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芳如花



梅艷芳的忽然逝世,教人震驚的程度絕不次於張國榮的墮樓。她的
歌唱技藝自然不用說,而演技上亦以88年的《胭脂扣》為代表作。
那天我重溫了一些《胭脂扣》的片段,以便對照一下記憶中的印象
。當然我們都清楚《胭脂扣》只是俗艷之作,和關錦鵬自身的作品
比較,遠不及前作《地下情》對人性透徹的洞悉力,而在通俗劇的
基礎上也未如後來《藍宇》的成熟。尤其是今昔對比的結構,頗為
頭重尾輕,所以大抵上也是靠三十年代的懷舊氛圍,以及張國榮及
梅艷芳的明星魅力支撐大局,而得到後來叫好叫座的結局。

那當然有Exotic的吸引元素,但梅艷芳的演繹的確出色(想不起兩
位主角竟然同年辭世)。導演關錦鵬曾經說過,那時候遇上梅艷芳
大抵有幸運的成分,因為她正好進入想作自我改造的時期,所以合
作起來可以容納更大的彈性。他認為梅艷芳本身的特質是擁有中國
很傳統的義氣精神,本來是頗為陽剛氣的,幸好因為她進入了以上
的求變期,於是如花陰柔的一面同樣可以婉約地滲透出來。這就是
當年梅艷芳成功的因素,而且香港演員最出色的就是獨特的型格,
這一項也是她的強項。只要碰上有心思慎密,而又懂得善加運用的
導演,如梅艷芳一類的演員便可以展示出最美好的一面來。戲就是
將人生的拖拖拉拉的痛苦直接地演出了,戲完了,還是要繼續人
生的拖拖拉拉──因為出自《胭脂扣》,我會記得。


(文化部文字獄註冊)

Copyright (C) 2000湯禎兆文字慾留言板

跨國著作版權法第 ICP-589 條保護

湯記文字•品質保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