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13日 《明報》副刊
《年輕的香港》
香港人口老化是鐵一般的事實,但細心留意,卻發現「老化」只是年齡上這種數字問題。香港人事實在不斷年輕化的。
拿娛樂圈來說,炙手可熱的新人通通不過廿一歲,出道時只有十多歲而已,卻已成為獨當一面,年薪天文數字的明星。相比那些花十多年時間才熬出頭來的藝人,早已不是那回事了。
香港女性對外表的保養甚有心得,只要能留住青春的產品,均願意嘗試。已生育的婦女努力瘦身,身材比當女兒的時候還窈窕。由於保養得宜,光看外表,根本看不出其實際年齡。在她們身上,年齡與外表是成反比例的。在心智上,香港人似乎成長得很慢。筆者在初中時代,看見校內高年級的學姊,覺得她們很成熟,很有領袖風範。然而當我也成為別人的學姊時,卻感覺不到自己有學姊應有的風範,似乎心智沒有隨歲月增長。沒有經歷過苦難,在溫室長大的一代,多是亳不成熟,一把年紀但內心還像個小孩子。而立之年者,有多少真的到了「而立」的境界?這種心境,該稱為年輕抑或幼稚?大學中學化了,把廿歲以上的大學生帶返青少年時代。經濟衰退了,把物價帶返十年前。在年幼的香港特區中,時光都倒流了,一切都年輕了。
香港人平均年齡也許是大了,老化了,但在好些方面卻沒有相應老去。我喜歡香港人外表青春常駐,有著不老的動感和活力,但在不應年輕的地方,為何沒有緊貼著時間的巨輪來成長呢?
很感謝譚穎耀告訴我他有看我的文章。我想知,其實除了他和編輯,還有誰有看過我的文章呢?我寫了文章,除了想要錢和得到一點肯定外,還為了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