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在国外大学選課
             ≒≒≒≒≒≒≒≒≒

                岳曉東

  随着改革開放的不断深化,国内大批的年輕人都覓得出国進修、学習的机会
。可以説,出国留学對于当今的年輕人来説已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或是上
几代人的傳説,而是通過多方努力可以争取到的現實。但一旦置身他郷異域,怎
樣才能有效地適應国外大学的学習生活,取得優異的学習成績是毎一出国留学之
人所面臨的挑戰。本文將專門討論在国外大学選課的注意事項。

  首先,国外大学與国内大学在学制上的一大差別是前者的課程,特別是研究
生的課程,基本上是采取選修制;而后者的課程則基本上仍是必修制。所以,在
国外大学選課中的第一个注意事項就是選課中一定要留有選擇余地,不要規定修
四門課則即注册四門課。具体地説,在開学的最初的兩三个星期内,應尽量多听
不同的課程,以擴大ni3的選擇余地。用英文講,這叫作“Window sho
pping for classes”(中文可譯爲“guang4課街”)。

  換言之,如果ni3决定在本学期選修四門課的話,ni3應該先注册五至六門課,
并在听課中進行比較,以利最后確定四門ni3最喜歡也最能gou4勝任的課程。而美国
的大学通常允許学生在注册某門課一个月内决定其取舍。也就是説,ni3可以有一
个月的時間来充分比較ni3最初注册的五六門課,最后舍去其中的一至兩門課程。

  初到美国的留学生的一个通病是認准一門課一修到底。這可能是很不明智,
也是很被動的一種作法。因爲个人的主觀愿望可能與現實有很大距離。一門自以
爲很感興趣的課程可能会在上過四五次課后變得興味索然,大失所望。而到那時
无論是放弃此門課,或是ling4選一門課都已爲時過晩。這樣的教訓我和我的許多朋
友都曾經領受過。

  在国外大学選課的第二个注意事項是在選定一門課之前,要多方了解其授課
教師的表現、考核要求、作業難度及課堂閲讀量多少等方面的情况,以求“知彼
知己”之功。這通常可以向以前修過此門課的同学打听,或是査閲其課的学生評
語。例如,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圖書館,就有兩本厚厚的書夾,内装有近兩年来
学生對毎一授課教師表現的評語。査閲這類資料可以増強ni3對自己所感興趣課程
的教学、考核及師生關系等方面情况的了解,減少選課中的盲目性。

  反之,在選課中凭興趣或實用辧事,不講究个人的条件及学習中的策略性,
則可能在后来的修課中吃大虧,遇到種種意想不到的麻煩。我曾有一个同学,在
選某門課時,只重實用,不看要求,結果学起来困難重重不算,還與授課教師關
系gao3得很僵。由此整日叫苦連天,期末成績亦十分不理想。ta1毎毎與我談及此事
,都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之嘆。可這又能怪誰ne4?只能怪ta1自己事先没有
做好調査。而没有調査則没有主動權。管理如此,学習亦然。

  在国外大学選課的第三个注意事項是要對所感興趣課程分清主次,做好輕重
緩急之安排。初到海外留学之人的一个通病是對許多課程同時發生興趣而難加取
舍,或是因過分看重某些課程的實用之處而不顧一切地加以選修。其結果很可能
由于基礎不gou4或選課與主攻方向有誤而不能很有效地掌握授課内容,从而陷入学
習上的被動。它会使人面臨騎虎難下的困境。

  所以,人們在選課当中要注意依据自己的實際基礎與需要對个人所感興趣的
課程做好主次安排,以求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完成学業計劃。在這当中,人們
也應該多征求導師與老同学的意見,切忌輕舉妄動,主次不分。

  在国外大学選課的第四个注意事項是要注意根据个人所習慣的考核方式来决
定修課的取舍。具体地説,国外大学課程的考核有的凭考試,有的凭作業,有的
則兼而有之。人們應在修課中尽量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参加考核,以求揚長避短,
減輕学習壓力。

  就我而言,我喜歡選那些只要求作業,不要求考試的課程。因爲在我个人的
学習歴史中,我在前者的表現通常優于后者。而我有一个朋友則尤善后者。所以
他選課亦以有否考試爲重要衡量標准之一。這都是自知之明之需要。

  總而言之,在国外大学求学選課是一門運籌藝術。人們只有做到知彼知己,
才能確保在学習中掌握主動,立于不敗之地。在美国大学讀碩士学位,通常要求
修八門以上的課程。而讀博士学位則要求修十六門左右的課程。其選課决策好坏
直接影響着一个人学習的順利進展。英語有句諺語:Well begin,h
alf done(能善其始,事成其半)。愿大家在海外留学能有一个好的開
端。那麼就請記住:

  ●選課一定要留有余地。
  ●選課一定要做好調査。
  ●選課一定要有主次之分。
  ●選課一定要参考个人所習慣的考核方式。

[[摘自《神州学人》199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