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短訊年代



自從湧現手機彩屏化的熱潮後,網路的短訊互傳年代正式進入了新
的紀元。它代表了短訊由文字化轉為圖象化的年代,更為甚者乃把
消息的流通強化了數千倍,令人有措手不及之感。我所指的自然是
今次廣州流感事件的後遺症,眾所周知經核查後,公安發覺市面所
見的板藍根、白醋乃至其後的白米及食鹽的搶購狂潮,據說原來是
有人取中圖利,以手機散播訊息再利用羊群的互傳心態,以達致於
短時間內的經濟效益。要注意利用手機製造恐慌圖利,必定要有適
當的人為環境配合才可得逞,而內地資訊處於半透明的狀態,是最
容易產生混亂局面的溫床,由是投機者才可以乘勢取利。

事實上,由於內地對於負面新聞一向都有低調處理的習慣,形成民
間慣了對中央發放的消息存半信半疑的態度,一旦有人帶頭把情況
誇大來製造恐慌,加上利用日漸普及的手機設備來散播消息,委實
不難收到成效。很明顯這是一與時間及事實競賽的遊戲:時間拖得
愈久,中央的回應速度愈慢,謠言的影響力便倍增;事實愈遲公報
,謠言的震撼性也益發擴張開去。當然可能有人覺得這不過是內地
的情況,在香港這個資訊公開且透明的地方,相若的情況並不易發
生。只不過我倒不太樂觀,在目前政府努力把香港內地化的方針下
,資訊的透明度已大不如前,一旦發生一些與較為敏感的政治問題
,相信流言的傳播並不難出現,而到時候手機掌握時間的功能,大
抵會有更明確的驗證機會。


(文化部文字獄註冊)

Copyright (C) 2000湯禎兆文字慾留言板

跨國著作版權法第 ICP-589 條保護

湯記文字•品質保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