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角色
香港與中央政府在中藥業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這對中國加入世貿後的中藥業前景﹐影響極為深遠。以下就簡單介紹一下他們所實施的政策與方針﹐以及在加入世貿後的變化。
香港特區政府在中藥行業的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本年七月六日﹐工業處署長何宣威宣佈了香港中藥業在未來十年的發展計劃。為了把香港發展成為國際中醫藥中心﹐首先要為中藥在國際市場創造最有利的條件。這十年計劃共分為四個階段﹐發展重心會由公營機構逐漸轉至企業發展。
第一階段將會到2000年﹐主要是強化中藥業的發展基礎﹐令中藥更接近西藥的發展。政府將會引入規管架構和中醫藥人材﹐使中藥的生產系統化﹐確保中藥的品質。
第二階段將會到2002年﹐其目的是要實現傳統中藥現代化的概念。在第一階段中﹐政府引進了科技及人材後﹐企業會利用以上現代生產技術來作出品質控制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第三階段將會到2004年﹐在這一階段中﹐企業不只是利用科技生產中藥﹐並利用現代化技術﹐研究及發展新配方的中藥健康食品或營養補充品。特區政府希望企業能投入更多風險投資基金﹐以發展新品種中藥產品﹐並實現首間中藥公司上市的時代。
最後﹐第四階段會到2009年﹐這段時期為現代新藥階段。企業發展以中藥為本的新藥﹐中藥正式成為一種新一代藥物﹐並打入外國市場。
總括以上四項﹐可見特區政府在中藥發展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而中國在加入世貿後﹐這些計劃便能配合外國貿易﹐令中藥打入國際市場。
中央政府在推動中藥國際化方面﹐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而這些措施亦能協助香港的中藥貿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沈志祥指出﹐香港特區政府推動中醫藥﹐對中國醫藥走進世界市場是有利的。因此﹐希望中港能互相合作﹐共同交流技術。其計劃大概如下:
此外﹐中國在中藥材提供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使中藥更加科學化﹐令外國市場對中藥更有信心。同時﹐這些研究對香港的中藥事業帶來重大幫助﹐因為這減少了香港在中藥方面的研究所花的時間及金錢。這項計劃大概如下:
最後,中國亦會派出專家與其他國家交流技術,了解目前中藥發展狀況,以及吸納更多專業意見。這些資訊,對香港中藥貿易有重大幫助。計劃如下:
以上發展,對香港的中藥業要打入世界市場,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加入世貿後,中國與外國的貿易相繼增加,中藥在外國市場必定更加普及。香港的中醫藥業亦會受惠。
現在,中國已經與美國達成協議,加入世貿的日子將近,因此,加入世貿之後,配合以上發展,香港的中藥發展將更上一層樓。由於技術得以交流,以及自由的貿易,增加了西方國家對中藥的認識,而且由於香港政府的中藥改革計劃,使中國的中藥得以改良,成為一種新包裝及新類型的藥物或健康食品,這能夠令西方國家更容易接受中藥產品。
與此同時,中國市場開放後,將會吸引更多西方國家到中國發展。這些投資與發展將會引入西方科技與知識,而這些知識與技術,正好可以協助中央政府的中藥發展方案,令中藥品質提升。
最後要一提,若果沒有香港的中藥業配合,中國在發展中醫藥亦存在困難之處。縱使市場開放,西方國家普遍對中國生產的產品抱存不信任的態度。國產貨總是給人質素差的不良印象,因此,若中國要生產中醫藥產品,必須配合香港發展。好像促進中港兩地之技術交流,中國提供研究及人材,香港則集中管理與科技,以及品牌的建立,令中藥產品也能夠達成國際級的知名道。
總括而言,中港兩地政府在中藥發展有重大的幫助,而且在中國加入世貿後,這些計劃對中藥之國際貿易地位亦舉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