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大隻佬》有地方令我看得不快,反而是杜韋組預先設定的
因果看法,令張柏芝從始至終都淪為工具的安排,教我感到不是味
兒。是的,電影雖然以佛家的因果論來作背景,但作品中對此的探
討其實也甚為皮毛,我認為乃幕後創作人從一開始已設定了張柏芝
角色的功能是犧牲者,用來成就了因的化怒入道。事實上,如果把
了因殺小鳥視為蛻變的契機,則那身橫練肌肉便當屬「唯有業隨身
」的形象化說明,所以了因最後把殺人兇手交還公安,亦以消瘦了
的一身(去垢)作回歸佛家懷抱的隱喻。
只不過在為了因安排「去垢」的過程中,其他人便僅以工具身分出
發,而實情並不應是如此。張柏芝的自願上山尋孫果,顯然是一打
救了因的決定,而且是在了因救她兩次再宣言不再策手前者生死宿
命安排之後。用回佛家的說法,張柏芝的元神不可變,但識神猶在
更易。可是在劇本的對衡結構下(由了因救柏芝轉化為後者救前者
),張柏芝的角色注定要死,而且是十分保守地以宿命循環的方法
演繹出來,這一點是杜韋式的宿命觀,而非作為背景的佛家看法。
張柏芝的角色在《大隻佬》中,的確十分討好,因為既看破生死的
局限,而且可自求我道選擇前路(了因說出她的前身後,並沒有提
醒她化孽的可能),那才是最動人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