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一向被人認為在決定影帝的方向上,有嚴格的潔
癖傾向,過去的八屆中,全由電影節曾辦的「三演員」專題主角包
辦:他們分別是黃秋生、吳鎮宇及劉青雲,其他人似乎無論如何也
難以分一杯羹。而劉德華當年在《暗戰》中,已曾最接近得到學會
大獎的邊緣,可惜仍告功虧一簣,想不到今年反而以《大隻佬》的
演出而得到最佳男演員的殊榮。
事實上,過去一向有一重定議,就是劉德華是一十分自覺的演員,
而要令他的表演更上一層樓,就先要殺死「劉德華」自己。即去掉
他的自覺性,來一化繁為簡的蛻變歷程。過去《暗戰》之教人眼前
一亮,正好因為杜琪峰把劉德華可以演戲的場口盡量壓低,令人收
斂一切浮誇的積習,因而令一個嶄新的劉德華誕生在觀眾眼前。
今次的《大隻佬》則是另一回事,由於作品中對角色的刻劃有很廣
闊的變化,所以反而讓劉德華可以有一次盡情發揮自己不同階段演
繹風格的可能性來。正如龐奴指出,他既有過去「小子」系列的一
面,而又有經歷杜琪峯洗禮後的冷峻,更重要是最後一場的重披佛
袍──可圈可點的比喻是恍如《阿飛正傳》中還給蘇麗珍的一分鐘
演出。我想《大隻佬》不一定是劉德華最精彩的演出,但在去年主
要對手為《PTU》的任達華下,他終於突破了「三演員」的壟斷,
成功豐富了學會的最佳男演員名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