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飯難下嚥



每次和傳媒界的新知或舊雨相聚,都眾口一辭地喊愈來愈難混下去
。年青的高呼毫無目標方向,筆下所寫的全有程式依歸,所謂新意
大抵不出數月已可掌握上手,然後便在重複製作渡日。你想試多一
點?很抱歉!上下前後左右有太多的制肘,而且日常運作的瑣碎事
務已足以令人筋疲力竭,還是歸家作息了罷。老經驗的已深明每一
次改版的荒謬性,唯有不斷盤算如何可以有一天混一天,最好可以
無災無難又升一級。

我想起中大陳海文教授曾分析港人的文化氣候,提到有三個不同層
次:一是表面經濟繁榮的「富裕文化」;二是個人在其中深感到充
滿危險及凶險的「倖存文化」;最後是力求從現實中逃逸的「釋放
文化」。把他的分析置於本地傳媒界的發展歷程上,頗見啟發性及
觀察的敏銳。事實上,踏入九十年代中葉,東方及蘋果兩大報系的
角力確實促成一定的「富裕文化」局面,只不過在繁榮的背後,身
歷其中的同業大抵都感覺到危機重重的「倖存文化」氣息,簡言之
乃泡沫爆破前的世紀末逸樂而已。到危機成為事實後,加上傳媒工
作的理想成分又日益被掏空,於是尋求解脫的「釋放文化」便開始
浮現。坦白說,我也是在相若的時刻選擇離場──離開一直以為是
自己終身依歸的工作職場。

我所說的相信不少曾歷其中變化的媒體中人,都會有一定的同感。
問題是當壓力無處「釋放」,而被迫要「倖存」的話,那才是最貼
切用來形容時況的「無奈文化」。


(文化部文字獄註冊)

Copyright (C) 2000湯禎兆文字慾留言板

跨國著作版權法第 ICP-589 條保護

湯記文字•品質保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