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聞不相識



商業一台總監梁文道最近成了傳媒界的紅人,時常被人訪問,要表
達對不同事情的看法。但他最教我有所同感的,是對國內媒體《新
周刊》就回應「香港是否文化沙漠?」的發言。他指出香港文化人
大多孤立地工作,很少機會聚在一起,而且往往不太關注本港的作
品。他舉例指出一個香港藝術家,隨時對紐約每周的藝壇變動瞭若
指掌,但被問道香港有哪一位作家出了一本新書,則大多會啞口無
言。所以他的觀察為香港文化圈的每個範疇都分得很清楚,甚至太
清楚,彼此缺乏橫向聯繫,沒有一個文化平台供交流,因而也不可
能有縱向的累積。各自為政的結果是很難凝聚出一重力量來,從而
再以功能團體的角色來表達專業意見,以及拓闊生存及創作空間。

我是《越界》的創刊編輯,對於文化界的團體度不足深有所感。但
有時又會退一步想,所謂的團結其實前提是時間及心力的付出,而
在香港從事文化活動基本上已經是無償勞動居多,在應付了個人鍾
情的範疇之餘,仍可有閒去旁及其他,其實已經是很奢侈的盼望了
。尤其是要延續對某一範疇的興趣之餘,往往必須要有一份較為安
定的工作來作背後支撐,由是觀之,要追求橫向的進一步溝通及交
流,實在有一定的難度。我明白這是進亦難、退亦難的處境,唯有
希望大家都可勉力為之,來強化文化界整體的議價能力。


(文化部文字獄註冊)

Copyright (C) 2000湯禎兆文字慾留言板

跨國著作版權法第 ICP-589 條保護

湯記文字•品質保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