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紀陶一向甚多奇巧的念頭,他最近令我大開眼界的想法,是對
賀歲片中的噱頭解讀。在《鬼馬狂想曲》及《見習黑玫瑰》中,兩
片不約而同都把《最佳拍檔》的招牌場面翻拍,即利用一個人肉天
秤把夥伙各放在一端,從而用來考驗友好之間的義氣來。其中《見
習黑玫瑰》中阿Sa及阿嬌的翻拍最為明顯,而且也明言乃用來試驗
兩人是否合適作為黑玫瑰傳人的標準云云。
其中除了反映出一重向過去回顧反溯的傾向外,更重要的是點出大
家要奮力互勉,才可以勉強渡過難關的現實處境。作為一對應式的
解讀,紀陶正好指出此乃是香港電影人的現實心理寫照,因為今時
今日的港產片上映策略,早已演變成為互相迴避的方法,而再不是
如過去般作正面抗衡的決戰式心態。
簡言之,觀眾如果心水清,應會發覺到現在的港產片,往往會利用
時間差來區分上片的檔期。原因是已摸清觀眾對新片的承接力,其
實頂多以一星期看一齣港產片為極限,所以要謀求生路,就正如人
肉天秤的隱喻,要互相為對方留一條後路,大家才可以苛延殘存下
去,惡性的競爭只會加速了彼此的崩潰。我認為此乃04年劈頭而來
,最有啟發性的電影業現象觀察。不過還是一句人算不如天算,即
使作足所有的計劃盤算,仍有可能出現如《飛鷹》般的爛片,而把
彼此迴避苟存的計劃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