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
望中
國 加 入 世 界 貿 易 組 織 後 , 必 定 會 為 香 港 貿 易和
投 資 機 會 , 但 亦 會 產 生 更 加 多 的 國 際 市 場 競爭,所
以 香 港 有 需 要 擴 闊 經 濟 基 礎 , 尋 求 新 的 領域
, 帶 領 本 港 步 入 廿 一 世 紀 以 知 識 為 本 的 經 濟體
系 。 中 醫 藥 產 業 是 其 中 一 個 被 認 為 最 適 合 本港
發 展 的 產 業 , 亦 切 合 本 港 向 高 增 值 產 業 發 展的
政 策 方 向 。所 以香港中藥現代化及中藥產業化發展已成為香港政府、科技界及工商企業、財團所關心的熱點之一。香港特區行政
長官董建華先生在先後兩年的施政報告中均提出要把香港變成國際
中藥中心;山田長霖教授領導下的創新科技委員會,所提交的第一份
研究香港發展高科技走向的報告書,也強調將香港發展成為以中藥為
基礎的藥物及健康食品的世界中心;受香港商界委托,美國麻省理工
學院一九九六年對香港的工業前景作出的評估報告指出:發展製造中
藥產品應該成為香港工業的新方向,並且應佔優先發展的地位;香港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也在一九九九年提出了《香港中醫藥業的發展前
景和方向》的報告。
但是,由於香港發展中藥產業起步較晚,許多工作尚需完善,需
要解決一系列問題,才能以較快的速度、較大的規模,使香港成
為國際中藥中心。
一、應當建立完善必要的法規
在香港過去的一百五十年的歷史中,中醫藥一直處於民間自由發
展,不受監管的狀態,從未有過正式法定地位,致使中醫藥發展
無章可循、無法可依,行業內良莠不齊,影響了中藥產業規模化
發展。同時,由於內地在一九八四年就實施了包括中藥在內的《藥
品管理法規》,一九八五年又實施的《新藥審批辦法》,香港在
藥政法規上未能與內地接軌,使中藥產品進入內地藥品市場難度
較大。
最近香港特區政府頒佈了《中醫藥條例草案》,內容包括中醫注
冊、中藥業者發牌和中成藥注冊等,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也在蘊釀
籌建之中。但有關中藥的系統藥政法規如:藥品管理法,藥品標
準及技術規範,新藥管理法規,中藥生產、經營、使用法規,中
藥宣傳廣告法規,藥品遴選淘汰法規,劇毒中藥管理及中藥保健
藥品法規等等,尚待進一步制訂與改善。
二、中藥產業發展應從GAP抓起
香港發展中藥產業存在著資源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的缺憾,而中藥產業
又是對其質量體系有著特殊要求的行業。在監管不力的條件下,部分
中藥材品種來源混亂,有效成份含量不穩定,農殘、重金屬及黃曲霉
素嚴重超標,阻礙了現代化中藥產業的發展。若不能有來源準確、品
種優良、質量穩定的藥材或原料半成品,香港中藥產業的發展就缺乏
穩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發展香港中藥產業時應注重培育藥材資
源基地噢源頭工程體系,使藥材來源在有效成份含量及農殘、重金屬
限量等質量指標上能與國際接軌,並能保證有穩定的供給量。
目前國家GAP(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正在起草之中,內地不少
大型藥業集團也紛紛建立規模化、規範化的藥材生產基地及無公害綠
色藥材生產基地。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四川)基地建設也已啟
動,並在方案中提出了“川港聯手,發展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的構
思。利用四川豐富的中藥資源,可與香港合作推動中藥產業的發展。
日本、法國、瑞士等國外許多藥業公司均在內地建立了大規模的藥材
基地。香港若能抓住此契機,以合作形式介入內地規模化、規範化藥
材基地的建設和配套的藥材加工企業,並制訂符合國際、國內要求的
GAP標準的藥材質量標準,除常規標準外還增加農藥殘留物、重金
屬及有害毒素的限量檢查及可控成份的含量標準或生物效價比較,利
用現有科研力量在香港組建質檢中心,為國際上藥材貿易提供權威的質量仲裁,保證香港中藥產業發展具有穩定可靠的藥材來源。
三、要堅持以產品開發為主的研究方向
香港在多所大專院校均設有中醫藥研究中心或相關研究部門。如中文
大學中藥研究中心、科技大學傳統中藥發展中心、浸會大學中醫藥研
究所等,以及有關企業的研發機構,這些研究機構均有較先進的測試
儀器和研究手段。但香港中藥研究發展體系存在?以下問題:研究機
構缺乏專業學科配套,由於中藥開發研究存在相當的保密性和時效
性,不同研究機構之間協作難度較大;現有中藥研究多以基礎或應用
基礎研究為主,部分產品開發研究也多以保健營養品為主體,新藥開
發應用項目較少,對國外及內地的新藥開發程序還有待熟悉;研究積
累是產品開發的基礎,香港中藥研究起步較晚,首席專家多是在國外
化學、藥理、生物等方面有較高造藝的學者,長期從事中藥研究開發
的高層次專業人才相對較少,產品開發很難來源於第一手資料,致使
開發滯後。
因此,只有發揮專業集成優勢設立專業配套的中醫藥科研中心,建立
以應用和產品開發為主體的研究方向,引進高層次中藥專業人才,系
統地進行中藥篩選和藥效評估,制訂藥材及藥品的質量標準和產品的
檢定程序,完善新藥或保健品開發中的工藝、質量標準、穩定性、藥
效、安全性及中試的專業配套建設,才能促仕中藥進入國際藥品市
場,形成國際性的中藥資訊、質檢、評估、研究中心。
四、要注意與相關產業協調發展
香港在中藥業發展方面一直以貿易為主體,發展中藥產業面臨?健全
產業協調平衡的問題。在內地由於具有完整的中醫藥體系,有二千五
百餘所縣級以上的中醫院,在西醫院中也有相當的中西醫結合的專業
人員,因而具有中藥進入藥品主流市場基礎。而香港本地醫療體系以
西方醫學為主體,絕大多數(西)醫生接受中藥還有一個過程,因此
中藥產品如何進入香港本地的產品主流市場尚待探討;由於香港與內
地藥政法規缺乏協調,致使香港中藥產品進入內地藥品市場難度較
大;在國際市場方面,香港中藥產業目前主要面對的是國際草藥市場
或保健品市場,中藥要進入發達國家藥品的市場尚需各方面的努力。
因此,香港中藥產業的發展要針對不同的產品和不同的市場目標(國
際市場、香港市場、內地市場)來完善整個產業的生物鏈。
五、中醫藥的文化建設不容忽視
要把香港建成國際中藥中心,應立足於將傳統中醫藥的文化、歷史轉
化為商品並推向世界。形象工程體系主要包括現代化中藥產業群體、
中藥文化工程及國際性的中藥行業中心。目前,香港新鴻基地產聯合
恆基地產等公司計劃投資數十億港幣發展中藥產業,眾多的港商財團
正聯手要求政府仿效數碼港形式批地興建中藥港,形成中藥產業群
體;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地,在發展現代化中藥產業群體和地產項
目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注入中醫藥的文化內涵,建立集觀賞、旅遊、
研究和教學為一體的中藥文化工程,如中藥博物館、藥用植物園、藥
材標本及蠟葉標本館等,目前四串省中藥研究所與香港浸會大學正在
合作籌劃建立藥材標本館事宜,許多企業也開始重視組建中藥文化城
等方案;國際性中藥行業中心包括中藥研究中心、中藥資訊中心、中
藥質檢中心、中藥(療效)評估中心、中藥貿易中心,形成與內地、
日本、韓國、東南亞及歐美等地聯絡的中藥行業中樞。通過現代化中
藥產業群體、中藥文化工程及國際性的中藥行業中心等形象工程的培
育,將大大提升香港作為國際中藥中心的地位。加上美國已接受中醫
理論,美國藥物及管理局近年發現,導玫病毒出現抗藥牲,抗生素越
來越多,醫藥費越來越貴,故開始接受「複方」,只要證明無重金屬、
無毒性及有療效便可。這點亦可大大增大了中藥要打人世國際市場的
機會。
總括而言,如果香港能做到以上幾點,及以香港本身具有在科技
資訊、資金籌措、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市場經驗等多方面的優勢,加
之地理上毗鄰大陸內地,可借助內地豐富的中藥資源,專業人才和研
究成果,隨中藥產業配套體系的完善,再配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後為香港帶來的機會,這樣香港實現國際中藥中心的目標已為期不
遠。
參考資料: http://www.zybh.gov.cn/ http://www.wto.com http://www.china.herbs.com.cn/ http://www.tung-fong-hung.com http://www.ccmp.gov.tw/index.htm
中國中藥業訊息綱
中藥業雜誌綱
中藥評審委員會綱頁
經濟一周(940-942期)
經濟報導46-47期)
東方日報
明報
中藥業聯會
香港統計處
香港貿易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