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玫瑰的歪風



我其實很怕看如《見習黑玫瑰》之流的胡混之作,但又怕錯過了另
一如《九二黑玫瑰對黑玫瑰》的經典,所以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甘
情願去接受期待落空再落空的歷程。但連每天見報的資深影評人前
輩,都對《見習黑玫瑰》大肆讚頌,認為充滿奇趣云云,唯一僅指
向一個事實:就是原來大家從來都不明白《九二黑玫瑰對黑玫瑰》
為何成為經典。

事實上,我印象中能夠把《九二黑玫瑰對黑玫瑰》的Camp型美學,
發揮得淋漓盡致且自成體系,香港導演中大抵只有劉縝偉一人。關
於Camp的美學,其實一點也不簡單,否則也不用美國才女Susan Sontag
花力氣寫下《Notes on Camp》的名篇作詳析。只是在翻炒再翻炒的
情況下,今時今日的港產片對Camp的理解,便僅剩下一些支離破碎
的理解,以為忽然角色作大合唱,又或是玩一些機構設計,就算達
成任務,構成所謂的「奇趣」風格。背後正好牽涉一重誤解:所謂
後現代的風格當然可以有更多挪用、拼湊又或是類型轉化的玩意在
內,但這些組件的出現卻非偶然事件,同樣是由創作人所精心刻意
安排其中,有一通盤的思考在內。但《見習黑玫瑰》的創作班底,
卻顯然把它作噱頭式的組合設計構思,而不過以懷舊及肉麻等方向
思考,終究淪為與《九二黑玫瑰對黑玫瑰》形神均不相似的拙劣作


(文化部文字獄註冊)

Copyright (C) 2000湯禎兆文字慾留言板

跨國著作版權法第 ICP-589 條保護

湯記文字•品質保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