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超的《妖夜迴廊》是本年度一眾香港獨立自主電影中,最商業
化的一作,無論在拍法及場面經營上,都以驚慄化的類型片為據。
當然時常掛在李志超口邊的「哥德小說」(Gothic novel)風也的而且
確存在其中。
或許在這一點上要作一些說明,「哥德小說」是十七世紀中後期至
十八世紀初期的流行小說類型,對後來的鬼怪及恐怖故事有極為重
要的影響。簡言之,「哥德小說」是以驚慄為務的類型小說,通常
包含很多恐怖及神秘的傳說,務求令人冷汗直冒以及血液凝固。其
中多出現超自然的元素,而場景、地勢、道具乃至一些情節都會時
常冒頭,如黑森林、半毀的教堂、封建大樓或古堡乃至屋中的秘道
等,都是一些教人耳熟能詳的標誌。《妖夜迴廊》在這方面毫不吝
嗇,甚或可說一板一眼地死力跟從,如猴子殺人、森林險地、歷史
古樓乃至源自名畫的魔鬼契約,可說都非常明顯地按類型指示一一
作出呼應。我絕不懷疑它是香港少數「哥德小說」風味濃郁的本土
作品,但然後又如何呢?
有趣的是,當我們按某一類型的指示完成了一齣作品,固然可以作
品具備某種風格作為標籤招徠,但也同樣帶出一重悖論:究竟具備
某種風格是否就是一種價值的證明。相信在這方面不同人會有大異
其趣的看法,我自己的答案是:如果這就是一重價值,那麼我們就
太容易成為優秀的創作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