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言、名詩、名計謀欣賞
三國演義,一部精采、令人百看不厭的章回小說。
咱們可從書內的登場人物中聽到許多名言,自行稍加消化變通,
竟發現頗適用於現實生活。
如此好書,當然亦小不了一些詩歌以襯托氣氛,
末將亦會摘取部份刊登在此一起欣賞。
而書中人物使用的計謀,更是不可忽視,
所謂「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就是怕人看了三國後會變的太工於心計,
由以上之言已足見三國計謀之厲害、精采了。
公告天下:此部份歡迎網友投稿!!!

對三國無興趣?可按
回首頁......
名言篇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
「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曹操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馬謖
「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
「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諸葛亮
名詩篇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趙子龍單騎救主
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鼕鼕。
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關雲長溫酒斬華雄
洪水滔滔淹下邳,當年呂布受擒時。
空知赤兔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
縛處望寬今太懦,養鷹休飽昔無疑。
戀妻不納陳宮諫,枉罵無恩大耳兒。
呂布被擒遭處決
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達途還。
馬騎赤兔走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
忠義慨然沖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
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
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
人傑惟追古解良,士民爭拜漢雲長。
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
氣挾風雷無匹敵,志垂日月有光芒。
至今廟貌盈天下,古木寒鴉幾夕陽。
後人詠關羽
雲長
安喜曾聞鞭督郵,黃巾盡掃佐炎劉。
虎牢關上聲先震,長阪橋邊水逆流。
義釋嚴顏安蜀境,智欺張郃定中川。
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
後人詠張飛
翼德
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衝開長阪圍。
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
後人詠趙雲
子龍
潼關戰敗望風逃,孟德倉皇脫錦袍。
劍割髭髯應喪膽,馬超聲價蓋天高。
後人詠馬超
孟起
將軍氣慨與天參,白髮猶然困漢南。
至死甘心無怨望,臨降低首尚懷慚。
寶刀燦雪彰神勇,鐵騎臨風憶戰酣。
千古高名應不泯,長隨孤月照湘潭。
後人詠黃忠
漢升
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
初生便能垂偉績,自應分鼎在孤窮。
後人詠劉備
玄德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後人詠諸葛亮
孔明
名計篇
空城計
話說一次諸葛亮與宿敵司馬懿對陣(見演義第九十五回),
豈料諸葛亮一時錯失,
任用言過其實的馬謖去把守軍事重地------街亭,
結果馬謖慘敗於司馬懿之手。
街亭既失,軍事優勢全落入司馬懿手中,司馬懿亦成勝追擊,
舉大軍十五萬攻城,諸葛亮自知此刻鬥不過司馬懿,
所以決定暫時徹兵,可是此時城內只有二千五百多名士兵,大部份更只是文官,
若強行突圍,無疑是去尋死。諸葛亮情急智生,
針對司馬懿的謹慎性格,擺下一個空城計退敵。
他命眾將把旌旗都收起來,並且扮作百姓去守店鋪,
各人不得妄行出入或高聲交談,違命者立斬。
再大開城門,在各城門中用上二十軍士假扮百姓打掃街道。
而諸葛亮自己則坐在城樓上彈琴。
司馬懿大軍壓境,正想攻入,但司馬懿向知諸葛亮行事謹慎,
再看城中各人見敵軍來犯仍若無其事似的,
諸葛亮更輕鬆自若地彈琴, 實在奇怪,他想諸葛亮定是在城內埋下強大伏兵,
現在的安排無疑是要引他攻城, 司馬懿自作聰明,以為悉破了諸葛亮的陰謀,
加上他認為諸葛亮不會作冒險的事,所以便退兵去了。
諸葛亮亦因此趁機安心徹退。
當司馬懿醒覺自己中了計,引兵殺回去時,
諸葛亮早已跑到老遠去了。
諸葛亮此計實在十分高明,一方面既利用了敵方的疑心,
另一方面又利用了敵方對自己的印象、認識而引對方中計,
且此計一旦失敗,其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諸葛亮可擺出此空城計,既顯出其可怕的智慧,
更令人佩服者是他過人的勇氣和自信。
難怪他能備受後世敬仰了。
連環計
話說東漢末年,奸臣董卓權傾朝野,暴虐天下,動搖漢室根基,
黎民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朝中眾有良之士見之,
莫不對其深惡痛絕,然因卓勢過大,皆敢怒而不敢言,
司徒王允,正是其中一員。
一日,王允又因憂心國事而獨自到後園飲泣,忽聞一陣歎息之聲,
忙視之,原來是養女貂蟬,因見王允終日愁眉不展而感難過,
故而歎息,並向王允說如有用她之處,儘管差使,
定當萬死不辭。王允一聽,立即計上心頭,忙拉貂蟬至閣中,
吩咐如此這般,原來王允欲以貂蟬之美色,巧施連環計,
離間董卓與其義子呂布之關係。
翌日,王允立即將此構思付諸行動,先請呂布到自己府中作客,
席間,命貂蟬出來表現歌舞,呂布見此姝年方十六,貌若天仙,
立時驚為天人,靈魂兒被迷的飛上了九霄,
王允看見呂布的反應,知道計謀可行,
立即騙呂布說要許配貂蟬給他,呂布大喜,拜謝而去。
待呂布離去後數日,王允故技重施,再請董卓來府中作客,
同樣在席間安排貂蟬出場表演歌舞,董卓一如所料,
同樣如呂布般被貂蟬迷了魂,王允見狀,又說要將貂蟬許配給他,
董卓大喜,立刻就將貂蟬接回相府,王允親自相送,回程時,
與呂布撞個正著,呂布怒不可遏,
厲聲問王允怎麼把貂蟬交了給董卓,王允騙呂布說,
董卓知道呂布快要迎娶貂蟬,故而特地先來接她回府安排,
呂布相信王允之言,便息怒而去。
次日,呂布到董卓府中打聽,驚聞董卓竟將貂蟬據為己有,
還已共寢一宵,大怒,潛入卓之臥房窺探,貂蟬見到呂布,
立即假裝在揩拭眼淚,呂布心如刀割,但因董卓在此時出現,
只得怏怏而去,然而心病在此已結。
一次,呂布趁董卓前往面聖,偷偷走入卓府與貂蟬相會,
貂蟬假裝十分掛念他,還佯稱自己只愛呂布一人,她為董卓所辱,
尚且忌辱偷生,完全是因為要見呂布一面,語畢,
立裝欲投池自盡之狀,呂布當然被她騙倒,忙制止並好言相慰之,
豈料董卓此時趕回,看見如此情景,氣炸了肺,
提起畫戟怒擲呂布,布打戟落地,飛奔而去。
王允見時機成熟,立即火上加油,向呂布大數董卓的不是,
又陳以利害,說明幫董卓行惡必將為後世所咒罵,
而且由投戟一事中,可看出董卓根本毫不重義父子之情,
呂布當時氣紅了眼,當然對王允的離間照單全收,
還與王允折箭為誓,密謀刺殺董卓。
最後,王允製造了一個機會,佯稱天子要讓位給董卓,
請董卓去就位,董卓大喜,親身往聖殿,
到董卓察覺各人神色有異時,方知道自己中伏,
連忙向呂布高聲呼救,結果?反被呂布一戟刺死。
色字頭上一把刀,這說話真是一點沒錯,
王允之連環計雖然精妙無比,
然若非有董卓和呂布二人之色心相輔,恐怕亦難以實行。
總結一句,此計要用得其法、用得其所,方可行也。
王允之成功,正在於此。

<
< 此頁正架構中 > >
回到長阪坡首頁 / 末將之個人簡介 / 本將軍的好友 / 三國演義白話文連載 /
煮酒論英雄 ( 三國篇 ) / 煮酒論英雄 ( 古今中外篇 ) / 文學作品欣賞 / 好遊戲介紹 / 好書、好漫畫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