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1997,7/19-8/12)和我的女朋友們到德國去玩,從7/19-8/2我們參加了在Horb(德國東南方小鎮)的Hermann-Hesse
Kolleg(赫曼赫塞學院)為期兩週的study course.
在這14天中我們每個人被分配到不同的接待家庭(Gastfamilie).接待我的是Bruehler一家人(Walter,
Irene, Kathrin, Philip, Lukas)
之前我們幾個人只在台北的德國文化中心(耕薪文教院)上過兩梯次的德文課(約48小時)。到了德國,在開始上課之前,我們必須先做一個分班測驗,結果大家都剛好被分在同一班(是比完全不會還好一點的初級班:P)剛開始的時候的確是蠻辛苦的,原本只想在國考完後去度個假,順便學個德文,沒想到原本以我們這樣的程度到那裡會是如此狼狽...在完全沒有複習以前所學的德文就去的情況下....妳/你大概也可以想像我們的痛苦吧?和接待家庭溝通------當然不是用德語囉,而是用英語.
(幸好大部分的德國人英語還不錯!!)但是有的人就不像我這麼幸運了---她的接待家庭是老一輩的人,只會講德語-----那就更難過了.
這是我第一次沒有家人的陪伴到這麼遠的地方來,
不過我倒是沒有很想家,反而是挺能自得其樂的.但是我每隔幾天就會打電話回家報平安,以讓家人放心.
上課情況:
每天我必須走三十分鐘的路程從寄宿家庭到學校去上課,(因為我住在山上,而且公車時間並不是很能配合我的作息)如此一方面可省錢,一方面可運動健身.每天九點上課,每節課一個半鐘頭,十點半到十一點為課間休息,這時台灣的學生就會開始拿出點心來吃,一邊交換生活心得.不少人在課程結束後要自己去玩,所以大家也忙著在討論後續的行程安排.
老師是位高高瘦瘦的德國人,叫做Wolfgang.他很愛笑,會說英語,所以如果他上課時用德語解釋但大家無法理解的時候,他會用英語再解釋一遍.由於我們這個班已經算是很初級的班了,一切從頭開始複習起.班上大部分的同學比我們早一個禮拜到達,所以我們miss掉了不少東西,不過後來還是跟上了.老實說,原本我們幾個被分配到更高一級的班,那個班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有西班牙,美國,日本,韓國,法國,瑞士,義大利,...等等大家相處得蠻不錯的,但是因為老師的教法我們比較不能接受,校長就幫我們調到現在這個大部分都是台灣學生的班上來(主要是高醫的學生).在這裡他鄉遇故知,大家很快就打成一片.當老師不論是用德語還是英語都無法讓所有人聽懂時,有人就會用國語再解釋一遍,然後原本聽不懂的人便會恍然大悟.老師還會用比較遊戲式的方法來引導我們,比如說演話劇,玩德國版的大富翁(Monopoly),撲克牌,演布偶戲,...等等.當然,在玩的過程中只能說德語,連說英語也不行.
平時的課上到下午三點就放學了,有幾天甚至是下午完全沒排課,課後的時間,學校都會安排很多活動讓我們自由參加(Freizeit
Plan休閒活動計畫),如運動,舞蹈,游泳,划船,烤肉,健行,等等,有的要另外付費.不過都不貴.周末(六日都沒課)有時也會安排像是到附近其他城市拜訪的活動,比如我們就去了海德堡,Rothenburg(有中世紀特色的古城之一),黑森林,..等等.
參觀活動:
由於我們這個班的組成比較特殊,多是醫學系的學生,所以學校特別安排我們到德國的大醫院去參觀.在Horb附近的大學城---圖賓根(Tuebingen)有幾個醫學中心,我去了其中一次的拜訪活動,是去一家兒童醫院,印象較深刻的是,醫院不像是菜市場一樣,到是有點兒像是博物館或美術館那一類的地方,很安靜,地方很大,天花板有軌道給運送病歷回病歷室的車子行走.兒童醫院裡的病房有給家長睡的床,和小朋友的床併排著,另外也有遊戲室提供免費的玩具給小朋友在裡面玩(有很多的玩具,多到連我都想當小病人了),還有一間圖書室,給小朋友看書或作為大一點的孩子溫習功課的地方(會有免費的家教老師來上課)-----其實這些設備在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大部分也有,只是因為病人太多無法提供更好的服務,使得醫院像是菜市場一般....一方面的原因是外國的醫藥費比較貴,病人不會在醫院久留,因此人不會很多.至於國外國內的兒童醫院還有什麼異同,這又是另外一個大話題了,有空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