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國父的生平 >> 中華革命黨
國父本來要到香港,但是香港政府不准 國父和黃興入境, 國父只好從福州乘船到臺灣,然後去日本。 國父檢討第二次革命失敗原因,是因為國民黨內份子複雜,組織散漫。於是 國父號召海內外同志來,改國民黨為中華革命黨,而且要求每一黨員同志都能服從他的領導,嚴密黨的組織,淘汰黨內不革命的人。
國父對同志們說;「以袁政府當局那樣的荒淫、軍隊的驕橫、土匪遍地、民不聊生的種種情勢看來,再發動一次革命,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大家有充分的準備,一兩年之內,一定可以造成一種新的形勢。」
國父把國民黨改為中華革命黨,讓大家知道每一個入黨的人都一定要革命。規定入黨的誓約書上,一定要寫明「附從孫先生」字樣,還要捺上指模。
許多同志反對這兩件事,黃興也是反對者之一。他的理由是:這就等於附從一個人,幫一個人來革命,而且在誓約上捺指模,跟犯罪人寫供狀一樣。
國父解釋:「要知道過去革命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不肯服從一個領袖的命令。我們現在要使革命成功,以後黨內一舉一動,就必須要由領袖去領導,由全體黨員去服從。至於那一個人來做領袖,是沒關係的。正如你克強兄如願當領袖,我們也可以在誓約上寫明「附從黃先生」一樣,我個人當然也是如此。如果你不願意當領袖,就由我來當領袖,那你就該服從我!至於在誓約上打指模,完全是表示加入革命黨的決心,決不含有任何侮辱的意思!」
國父解釋了許多次,還是有同志不以為然,都離開日本。黃興去美國,李烈鈞、柏文蔚到了南洋。
民國三年七月八日,中華革命黨在日本東京成立了,參加成立大會的有三百多人。同志們推舉 國父維總理,大家本來要推舉黃興為協理,黃興悄然到美國,所以改選陳其美。不過陳其美再三懇辭,所以無人擔任助理一職。陳其美覺得黃興不肯參加中華革命黨是黨的大損失。陳其美寫了一封長達四千字的信,解釋給他應該服從一個領袖的原因。
歐戰在 國父成立中華革命黨時爆發了。爆發之後,袁世凱曾邀黎元洪、徐世昌等人會商,決定採取中立政策。到了八月,日本藉口對德宣戰,出兵攻佔膠濟鐵路及青島。袁世凱派人交涉,但是日本不理,而且日本在民國四年元月八日,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款,要求袁世凱承認。
如果袁世凱承認了這二十一條款,就等於把中國主權讓給日本,成為日本的保護國。袁世凱一直都很想當皇帝,而且日本人已經看穿他的心事,當了皇帝就不能不買日本人的帳。袁世凱早就料到了。但是日本人的條件太苛刻,袁世凱怕遭受歷史的罵名,便故意把二十一條款要求洩漏,引起全國的反對。最後,日本人向袁世凱提出最後通牒,袁世凱才貓哭耗子的發表一篇聲淚俱下的演說,宣布接受日本最後通牒。在五月二十五日,簽下了二十一條賣國亡國的不平等條約。
之後有許多軍民很憤怒,主張與日本一戰,但是還有一些人,反而主張變更國體,要求改行帝制。民國四年十二月十一日,袁世凱表示接受帝位,決定民國五年改為洪憲元年。
國父見袁世凱果然被判民國,在民國四年九月十八日下令中華革命黨討伐袁世凱,號召黨人,一齊起義,合軍北伐。 國父本來派陳其美到香港主持策動西南討袁軍事,但是路過上海時,因為以前當過上海都督,上海同志希望陳其美留在上海,主持討袁軍事,上海地勢重要,所以陳其美留在上海工作。
陳其美先派人刺死袁世凱的爪芽、上海鎮守使鄭汝成。在十二月五日策動停泊在黃埔江中的肇和兵起義。事情沒有成功,但是袁世凱對陳其美恨之入骨,把他暗殺了。
二十天後,李烈鈞和蔡鍔在雲南起義。然後貴州和廣西宣佈獨立。袁世凱看情形不對,在三月二十二日取消了皇帝名義。這時全國都因為他背叛民國,硬要他下台。到最後連他的老友、親戚、親信部下、學生都咒罵他。五月二十二日,被袁世凱認為是親信的四川將軍陳宦,給了他一份「與袁個人斷絕關係」的電文。袁世凱氣得一病不起。六月六日袁世凱去世了。
黎元洪以副總統代行大總統職權,但是實權在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段祺瑞手中。 國父在六月九日發表宣言,希望恢復民國元年公佈的約法,發電報給黎元洪、段祺瑞請他們恢復約法。黎元洪在六月二十九日,宣布恢復約法,召集國會,組織正式內閣。以前宣佈獨立的各省都取消獨立。
黃興在這年的十月三十一日,在上海病逝。一星期後,蔡鍔病死在日本。
民國六年,歐戰已經進入緊張階段,段祺瑞主張參加歐戰對德國絕交,向美日兩國借款,就可以擴充一己的軍政實力。全國都在討論這件事。二月間, 國父特地寫了一篇文章,針對這個問題,題目是「中國存亡問題」,反對參戰。 國父在三月間,打電報給參眾院,反對加入協約國,又打電報給英國首相,請他不要勸誘中國參戰。
黎元洪不敢作決定。段祺瑞為了要達到參戰的目的,借軍事會的名義,在天津召開督軍會議,決定參戰問題,事實上是要利用他們去威迫國會。如果國會不通過宣戰案,就解散國會。段祺瑞這種態度,令國會議員反感,段祺瑞知道這件事後,以為國會市代表民意,便授意各省督軍,要他們授意各省人民團體發表請求參戰的通電。
各省人民團體的請願書便一直飛來。五月十日下午,眾議院開會討論參戰案時,有數萬公民團代表,每人手持一小旗幟,拿各種請願團字樣,由陸軍部人員指揮,把國會圍住,大叫:「非通過參戰案,不許議員們離開。」
議長湯化龍件事情難收拾便打電話給段祺瑞等人蒞會,請他們來彈壓,三四小時後,段祺瑞在數百名警察的保護下,來到國會。段祺瑞當時覺得自己也鬧得太過份了,所以令巡警總監吳炳湘勸公民團散去。公民團已經失去理智不理會,一直到深夜十一時,段祺瑞才命令江朝宗的馬隊來,包圍國會的公民代表,把他們解散。混亂中,公民團傷了幾位國會議員。
第二天黎元洪下令司法部依法究辦,司法總長張耀曾知道很難辦理,便辭職。外交總長伍廷芳、農商總長谷鐘秀、海軍總長程碧光、內務總長范源濂,因為公民團是受段祺瑞的示威,憤而提出辭職書。黎元洪迫不得已,下令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職務。
段祺瑞不甘休,到天津,要使各省獨立。安徽省長倪嗣沖先發難,還扣留津浦路火車,要運兵北上。然後是奉天督軍張作霖、陝西督軍陳樹藩、和南督軍趙倜、浙江督軍楊善德、山東督軍張懷芝、黑龍江督軍畢桂方、直隸督軍曹琨、福建督軍李厚基、山西督軍閻錫山等,先後宣佈獨立。在天津設立各省軍務總參謀處,要推翻黎元洪的政府。
國父打電報給西南各省督軍省長,請他們出兵討伐盼變的各省督軍。響應的有廣東、廣西、雲南、江西各省。黎元洪召陸軍總長王士珍來商議,王士珍見安徽督軍張勳沒參加叛變,便建議召張勳入京。
每想到張勳入京後,便和康有為、梁鼎芬等人,在七月一日護宣統復位,改民國六年為宣統九年。黎元洪抱著大總統的印璽,到日本大使館請求保護。
段祺瑞對張勳擁戴宣統做皇帝,不贊成,所以大家聯合出兵討伐張勳,段祺瑞並自稱為討逆軍總司令。
國父在上海知道宣統復位的事情後,通電各省,請求出師討逆,並發表宣言說:「此次討逆之戰,不但是為民國爭生存,也是為全民族反抗武力的奮鬥。因為主持復辟的人,並不是像拿破崙、亞歷山大的雄才大略,而只是一蠢材的張勳,如國民在此時還忍辱含垢,不加反抗,則中國不但會繼續為強國所宰割,就是弱國的暹羅也會欺侮我們的。」
七月十二日討逆軍分三路進入北京城,張勳逃入荷蘭大使館。張勳失敗後,黎元洪也從日本大使館出來,他不願意復職,所以辭職了,由副總統馮國璋代理總統職務。段祺瑞因為討伐張勳有功,重任國務總理。 國父致電給段祺瑞,請他尊重約法,段祺瑞因為以前國會沒有通過他對德國宣戰案,所以不理。
國父在民國六年七月十七日,在外交部長伍廷芳、海軍總司令程璧光等人的陪同下,率領海軍第一艦隊到廣州倡導護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