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德國的Nils,是一個踏實好思的青年,他一來便打算逗留三個
月,目的是為了要完成關於王家衛的研究。湊巧我們正在製作王家
衛的研究專集,所以也順理成章偶爾碰面交流心得。不過有趣的是
,我們由王家衛到世界電影,似乎均可找到說不盡的話題,反而一
回到德國電影的範圍上,正如我自己的觀察,那應該和德國足球相
若,正處於最黑暗的時代吧。
無論是早幾年在影展成為話題作的《疾走羅拉》,又或是即將在港
上映的《Goodbye, Lenin》,都已經算是較為人認識而且受到海外關
注的德國作品。然而正如Nils的慨嘆,前者不過是為形式而形式的作
品,後者原先不過是一以政治為題材的喜劇,可惜在海外卻被視為
現實中的政治反映寫照,其中的「誤讀」成分,可謂完成不可以人
力而轉移。
我憶起自己的德國電影經驗,由法斯賓達到雲溫達斯及荷索,他們
著實無論於題旨又或是技法上,均曾帶來一些翻天覆地的變化,令
到世界電影的版圖更為遼闊及添加趣味。同樣用足球來作比喻,無
論我們對德國足球的風格有多麼抗拒,但大抵所有人都不願看到在
世界盃沒有了他們。那個年頭因為德國片帶起一股公路電影的熱潮
,於是已不僅為電影內的討論,而成為感召世人揹個行囊上路去的
鼓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