場價格。如稻米市場、股市等

完全競爭市場: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例如稻米市場,棉花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廠商是價格的決定者,有寡占市場和完全獨佔市場
寡占市場是有少數廠商,具有壟斷性,像石油有台塑和中油
完全獨占就像是國營的廠商,像火車,就只有一個市場

『完全競爭市場』要有很多的競爭者,而且要多到個別廠商都是價格接受者。

『獨占市場』表示一個產品在市場上只有一個生產者,該廠商及代表該產業。

不完全競爭市場中的『寡占市場』以及『獨占性競爭市場』則是介於以上兩者   之間,一般而言寡占市場廠商數目較少;廠商數目少到個別決策行為會互相牽        制的就是寡占市場,否則就是獨占性競爭市場。   

那麼,獨占性競爭與完全競爭市場又有什麼區分呢?簡單的說,每個完全競爭廠商生產的是同質產品(homogeneous products),而獨占性競爭廠商所生產的是各具特色的異質產品(heterogeneous products)。

45.獨占,謂事業在特定市場處於無競爭狀態,或具有壓倒性地位,可排除競爭之能力者。

生產效率不同:完全競爭市場的廠商必然會在平均成本的最低點生產,但獨占廠商卻不太可能恰好在平均成本的最低點生產,因此獨占的產量水準比較無效率

資源配置效率不同:獨占的配置效率比完全競爭市場差,獨占會造成部分消費者減少購買量,由於獨占廠商在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處決定產量,市場價格必然大於邊際成本

 

46.寡占市場(又稱為不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1).只有少數幾個廠商,少到個別的決策行為會互相產生牽制
(2).產品可能同質,亦可能異質
(3).市場資訊不完全
(4).廠商進出市場不容易

現今國內油品市場為二家獨大情勢觀之,即一般經濟學所稱之「寡占市場」
獨占市場的特徵:
(1).只有一家廠商(有可能有分號)
(2).產品無近似替代品
(3).市場存在進入障礙

無相對規模之競爭對手,微軟(Microsoft)公司濫用視窗作業系統產品而取得市場壟斷地位,這種市場可稱為獨占市場

7-11 跟麥當勞都是獨占市場,上述指稱為寡占市場可能有些誤解由於二者「無相對規模之競爭對手」不是指沒有競爭對手

簡單來說好了,如果今天 7-11 跟麥當勞要推活動做促銷,他們的所有對手可能聯合起來都還不一定打的贏,這樣的情形與市場佔有率就已經達到獨占市場的規模了。

市場結構

基本特徵

內涵

例子

完全競爭市場

1.價格的接受者

2.自由進出

廠商數目很多,完全訊息,自由移動,產品同質,沒有歧視因此個別廠商無法改變市場價格。

稻米市場

獨占性競爭市場

1.異質產品

2.進出容易

廠商數量也很多,但由於每家的產品具異質性,因此個別廠商仍具有部分的價格決定力量

學校附近的餐館

寡占市場

1.相互牽制

2.進出困難

廠商數目少,因此生產與定價決策相互的牽制,可能有進入的障礙。

百貨業(週年慶)

汽車產業

獨占市場

1.只此一家

2.沒有進出

沒有近似的替代品,一個廠商就是一個產業,可能有進入障礙(如政府特許)

中油

台電

46.寡占

通常是指幾個廠商來控制整個市場,例如.中油.台朔兩家加油站

但是少數幾個廠商所賣的商品,可以是同樣性質的,也可以是相異的唷,因為市場上所佔的比例很少,廠商間比此事互相牽制的,所以它具有較大的控制商品價格的能力,但是通常不會太容易調漲價格,因為一家要降價..另一家也要跟著降,但是一家要漲價時...另一家就未必會跟著漲,降子就可以得到更多顧客囉,若能將超額利潤回饋給社會大眾,使得所得分配不至於過度集中,對社會大眾而言是公平的,將超額利潤投資於技術創新的推動,對於經濟成長有很大的貢獻

何謂寡占市場:
1.廠商數目少:大約2~20家左右,故每家廠商規模頗大。現代社會中的重工業、資本密集的產業均已寡占為主。
2.互相牽制:寡占市場乃由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各產業,每一家廠商的行動或是任何決策均會影響其他廠商的利益,故廠商之間彼此牽制也彼此依賴。
3.價格的僵固性:在寡占市場上,當市場供需發生變動時,寡占廠商不會馬上將此一變化反映到價格,此一情況稱之為𣋠顳皛攭T性㷍C

47. 所謂獨占性競爭,指的是廠商可以自由進出的產業,廠商所生產的產品是異質的,而且每個廠商都是價格決定者,例如大腸麵線,就是異質獨占,因為每家所煮的大腸口味可以是不同的,裡面的料也可以隨老闆高興而加,每個老闆都可以自己決定看自己要賣多少錢,所以各家價格不一致.

獨占性競爭的最好例子''自來水公司'',他的管線幾乎遍佈整個台灣生活圈,光是一開始設置管線就非常花錢,一開始一定是虧,由於使用人數的增加變得有利潤。

獨占性競爭廠商,就是像之前的中油及中華電信,全台灣沒有人和他們分享市場,所以不用擔心沒生意,因為你不用他,就沒得用。

1. 完全競爭:有很多家(20家以上),不存在於世界上,只有農、林、漁、牧業"接近"而己。
2. 獨占性競爭:頗多(也是20家以上),例如餐飲業、雜貨店、早餐店、美容院(家庭理髮廳、小吃店等的"非大型連鎖店",很常見的那種。
3. 寡占:少數(2~20家),例如:加油站、航空業、百貨公司、電信業等。很容易互相"勾結",一起漲價。
4. 獨占:只有"唯一一家",例如:台電、自來水公司、捷運、台鹽、台鐵等。

完全競爭市場:
廠商數量:非常多
商品性質:同質
市場消息:完全流通
進出市場:十分容易
對價格影響力:1無任何影響力 2.生產者為價格接受者
行銷策略:不採價格競爭也不採非價格競爭
實例:無。唯農產品市場接近完全競爭市場
創新的誘因:缺乏

獨佔市場:
廠商數量:一家
商品性質:無類似替代品
市場消息:極端缺乏
進出市場:非常困難
對價格影響力:1影響力非常大 2.生產者為價格決定者
行銷策略:使用非價格競爭
實例:無。電力公司.自來水公司
創新的誘因:缺乏

獨佔性競爭市場:
廠商數量:頗多
商品性質:異質
市場消息:靈通.但不完全
進出市場:相當容易
對價格影響力:個別廠商對價格有部分的決定力量
行銷策略:可採價格競爭亦可採非價格競爭
實例:小吃店.美容願.電器行
創新的誘因:缺乏

寡占市場:
廠商數量:少數(2-20家)
商品性質:1同質(純粹寡占)2.異質(差別寡占)
市場消息:無充分訊息流通
進出市場:相當困難
對價格影響力:價格十分穩定,但若廠商之間互相勾結形成壟斷則影響甚大

行銷策略:通常採非價格競爭,價格競爭則不輕易採用
實例:1同質寡占;水泥業.玻璃業 2.異質寡占;汽車業.電視傳播業.大百貨業

創新的誘因:具備

一、完全競爭
飲料、食品市場,廠商多、選擇多,價格是由供給者與需求者共同決定的

二、獨占性競爭
美容院。好記的方式,到處都有賣飲料,但是沒有滿街的美容院,且從事美容工作有一定的技術性。故只有部分的人擁有技術,故供應者不多的情況下,就是獨占性競爭

三、寡占
電信業、石化業。
ex.台灣的移動通信業者目前以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為主。彼此可以互相勾結,制定價格。

四、獨占
只有一間廠商在此市場。
ex.台鐵、台鹽等,但其缺點是無效率、冗員多、消耗資源。
雖然是獨占,但是不一定是獲利的。

48. 「價格歧視」︰在經濟學的定義,是向成本相同的顧客,收取不同費用,或者是向成本不同的顧客,收取相同費用。

「價格歧視」可用作反競爭

從經濟學觀點看,「價格歧視」不一定是一種負面手段。通過「價格歧視」,航空公司可以售出更多機位,酒店可以租出更多房間,消費者也受惠。

在電訊市場上,「價格歧視」也很普遍,例如一個流動網絡,兩個不同價格的品牌。但「價格歧視」也可以被利用為反競爭的手段。

在市場發展初期,電訊局曾嚴格限制佔主導地位營辦商實行「價格歧視」。隨市場競爭的發展,電訊局在審批「選擇性減價」的申請時,尺度已逐漸放寬。

固網的「選擇性減價」和航空公司的「價格歧視」有所不同,後者的顧客根據個別需要,可選擇買貴價或優惠機票。而前者的顧客可能因為未被電盈的競爭對手的網絡覆蓋,被迫接受較高價格,所以前者被看來不公平。

要消除這不公平的現象,應培育競爭,鼓勵網絡擴展和代替品的引入,令現時未有選擇的客戶盡早有選擇。

判斷是否影響市場競爭

「價格歧視」是否合法,現時的準則是它對市場的競爭是否造成傷害——是對市場競爭,不是對市場競爭者。一個優惠價格的目的,當然是要從競爭者搶走客戶,所以不可以單從優惠收效、可以吸引客戶回流,便判斷這優惠是反競爭,還是看它對市場上的競爭有沒有傷害。

49.卡特爾 cartel
獨立公司或個人,為了對某種或某類商品的產銷施加某種形式的限制或壟斷影響而組織的聯盟。最常見的安排是為了控制價格或產量,或者是為了劃分市場範圍。卡特爾的成員在參與制定和執行共同政策的同時,仍然保持各自的獨立和財務上的自主。通常提出設立卡特爾的主要理由是為了防止𢹸a難性磒v爭,據說𢹸a難性磒v爭會促使整個產業利潤的過低,而卡特爾能在所有競爭的公司之間提供整個市場的公平分配。在維護和加強其產業的壟斷地位方面,卡特爾所最常用的方法有:固定價格,在成員之間分配銷售限額,劃分專賣地區和分派生產活動,保證每個成員的最低利潤額,還在銷售、回扣、折扣、結帳期等條件方面訂立協議。卡特爾使消費者所支付的價格高於競爭價格。卡特爾曾使無效率的公司保留在某一產業之中,並且會妨礙降低價格、節約成本的先進工藝的採用。雖然卡特爾能確立高度穩定的價格,而成員之間也易於發生利益衝突;卡特爾的瓦解將導致激烈的價格波動。在德國,卡特爾一直是現代壟斷組織的最普遍形式。德國卡特爾通常是生產者(生產競爭性產品的公司)的橫向聯合;然而有時綜合性企業之間也組成卡特爾,這些企業業務範圍廣,從事原料、中間產品直到製成品的生產,這類企業的聯合就形成縱向聯合。在兩次世界大戰間隙期間,德國政府為了便於過渡到戰時經濟曾支持卡特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盟軍占領期間,卡特爾及其他限制貿易的組織形式都列為非法。1957年,德國通過立法禁止各種形式的限制競爭,但某些卡特爾協定如出口卡特爾協定不在禁止之列。國際卡特爾協定,通常是指在其該國享有壟斷地位的各公司之間的協定。這種協定早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就有簽訂的。由於各國對卡特爾看法不同,又由於國際卡特爾的參加者需遵守各自國家的法律,因而很難確定一項統一的政策。

壟斷市場的組織
美國: 托辣斯
德國: 卡特爾

托拉斯︰對於自由市場的重大影響就是壟斷市場的廠商會在市場中獨大,造成新廠商加入的門檻過高,進而可以導致長期保持一家廠商獨大的局面,嚴重影響自由經濟發展,也有可能讓廠商缺乏競爭力,而出現品質下降現象,最嚴重的還是消費者缺少選擇,影響消費者的權益,ex..IBM公司曾經推出電腦的全套整合,結合IBM的硬體、軟體設備、服務,再ex..微軟公司長期在系統市場中獨大,並且在自己的系統中加入其它應用軟體,美國以反托拉斯法迫使 微軟公司與ie分家

50. 何謂移轉訂價:指營利事業從事受控交易所訂定之價格或利潤。

何謂常規:在此係指一般正常之對外交易之交易條件(含價格,收款條件等之相關的各項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