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千嬅現象



去年年底,我為楊千嬅的表現作年結,曾經指出:「大家對楊千嬅
的寬容,其實也是對自己的寬容投射──已經不是時時看到鄭秀文
的電影了,粗粗地楊千嬅都收貨啦!我們其實和董建華一樣,不願
正視自己的老毛病,把一切推至外緣因素上,而把自己的責任推至
一旁。 」文章刊出後,曾遭一些千嬅擁躉上自己網站「踩場」痛罵
。但面對今年的《行運超人》、《新紮師妹2》、《地下鐵》及《安
娜與武林》所帶來的「新貌」,我只能以每下愈況來形容。

那其實已經無關乎演技的討論了,而是我們為何可以毫無要求?繼
續任由楊千嬅用甩嘴、滾地沙及哭笑難分的Wrong Timing來做賣座天
后。去年我以鏡象反應來描述,認為乃因大家對自己都馬馬虎虎。

今年我想加多一個元素,就是雙重標準。《金雞2》用「善忘」來
形容香港人的特性,我認為這只是事情的一面,因為香港人式的「
善忘」,是一種選擇性的遺忘。正因為是選擇性,所以大家從來都
是定見論英雄。所以我們只要認定陳方安生是「忠」的,便可理直
氣壯選擇性忘記了她當年處理水上新娘事件中的嘴臉。甚至連《金
雞2》自身,更加用了一整齣電影的篇幅,來說明如何用「選擇性
記憶」,來牽動觀眾的情緒起落。而楊千嬅的正面形象,已經為她
的不專業拿了免死金牌,我只能說她是香港人的病徵,而大家又已
慣了說我無病,然後又去過新的一天。


(文化部文字獄註冊)

Copyright (C) 2000湯禎兆文字慾留言板

跨國著作版權法第 ICP-589 條保護

湯記文字•品質保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