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知識吸收方式的選擇

3.知識吸叫方式的選擇

最近網上不停有關於日語可否自學的爭論.本人也不是純自學的,難以為這點以親身經歷作任何評論.

日語的學習方式法,大體來說,不外乎下列幾種:
1.私人補習
2.上課
3.自學
4.和日本人溝通(這裏是指不包含語言指導的情況).

理論上,私人補習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最好的方式,因為學生可以得到教師最多的照顧.但是因為費用實在太過昂貴,我想香港絕大部份的日語學習者也不會選擇這種方式,故本文也暫不作討論.

大部份人也會建議初學者上課,本人也基本認同.因為萬事起頭難,初學者對於坊間汗牛充棟的書籍,簡直是不知從何入手.單單初學課本,也有五六款,當中有部份確是不宜用以自學的.

在上課和否作出選擇,考慮點不是上課理論上可以做到甚麼,而是現實中上課可以得到甚麼.以香港的情而論,大體上大部份的班級,都會向學生教授基本內容的.課堂,如果用的適當,也是肯定有益的.

相對於自學,上課的優點,是老師的講解可以因應學生的情況作出改變.另外,大部份班級的教學內容,都是經過老師或學校嚴格審議的,所以都會是對初學者有用的東西.在選擇學習內容方面,老師當然比其他強.缺點方面,是課堂內容教學順序,是由老師所訂立的.如果學生某些時候可以學快一些,或需要學慢一些,課堂也不會遷就.另外,課堂教的大抵都是基本的東西,有需要學習其他深入內容的時候,課堂也未必可以提供.

很明顯,寫到這裏,讀者應該已經猜到我想講的其中一個題目,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學習方式--上課配以自學--是為最好學習方式的原因.其實有誰不是這樣學習?其實有誰以為這不是基本常識呢?

我想,沒有人會反對,在自學材料的選擇不減少的情況下(當然如果上課的話,可以用來自學的時間會減少了),有機會上課總比沒有機會強的了.

另一個要討論的題目,是:完全不上課,只靠自學(不排除在學成後和日本人溝通)是否不可能學到一定程度的日語?

主要可以由兩方面考慮.第一是例證.第二是分析課本.

雖然我沒有正式的數據支持,但我在日本語新聞組打滾都有一段日子,經過自學而有一定水平的例子,確是有幾個的.另外,如果各位時常逛新華書店的話,都可以看到各種外語(不止是日語)的自學用書比比皆是.而香港的三聯商務等,也有不少自學教材.如果自學不是一種可行方法,那麼多書本稱為自學用教材,出版商豈不是都是拿自己的名譽開玩笑?

語言的學習,不外讀講聽寫.後兩者確是最好是有機會指受日本人或老師的指點.因為語言始終是以和別人溝通的.不能永遠對著書本或聲帶(雖然也是由人編寫).但是否必需經過"正式上課"則也是另一件事.完全不進課室,而能出入日系公司的,一樣有實例(雖然之後一樣會上課).如果一生只有機會面對書本和日劇,要做到通過自學就能做到能讀能聽,雖然本人未聽過例證,但也相信是可能的.

再看看坊間有關學習材料.學習日語,主要學習的是瞭解文字系統,字母發音,聲調規律,文法(主要是指基本句型和品詞的應用,也包含副詞/助詞/助動詞/補助動詞功能的複合語),詞彙和語言習慣(Pragmatics)等等.基本上,比較好的初級課本,都能夠在上述大部份項目都有不錯的解釋.而個別字母的發音,聲調規律則可能要找專書.

部份課本已於本站各篇文章介紹,日後會繼續分享新書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