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失衡年代




大陸近年的雜誌熱,促成《新周刊》都以「人人都愛看雜誌」為專
題,有趣的是他們對雜誌的趨之若鶩,委實儼然為香港及台灣以前
的翻版經驗。當年香港受《號外》的沖擊,孕育了新一代的城市書
寫風格。而台灣在八十年代出現報刊解禁後,也由海外主導的局面
,逐漸過渡到本土化抬頭的形勢。簡言之,兩地都透過雜誌的狂飆
熱潮,來同時進行對自身城市身分的探索。
今時今日的內地情況,恰好想以最短時間去補償過去時間上的遺憾
。只不過時移世易,要利用雜誌去建立城市身分,似乎已屬一十分
渺茫之事,當然一方面與當今的主導雜誌路向均以資訊為主有一定
關係。但更根源性的分野是讀者閱讀雜誌的心態已有徹底性的改變
,即使陳冠中及丘世文一代人再在當今之世編出同樣具當年《號外
》水準的優秀雜誌來,他們也難以喚起相若的媒體注視。我們面對
的遺憾是選擇太多,而每個人花在思考上的時間又太少,加上世局
又僅歌頌掌握最多資訊的人,反而對深刻的思考抱持避之則吉的態
度,所以雜誌要在今天佔據城市的焦點地位可謂難上加難。還是來
自台灣的胡晴舫說得好:現代的雜誌主旨變成提供資訊,讀者才是
真正的主人,透過搜集雜誌提供的新訊息來塑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別無其他。說得真有點灰,但卻是無可奈何的實情。

(文化部文字獄註冊)

Copyright (C) 2000湯禎兆文字慾留言板

跨國著作版權法第 ICP-589 條保護

湯記文字•品質保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