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漢中期以後的內患(二)宦官政治的形成光武帝即位後,因鑑於西漢為外戚王莽所篡,遂禁止后族干政。而明、章二帝的外戚亦能安守本份,未有做成外戚參政之勢。後和帝以沖齡即位,其母竇太后臨朝,從其兄竇憲為大將軍。東漢外戚政治由此揭開序幕。 當皇帝長大成人後,漸漸對大權旁落發生不滿。但此時外戚權傾朝野,皇帝絕不可能以一己之力與他們對抗。當時皇帝可利用的外力有二;一為朝中大臣。二為身邊的宦官。但皇帝與大臣之間距離太遠了,根本不知誰是外戚的爪牙。所以惟一可依仗的便只有身邊的宦官了。 宦官這種可怕制度,據說是由周代開始。因古時實行一夫多妻制,有錢人家更妻妾成群。為了防止妻妾與下人私通,遂發明了將男人生殖器官切除後收為家奴的變態制度。這樣,便可減少妻妾紅杏出牆的機會。後來在十世紀時,宋朝朝廷下令禁止私養閹奴,宦官便成為皇室獨有。 宦官的來源通常有兩種;一是因家貧而迫不得已把孩子閹割,然後賣錢。而一種是受到宮刑而成為閹人。而在宮中服務的最為悲慘。因為沒有後台的宦官就連一頭犬也不如。宮中無故有宦官失蹤是十分平常的事,絕對沒有人過問。 宦官的特點:一、是自卑,因他們沒有生殖能力。二、貪財,因為只有錢才可填補他們身心的創傷。三、缺乏智識和遠見,因他沒有機會讀書。所以當他們執掌朝政大權,後果必然是可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