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ARU Impreza

以航空科技開創汽車紀元的富士重工業株式會社,使用昂宿星團為該企業的圖騰象徵,六顆連星象徵企業內航太、汽車、機械等部門的裙帶關係,並以在業界內扮演「導航星」角色自許。論及該廠起草的年代歷史可溯源至1917年,創辦人中島知久平從飛行機研究所開始起步,直到1953年戰後該廠更名為富士重工,繼續飛機的研發製造,此時該公司已經著手航太科技、汽機車製造並行,1954年,首部車P1(Passenger Car-1)發表,富士重工正式宣佈SUBARU汽車歷史展開,擁有航太科技根基的SUBARU,之後陸續推出了汽車新科技配備彰顯其領先地位,包括亞洲第一部量產前驅車(SUBARU 1000)、前後驅動整合的四輪驅動車(SUBARU 1300),之後發表的水平對臥引擎、AWD驅動、ECVT變速系統等都成為SUBARU獨霸車壇的標準代名詞。
 論及這款Impreza(GF-GC8)應該算是家喻戶曉的超人氣車款吧!Impreza是輛定位特殊的小型房車,依照SUBARU原廠規劃,該車款為動力操控的玩家級走向,區別有四門/二門房車與帶有個性風格的五門旅行車,國內引進量產的是四門與五門車款,其中2.0升渦輪增壓WRX四門/五門車款最受玩家推崇,不過礙於各國環保、油耗標準、稅制等問題,因此海外輸出版因地域有所不同,譬如在北美地區上市的Outback旅行車款和歐規的渦輪增壓車款,都因該國情況而有所差異。國內環保標準相當嚴苛,引進的Impreza GT採歐規的引擎版本,與日本當地WRX版略有不同。

    Impreza在北美、歐洲與日本上市的車款雖有多種設定,但引擎配置清一色使用獨特的水平對臥四缸引擎設計。該引擎特徵在於直列汽缸或者V形汽缸所欠缺的運轉順暢與噪音震動抑制性,左右對稱與低重心對於以操控取向的車種來說較為有利,相對的因為這樣的設計影響範疇甚廣,設計人員多少得付出一番心思在引擎室的配置,複雜與成本問題困擾著車廠,使得一些大廠如ALFA等均放棄了這種引擎設定。如今僅存的似乎也只有SUBARU、PORSCHE等車廠使用水平對臥這種設計。
    命名為「Boxer Master-4」的引擎有多款不同排氣量與氣門機構設計,日本當地自然進氣車款區分1.5和2.0升兩種車款,輸出版中尚有代號EJ16與EJ18的1.6升與1.8升SOHC 16V引擎,台灣版最大馬力100hp/6000rpm,最大扭力14.1kg-m/ 4500rpm,1.8升款最大馬力120hp/5600rpm,最大扭力12.7kg-m/ 3600rpm,變速系統包括手排/自排兩種,驅動系統有前輪/全時四輪傳動等組合。在進口車方面,Outback旅行車搭載美規2.2升SOHC16V引擎,最大馬力140hp/5200rpm,而扭力輸出有20.0kg-m/4400rpm之譜,使用的是自排變速箱與四輪驅動方式。WRX type RA渦輪增壓車款有雙門(類別號碼571)、四門設定(641),並依配備項目分Type RA、R(461)兩種,均搭載渦輪增壓的2.0升DOHC 16V引擎,WRX最大馬力輸出280hp/6500rpm,最大扭力提昇至34.5kgm/4000rpm,STi Version V扭力攀升到36.0kgm/4000rpm,海外歐規GT版動力217匹馬力,麻辣性能版22BSTi排氣量竄至2.2升,在IHI製渦輪增壓器、STi進排氣系統的推波助瀾下,最大馬力280hp/6000rpm,最大扭力達37.0kgm/3200rpm,性能款皆為手排系統、四輪驅動配置。
 

Impreza的懸吊採用四輪柱式獨立設計,該車根據變速箱不同4WD的作用方式也有差異。自排車款使用主動扭力分配式4WD(Active Torque-Split 4WD),變速箱會根據車速與前後輪的轉速差,再透過電子控制離合器分配驅動力到四個車輪。至於手排車款採用的4WD為中央差速器附黏性耦合LSD的形式,平常前後輪以50:50的比例平均分配驅動力,當車輪產生打滑的現象時,可透過黏性耦合LSD將扭力分配最適化。四驅車獨特的中性轉向感加上降低的原廠底盤調校,Impreza的彎道操控、動力表現堪稱「無懈可擊」。

SUBARU
車名 Impreza GT
車身型式 雙門/四門/五門房車
排氣量/馬力輸出(c.c./hp) 1994/217
傳動方式/變速箱型式 AWD/M5
車長×寬×高,軸距(mm) 4350×1690×1405,
車重(kg) 1260
原廠公佈0-100km/h加速(sec) 6.3
原廠公佈極速(km/h) 231




回到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