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大的商業刊物《電腦雜志》編輯部日前授予蒂姆・伯納斯−李博 士終身成就奬,表彰他首創了超文本組織結構,推動了使用圖形界面的万維 网(WWW)的迅速發展。 80年代后期,他在總部設在瑞士的欧洲核研究組織当軟件工程師。爲 了方便科学家之間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他發明了超級文本(HYPERTE XT)結構,并設計了一个使用圖形界面的瀏覧器程序,并称爲“馬賽克” 。 【没頭腦評:向祖師爺致敬!祖師爺只gao3科研不管賺錢,精神可嘉。N etscape和InternetExplorer打得焦頭爛額的,爲 何不向祖師爺学学ne4?】 ☆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譯 文】孫少波 伯納斯−李−−發明万維网的人 −−選譯自 ROBERT WRIGHT 的“THE MAN WHO INVENTED THE WEB” 《TIME》, MAY 19, 1997, 第42頁 伯納斯−李(Berners−Lee)引發了一場革命,但是這場革命却 没有朝着預期的方向發展。 ni3或許以爲一个爲我們居住的地球發明了一个巨型電子网絡的人,他自己 也一定会有一个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腦袋。而伯納斯−李,万維网的發明者,毫 无疑問有這樣一个超常的腦袋。 伯納斯−李不善于“随机連接”。他説,“我對于名字和長相的記憶簡直糟 gao1透了。”(一点也不假。在我們第一次兩个小時的談話中,他兩次問過我的 名字。)早在1980年,他就編寫過一个軟件来幇助記憶人名等−−“一个記 憶替補”。其它的便成爲歴史了。這一對他記憶的擴充在十年后往前邁出了革命 性的一歩,并進一歩蔓延到世界的毎一个角落。這就是爲什麼今天ni3可以在聯 网的計算机上看到一幅照片,然后在攝影師的名字上按一下鼠標按鈕就可以進一 歩了解到這位攝影師的信息,再在“尼康”字樣上按一下就可以知道這位攝影師 当時用的是什麼樣的照像机−−通過計算机,不用邁一歩就可以穿梭于世界各地。 伯納斯−李是一个当今這个信息時代里没有得到頌揚、或者至少是頌揚得不 gou4的英雄人物。即使通過一些不那麼令人嘆爲觀止的事例也足可以證明万維网 與印刷術有着同樣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説,伯納斯−李足可以和古徳伯(Gut enberg)相pi4美ba1,或多或少。尽管如此,万維网帶来的財富和名气却 都歸到了伯納斯−李之外的人的帳下。馬克・安徳列森(Marc Andre essen),Netscape的發明者之一,開的是一輛奔馳,并且已經在 几本主要雜志的封面上風光了好几遭了。而伯納斯−李ne4,他還没上過任何雜 志的封面,他開的是一輛已有13年歴史的大衆“兔子”。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有 一間小得出奇且空空蕩蕩的辧公室,就是在這間辧公室里,他率領着一个非贏利 的小組−−万維网国際標准化組織,幇助制訂万維网的技術標准以維護万維网絡 的同一性、防止万維网市場多元化的潜在勢力的出現。 是伯納斯−李的大衆車排出的一yang3化tan4毒害了他的大腦ma3?他經常爲 他的答案的混乱自責而對這一点深表懷疑。“我對声音的分辨能力不強。”他觀 察到。十分正確。但是他所缺少的正是他所有的鋭气中的干浄利索。当他站在黒 板前夸夸其談縮寫字母時,他能達到演員羅賓・威廉姆斯的能量級。他是英国人 (牛津物理專業),但是如果只注意他講話時的手勢,ni3会以爲他是意大利人。 五六年前,在他四處奔波“傳播真理”的過程中,這種不知疲倦的熱情是將万維 网推到最重要位置的直接動力。 万維网絡那令世人瞠目的發展一直是“一種没法再好的感覺”,他説,也是 “對所有喜歡梦想的人的一堂教育課……ni3可以擁有梦想而且梦想可以成真”。 但是伯納斯−李的故事遠非只有成功的一面。他的故事是由一段段道路(對他来 説,是走向富裕的道路)選擇組成的。1992年他曾考慮要選擇一条走向富裕 之路,但最后他還是放弃了。毎当提及此事,他依然有着一種很迷惑的感情。他 的故事還是一个關于控制我們的子孫所遇到的困難的故事,是一个關于創造一个 重大事件、釋放巨大的社会生産力所帶来的風險投資的問題。對伯納斯−李来説, 万維网發展到今天這樣,并不是毎一件事情都使他感到欣慰的。 他説,如果万維网从總体上説是一種積極的力量,他就給它評一个高分。而 一件致使万維网走向死亡的事故就足可以抵消其所帶来的所有好處。而這个事故 是受到他在1992年所做的那个關于少走路的决定的干擾、或者是由他的那个 决定直接造成的。對听説過伯納斯−李的人来説,“爲什麼他没有變富?”這樣 一个問題可能会被證明與ling4外一个問題“爲什麼万維网没有比現在更好?” 有着同樣的答案。 伯納斯−李自然地走着他的事業之路。他的父母参加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台商 用計算机−−“費侖迪−馬克1号”。“整个家庭對数学問題的喜好程度很高,” 他説,并回憶起一家人在早餐的飯卓上開他那時候還在上小学的弟弟的玩笑,因 爲他弟弟在尋求“−4”的平方根時遇到了困難。 青年時代,伯納斯−李喜歡讀科幻小説,包括阿瑟・科拉克的短篇小説“撥 F表示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他回憶説,那本小説講的 是“穿越神經細胞数目臨界門限”和“有足gou4多的計算机聯接在一起的那一点” 可以使整个系統“開始自動呼吸、思考和應答外来指令”。那麼万維网真的可以 實現科拉克的預言ma3?對,又不對。伯納斯−李提醒人們不要期望万維网会象 人的大腦那樣真地活起来,但同時他又的確期望万維网具有可以改變這个世界的 “突發功能”。比方説?当然,如果伯納斯−李可以給ni3舉出“突發功能”的 例子来的話,也就不能称其爲“突發功能”了,對不對? 但是,使万維网絡尽量朝着良性的方向發展正是他今天這分工作的意義所在。 即使万維网的巨大影響不能預期或控制,也許可以給它制定一些小范圍的約束 ba1。即使支持万維网絡的軟件随時都在飛速更新,作爲万維网標准化組織的主 席,伯納斯−李把他的所有成員−−Microsoft,Netscape, Sun,Apple,IBM,以及ling4外155个成員−−組織在一起,并 試圖制訂一个統一的技術標准。他的梦想是“把万維网變成不只一个万維网絡, 這樣,根据要閲讀的材料的差異,ni3需要16種不同的閲讀机(browse r)”。他特別討厭那些寫着“用XX閲讀机效果最佳”的万維网頁。 迄今爲止,他的標准化組織的絶大多数成就,如果重要的話,都是神秘的。 (ni3或許并不關心HTML3.2是一个被广泛承認的標准,尽管這个實事極 大地減少了ni3在万維网上瀏覧的難度。)但有一些成就則有着完美得多的形象。 PICS,即互聯网内容選擇平台,是一个提議中的標准,該標准可以使家庭里 的父母親在没有政府干預的情况下濾掉所有有碍健康的万維网頁,ni3只需把ni3 的篩選原則送到該分類机構。 由于“偶然的原因”,伯納斯−李成爲知名的万維网發明人。他自己如是説。 “我peng4巧在合適的時間待在一个合適的地方,而我又peng4巧有一个合適的背 景組合。”那个地方就是CERN,位于瑞士和法国邊界上的欧洲物理實驗室, 他曾經去過那里兩次。第一次是在1980年,他必須在一期6个月的課程上掌 握他的迷宮信息系統。就是在那个時候他建立了他的个人記憶替補軟件ENQU IRE。該軟件使他可以用單詞来填充一个文件,在毎个單詞上点一下,就可以 聯接到ling4一个文件上去。 這就是超級文本,但并非什麼新事物。范尼瓦・布什早在1945年就提出 了這一概念并把它作爲大腦的一个輔助工具。伯納斯−李把這種超級文本比作一 个ka1fei1杯来對這種類似于大腦的結構進行了説明。“如果我放到杯子里的不 是ka1fei1而是丁香花,”他坐在MIT計算机科学實驗室的一間会議室里説, “ni3將在計算机科学實驗室和丁香花之間建立起密切的聯系。ni3可能会走過一 个丁香花花叢,然后又順着它回到實驗室。”我的大腦通過互聯的神經网絡進行 信息傳遞,而超級文本則通過互聯的文件進行信息傳遞。一个簡單的按鍵即可以 从丁香花到實驗室。到80年代末,大多数超級文本系統的麻煩在于它們有一点 不象大腦。這就是它們有一个中央数据庫,一旦一个文件被刪除,所有對這个文 件的聯系也就全部被刪除。這樣也就不存在“懸空的聯接”−−没有任何指空的 箭頭,也没有任何找不到去處的鼠標鍵入。当伯納斯−李参加超級文本展覧的時 候,他問設計者們是不是可以把他們的系統推广到全世界。那些設計者們經常回 答“不”,原因是這需要一間規劃室。最后,“我認識到這个懸空聯接問題可能 是一个問題,但ni3必須接受它。”ni3必須允許在東京的某个人不用事先通知全 世界的毎一个人就可以刪除他自己的一个文件,即使該文件正與来自世界各地的 用戸聯接着。所以我們今天在互聯网上看到的那些令人絶望的“WEB SIT E NOT FOUND”从一開始就是我們爲享用互聯网而付出的代价。 从ENQUIRE問世到万維网問世的10年間,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尽管互聯网那時候還不爲世人所知,但那時候互聯网就已經深深地扎下了根基。 它主要就是一个骨頭架子結構,一个管道構架。那時候有多種方法獲取数据,但 没有一種方法是簡單易行的,更不用説擁有超級文本的直觀和神經結構了。 再回到CERN。對伯納斯−李来説,互聯网的迷人之處在于,它不僅使C ERN獲得便利,而且也使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那些CERN的合作者們獲得便利。 “1989年,我想,如果那些總是問我問題的人可以直接閲讀我的数据庫,事 情豈不是容易多了ma3?并且,如果我也可以閲讀那些問我問題的人的数据庫从 而了解他們在做什麼,那該有多好a1。”換句話説,讓所有人都可以用上ENQ UIRE的功能。 于是,伯納斯−李寫了一个使用超級文本来聯接CERN的資源的申請報告。 他注意到,原則上講,這些資料可以是簡單的文本,也可以是圖形或圖像,可以 是任何事情−−一種“超級媒体”−−并且該系統最終可以全球化。“最初的那 分申請報告并没有引起足gou4的重視,”伯納斯−李説,但他堅持自己的意見并 最終得到他的上司的支持。他的頭儿同意購買一台NeXT計算机。放在伯納斯 −李的書卓上,那台計算机本可以成爲第一台万維网服務器,這个環球大腦的第 一个結点。與同事合作,伯納斯−李建立了万維网的三塊基石:傳輸文件的語言 (HTML−−超級文本記録語言);負責聯接文件的系統(HTTP−−超級 文本傳遞規范);以及用于標定文件地址的“万維网・什麼都行(WWW・WH ATEVER)”系統(URL−−全球資源定位器)。 伯納斯−李還編寫了第一个服務器軟件。并且與圍繞NETSCAPE的衆 多神奇故事正相反,是伯納斯−李,而不是安徳列森(ANDREESEN), 編寫了第一个“圖形方式的用戸界面”万維网閲讀軟件。(安徳列森的閲覧軟件 也不是第一个能顯示圖形的軟件,但是他的閲讀軟件是第一个可以把圖形和文本 放在同一个窗口里的軟件,這是一个重要的革新)。 全球超級文本系統的構想从60年代開始就被一个叫特呆・納尓松的幻想家 所推寵。他極力堅持把該系統發展成“XANADU”工程。但是納尓松的XA NADU工程是以贏利爲目的的,致使該系統極大地復雜化,因而从来没有“長 大成人”過。伯納斯−李則恰恰相反,他主張CERN讓知識産權自由流動,从 而使万維网在空中自由飛翔。一个不加修飾的閲覧軟件被放在一个公用区間里, 任何人都可以獲取、使用、送給朋友甚至改進這个閲覧軟件。 但是,伯納斯−李應該如何給他的新生儿起名子ne4?信息网(INFOM ESH)?不行!那听起来象是信息一團遭(INFOMESS)。那麼信息礦 藏(INFORMATION MINE)怎麼樣?也不行!它的縮寫TIM看 起来象是“自私自利(EGOCENTRIC)”。那,万維网(WORLD WIDE WEB),或者簡称爲WWW,怎麼樣?這个嘛……。伯納斯−李和 他妻子及同事們討論了此事。但是大家一直認爲這實在是一个愚蠢的名子,因爲 讀“WWW”比讀“万維网”要花更長的時間。 万維网不友好的發展,某種意義上説,佐證了伯納斯−李的一个很大的失望。 本来万維网是爲増加人際交往的。“最初的目的是爲了與其他人共享工作,”伯 納斯−李説,“万維网應該是一个富有創造性的工具,一个易于表達的工具。” 他想象,比方説,一个工人在他的网頁上放一个只供他的同事閲覧的便条,并期 望得到他的同事們的回答獲通過超級文本聯接到其它相關的文件上去,或者位于 海峡兩岸的家庭在家庭网頁上類似地計劃一个毎年一次次的聚会。 但是万維网走到了ling4外的方向。羅伯特・凱利奥,伯納斯−李在CER N的最早和他一起参加創建万維网的同事,對万維网目前流行的起伏結構作了如 下評价:“有一点輸出数据,而ni3只是一个消費者。”他發現了這个模型−− 其頂峰是所謂的拔苗助長技術−−一場“完全徹底的災難”。 伯納斯−李則更有涵養一些。他對万維网的商業化不敢興趣。他从未對走這 樣一条高智能、低收入的道路而感到后悔。他説他感謝安徳列森和他共同編寫了 一个易于使用的閲覧軟件,从而使万維网走向大衆,尽管還没有成爲一个完美的 形式。当然,讓伯納斯−李眼看着安徳列森因編寫了没有基本編輯功能的第三代 閲覧軟件而成爲寵儿并不是件容易事。所以当我問道,“ni3本来可以成爲安徳 列森ma3?”時,伯納斯−李説,“我想是的。”然后是僵硬地微笑,難免流露 出一絲冷峻。“這个世界充滿了這樣的時刻,那時候任何人都可能称爲ling4外 一个人,”伯納斯−李説,“毎个人都是各負其責。”談話到此打住。 伯納斯−李不容易被讀dong3。他不愿意自我剖析。問到他的妻子時,他説 ta1是一个美国人,在欧洲認識的,那時ta1在世界衛生組織工作。“工作是工作, 家庭是家庭。”伯納斯−李説。当ni3跨越二者的界綫時,他那富有表情的手勢 就会變得有气无力了。 伯納斯−李坐在他的書卓前,迎面是空蕩蕩的書架。几个无所事事的金属隔 書架立在書架上,近前放着他全家的合影。他集中精力、苦思冥想,試圖回憶起 更多的教堂詩歌。他想起他在教堂听過的一首經文,但只能支離破碎地記起其中 的几句:“所有靈魂……”他的sang3音漸漸隱去,“……去尋找愛的真蒂……” 他沈默了好一会儿。他的大腦使他阻塞了。然后,激情也就罷工了。“也許我可 以从万維网上把它們找回来。”只用一个簡單的動作,伯納斯−李就把他的椅子 旋轉了180度,然后開始熟練地操作起他的IBM思想庫(Thinkp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