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超頻手冊
主機板的設定
- 拿出您主機板的Manual,看看如何設定 CPU 的頻率。
- 變更 CPU 的頻率,而依據不同的 CPU 又有幾種不同的組合:
- 同時調高內部、外部頻率一級
這是達到最高速的手法,但是不易成功。
- 只調高外部頻率一級
這是最常見的手法,如 50-60、60-66。
- 只調高內部頻率一級
比較少人採用,因為通常因頻率提昇幅度過大而失敗,如 2x-2.5x。
- 降低內部頻率一級,但調高外部頻率一級
這也是容易成功的方式。好處是周邊介面的速度提高了,可惜的是 CPU 運算速度降低。
適用於一般的使用者,因為週邊介面的速度的提昇所帶來的效益,通常大過於 CPU 運算速度降低所帶來的延遲
- 降低外部頻率一級,但調高內部頻率一級
這種方法通常都可以成功,好處是 CPU 的運算速度提高了,美中不足的是周邊介面的速度反而降低了。
適用於著重計算的工作,如 CAD。
- 這兒有一個簡便的計算方式,讓您可以不須要一個一個去試:
外部頻率 X 內部頻率
這樣會得到一個魔術數字,可以做為整體效率的指標。
立刻算一下您目前所用的組合是多少,再算一下您超頻的目標是多少。
- 以 AMD 出品 Am5x86-133來說
組合 | 外部頻率 | 內部頻率 | 倍頻數 | 魔術數字 |
正常 | 33 | 133 | 4倍 | 4389 |
超頻A | 40 | 160 | 4倍 | 6400 |
超頻B | 50 | 150 | 3倍 | 7500 |
- 從上面這張表可以看到一件事情:超頻A的內部頻率雖然最快,但是整體效率卻是超頻B較好!
- 除了主機板的設定之外,BIOS 的校調也是很重要的喔!
尤其是當您超頻後,卻又無法開機時,更是重要!
有關於 BIOS 方面的校調
- I/O BUS部份:
- ISA BUS Clock:
- 一般而言, ISA BUS Clock 都固定在 7.xxMHz,這是因為古早以前的 IBM PC/XT 將它設定成這個頻率,而以當時的技術而言,亦僅能達到這個水準。
但是以今日的技術而言,做出可以在 33MHz 的 PCI BUS 上正常工作的介面卡已非難事,所以在這一項可以加以改進。
通常對於這一項有幾種可能的選擇:
- 7.xxMHz (或是 Standar 之類的)(預設值)
- CLK/xx (或是 CLK IN/xx 之類)
- 您可以試著從除數較小的開始試,找出一個可以穩定工作的數字。
- PCI /VL BUS:
- 這個部份可以改變的項目大多數就只有
- 1 Wait (預設值)
- 0 Wait
- 這兩種。
而這個項目設定的目的,是因為最初的 PCI/VL BUS 的工作頻率設定在 33MHz,也是因為當時的技術和成本所限。
但是以目前的技術,做出便宜的,可以在 50Mhz 上穩定工作的界面卡亦非難事。
再加上 PCI/VL BUS 的 Databus 寬度達 32Bits,足足比 ISA BUS 的 16Bits 多出一倍,所以在這個項目上所得到的利益,遠遠超過了 ISA Bus Clock 的校調。
您可以試著改成 0 Wait,看看是否能穩定的工作,尤其要注意的是VGA卡、硬碟的工作是否正常。
- 記憶體(DRAM,CACHE)部份:
這個部份的校調,除了在超頻時有效之外,如果您的電腦出現任何有關於記憶體的問題時,也可以試著調整。
- DRAM相關部份:
- 其中會有數個選項,由於各家的 BIOS 會有不同的文字描述,故不一一列出,僅就校調方式做一個介紹。
一般來說,只要您的電腦可以正常的運做,那麼您就可以試著把任何的Wait Status減少; 但是若您發現有任何的問題,就請您適可而止,那Wait Status調高吧。
- SRAM、PB SRAM相關部份:
- 這個部份校調方法,大致上和DRAM相同,但是是多了幾個DRAM所沒有的項目:
- Brush Mode:
- 在這個項目有
- 2-1-1-1
- 3-2-2-2
- 3-1-1-1
- 或是更多的選項,而校調的方式正好和Wait Status相反:數字愈高,速度愈快!
- Cache Method:
- 在這個項目只有
- Write Through
- Write Back
- 兩種可以選,以 Write Back 的效率較好,而目前的 Chip Set 也都能使用這個方式。
以上就是小蜜蜂就自已的經驗所整理出來的完全超頻手冊,希望能對您有幫助。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