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黃不接



當然我們最憂慮的仍是電影圈中青黃不接的情況,尤其是年青的導演
委實不多見。事實上,連葉偉信這類已出道十年,卻仍給予我們有新
導演感覺的例子,實在是一大諷刺。這一方面和工業的變型有關,現
在的香港的電影業對高質素大片的需求仍然殷切,加上海外及國內市
場的逐步復甦,基本上生存已不成問題。反而是市場上已失去了給中
型片存在的空間,而這正是一眾新導演所賴以曝光,然後再作成型建
立風格的過渡期,但因為除了大片外本地的電影市場已全面萎縮,所
以他們也無存活的空間。

與此同時,不少過去的副導演及電視台的幕後精英,都回到國內尋找
拍劇的機會。於是要有新血入行便更形困難,當然因為這兩年獨立作
品的勃興,於是也陸續出現由獨立系統進入工業的例子,如黎妙雪及
李志超等;又有由編劇變成為導演的例子,如林愛華及彭浩翔等。但
這正好反映出人材緊絀的現實情況,反而真實傳統的科班出身人物(
如電視台出身的導演),則來得少之又少。對比起七十年代的許鞍華
及徐克,又或是八十年代的杜琪峰、韋家輝及陳木勝等,便可見後勁
無人。

是的,沒有了新血,很難想象到電影圈會有甚麼衝擊。這也正是看今
年港產片的終極印象,除了《無間道》有所提升外,其他的作品始終
不免熟口熟面,而沒有甚麼驚喜可見。


(文化部文字獄註冊)

Copyright (C) 2000湯禎兆文字慾留言板

跨國著作版權法第 ICP-589 條保護

湯記文字•品質保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