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EZ Health Tips |
請用瀏覽器之退后(back) 鍵返回前頁 |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咽痛、咳嗽、流鼻水…穴位療法幫助你。 清熱利濕的中藥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
||
古籍《內經》有云 | 古籍《內經》有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氣必虛。」意思是只要維持正氣,身體有良好抵抗力,邪氣疾病便不會入侵。「避其毒氣」,
要避免接觸病毒或其他致病的東西
。 |
|
預 防 感 冒 | 若被病菌入侵而患上感冒,則必因體質虛弱,故感冒也是由此而來。想預防感冒得到效用,就不能忽視肺部及脾臟功能,日常的保健食療也要注重健肺、健脾方面,因為消化系統良好,胃口好些,預防感冒也較收效。 | |
感染 | 可以根據自己是感染 「風寒」 還是 「風熱」,依照以下藥方執藥,連續服兩日,相信很快就可以藥到病除。 | |
海 底 椰 玉 竹 響 螺 湯 | ||
功 效 | 滋 陰 潤 肺 、止 咳 化 痰, 氣 管 敏 感 | |
海 底 椰 | 可 調 整 淋 巴 系 統 及 甲 狀 腺 功 能 ,防 止 喉 嚨 發 炎 。 | |
煎 法 | 海 底 椰 150 克 、玉 竹 20 克 、南 北 杏 各 20 克 、 陳 皮 8 克 、響 螺 150 克 、瘦 肉 150 克 ,煎 兩 小 時 。 | |
適用於 「風寒」 藥方 | ||
病 狀 | 怕凍、發冷 | |
虛 寒 | 經常腰痠腳痛、怕凍、手腳乏力、進食生冷食物後容易肚痛等 | |
實 寒 | 容易抽筋、進食生冷食物後出現冷痛感覺等,多見於北方人 | |
材 料 | 麻黃2錢、北杏2錢、桂枝2錢、生甘草1錢 | |
煎 法 | 四碗水煎成一碗 | |
貼 士 | 服用後,緊記蓋被焗一身汗 | |
適用於 「風熱」 藥方 | ||
虛 熱 | 經常心煩氣躁、手心腳心發熱、晚上睡覺容易出汗、體形偏瘦等 | |
實 熱 | 多由於進食過量煎炸熱氣食物所致,症狀包括口乾、口苦、出現口氣、多夢而不熟睡、容易發脾氣、大便乾硬、小便色黃等 | |
病 狀 | 發燒、喉嚨痛 | |
材 料 | 銀花3錢、菊花3錢、連翹3錢、杏仁3錢、生甘草2錢、桑葉3錢 | |
煎 法 | 四碗水煎成一碗 | |
貼 士 | 在流行性感冒的季節,想增強身體抵抗力,可在藥方中加入板藍根或蒲公英各三錢。這兩種藥材抗菌功效顯著,能有效控制病毒肆虐。 | |
熱 底少 吃 | 煎炸食物, 性質燥熱的榴槤、芒果、荔枝及菠蘿 | |
寒 底 避 免 吃 | 寒涼的食物,例如梨、西瓜、火龍果等。 | |
強身健體 | 配合適量的運動,例如多跑步及游水,強身健體,身體免疫力自然增強,感冒菌便難以埋身了。增強體質是預防疾病的根本, 多吃如冬菇, 菌類, 靈芝, 冬蟲夏草, 蜂膠等 | |
感冒不宜飲魚湯 | 經常容易有口氣、尿黃、喉乾、口苦,易生痱滋、之人 士,屬易患感冒的高危一族,一旦外感入侵,即容易轉症,衍生其他疾病,所以應在未有感冒前,提升抗病能力。若感冒初起,則忌飲魚湯,食海產,即使加江瑤柱煲粥也不好,最好以清淡食物為佳 。 | |
感冒分季節性 | 由於感冒分季節性,天氣忽冷忽熱,濕氣重,最易令人染病,感冒一起病菌就易入侵體內 。 | |
增強抵抗力 | 要預防感冒,先要增強身體免疫力。方法是多做帶氧運動(非冷氣下運動),以增強肺部機能,減少患上感冒的機會。另一 方面,首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避免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和醫院 。 | |
足夠休息 | 足夠休息增抵抗力。多利用簡單的食療和穴位療法來增強抵抗力、緩解不適。 | |
飲食 | 飲食亦好重要。平日多食蕎頭、蒜頭,可以抑制疾病發生,減少患上肺炎的風險。避免進食煎炸油膩食物, 以免引致咽喉腫痛或腸道不適。 | |
流行性感冒 | 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狀遍及全身,包括發熱發冷、出汗、全身痠痛、頭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慾不振、咳嗽、鼻塞等,嚴重時會引起肺炎及其他併發症,可能致 命。 | |
感 冒 | 指「 鼻 感 冒 」,影響通常只限於呼吸系統。徵狀如鼻涕、鼻塞和喉嚨痛、咳嗽、甚至發燒等,一般數天後便可痊癒。 | |
喉嚨痛 | 感冒常見的初期症狀,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痛。 | |
預防感 冒,流行性感冒需空氣流通 |
||
1 | 多 喝 水 、 休 息 , 並 讓 室 內 空 氣 流 通 。 | |
2 | 早 期 發 現 早 期 治 療 , 效 果 最 好 。 | |
3 | 不 吃 油 炸 、 油 膩 食 物 。 | |
4 | 洗 澡 前 後 , 應 特 別 注 意 保 暖 動 作 。 | |
5 | 多 補 充 高 蛋 白 質 、 高 卡 路 里 食 物 。 | |
6 | 感 冒 多 為 口 沫 傳 染 , 應 盡 量 與 病 患 保 持 距 離 。 | |
7 | 常 洗 手 , 避 免 吸 二 手 菸 。 | |
8 | 平 時 可 喝 蜂 膠 來 預 防 。 | |
9 | 維 持 正 常 飲 食 、 充 足 睡 眠 、 補 充 水 分 。 | |
症 狀 | 1. | 氣 喘 、 胸 悶 、 頭 暈 、 血 壓 不 穩 等 。 |
2. | 持 續 胸 痛 超 過 20 分 鐘 。 | |
3. | 突 然 暈 倒 。 | |
4. | 意 識 模 糊 。 | |
5. | 極 度 喘 息 無 法 平 躺 。 | |
6. | 極 度 焦 慮 或 突 發 性 失 眠 。 | |
7. |
小 便 減 少 。 | |
小心溫差別中風 | 心血管疾病在冬季發作,是其他季節的 5 倍,尤其是 65 歲以上的老人,原因還是在於溫度變化過大,血管老化調適力變差,降低血液循環速度。勿移動患者,可將病患腳抬高,並施以心臟按摩CPR 。 | |
預 防 | 注 意 保 暖 , 尤 其 頭 部 、 耳 後 、 脖 子 等 部 位 。 | |
1. | 待 在 室 內 , 無 風 有 陽 光 時 , 可 出 外 曬 曬 太 陽 。 | |
2. | 半 夜 起 床 時 應 特 別 注 意 保 暖 且 動 作 不 要 過 大 。 | |
3. | 室 內 溫 度 23 ~ 28 度 之 間 , 溼 度 50% ~ 60% 。 | |
4. |
除 非 嚴 寒 , 不 建 議 使 用 電 毯 。 |
|
5. |
感冒了還是多喝溫水潤喉,或是用茶水漱口,茶葉中的兒茶素可以防止流感病毒和黏膜結合,青澀的楊桃沾鹽巴或喝楊桃汁,也可適度緩解咽喉的不適 。 | |
其他預防感冒方法 | ||
按壓 | 可以用艾條薰灸或拇指按壓膝蓋外側凹陷處下方三寸(四指寬)的「足三里穴」,一次約按壓三分鐘,累了可休息一下,再繼續按壓。 | |
喉嚨疼痛 | 可在拇指邊的少商穴放血,可適度緩解疼痛。 | |
鼻塞、流鼻水 | 鼻塞、流鼻水除了妨礙呼吸順暢,也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坊間偏方認為喝雞湯可以加強鼻咽部血液循環,或是以熱水泡腳來緩解鼻塞; 其實,單純的鼻塞可以用穴位指壓來改善,患者可以用食指從鼻翼兩邊由上至下往鼻子下方按摩,可刺激到鼻翼旁邊的「迎香穴」,緩解鼻塞的症狀。 |
|
咳嗽, | 咳嗽咳不停也是感冒擾人之處,感冒後的慢性咳嗽種類很多,有些是氣喘造成,有些是肺陰虛體質的乾咳,若屬後者,單純地鎮咳反而不當 | |
麥門冬湯、陳皮、二陳湯等常用中藥方劑來潤肺滋陰。 | ||
有過敏或氣喘體質,可以多按壓手掌側邊骨肉交接的「魚際穴」,每次按壓二至三分鐘,也有止咳效果。 | ||
氣喘 | 秋冬季節要預防氣喘或過敏性咳嗽發作,平時可用艾條薰灸脖子與胸口交接的大椎穴兩旁各約五分的「定喘穴」; |
|
流感方藥 | 除了參考流感方藥外,更要參考補肺固腎益氣的方藥,如玉屏風散作輔助,及兼用潤肺的藥物。最重要還是先請教中醫才好服用。 | |
葱花薑水 | 葱 花 5-6 根 , 生 薑 3-4 片加水一碗煎至半碗,趁熱服用,瞓上牀,蓋上被待出微汗,感冒即消。 | |
綠茶 | 1 杯綠茶(水仙、壽眉或香片沖泡而成)含於口腔內一分鐘,因綠茶含「兒茶素」(catechins),有助殺死過濾性病毒 。 | |
紅蘿蔔竹蔗茅根水 | 紅蘿蔔竹蔗茅根水是傳統而沒有副作用的一款預防感冒飲料,平日以之當水飲用,亦有清熱潤燥作用。紅蘿蔔、竹蔗、粟米本身已有甜味,煲得愈久,味愈清甜,毋須加糖亦可; 鹹飲可加瘦肉同煲,以鹽調味,簡單而又老少咸宜。 | |
材料 | 紅蘿蔔 1 個, 竹蔗 3 碌, 茅根 適量, 粟米 1 條, 馬蹄 4-6 粒 | |
梨湯 | 梨乾 2 磅,貝母5錢,杏仁1両,瓜蔞皮3錢,薏米2両,蜜糖適量。 | |
製法 | 加水 2 公升,水滾後,放入全部材料。中火,煎 30-40 分鐘。 | |
貝母 | 百合科植物貝母的鱗莖。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 |
杏仁 | 潤肺,止咳,通腸。治氣喘咳嗽,化痰。 杏仁是美容妙品,潤滑皮膚。 | |
瓜蔞皮 | 清腸胃,通便。葫蘆科植物瓜蔞果實的皮。甘寒,質潤而滑,清肺熱。潤大腸,通便,解毒。配貝母,治痰熱咳嗽。肺熱咳嗽,腸燥便秘者適合。 | |
薏米(苡米) | 又名薏苡仁。利尿去濕。利腸胃,消水腫。滋養,含豐富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在利小便之中又兼有營養滋補功能,故常用多用無副作用。補肺。 | |
蜜糖 | 滋潤。潤澤肌膚。 蜜糖滑潤通便。清熱潤燥,治咳嗽,令喉頭乾燥作癢的情況消失。 | |
梨
|
梨是最潤肺的水果之一。 清胃化痰。 | |
梨汁治咳,養喉潤燥,可預防喉部各種症候。 | ||
梨入肺與胃,咳嗽哮喘及一切屬於熱症者,食之頗有神效。 | ||
抗 炎 良 方 | ||
防感冒茶 |
金銀花五錢、板藍根五錢、野菊五錢、玄參五錢、魚腥草一兩、薏苡仁五錢、蒲公英五錢、貫眾五錢、葛根一兩、生甘草三錢。(三人) | |
功效 | 增強呼吸道抗病能力, 防感冒茶 。 | |
玉屏風散 | 防風5 錢, 白术5錢, 黃耆1両, 加水4碗煲1小時 |
|
功效 | 驅風固表, 經常飲用可增強免疫能力, 預防感冒, 特別適合體差易感冒人士。 | |
金菊茶 | 金銀花3錢, 菊花3錢, 板籃根5 錢, 加水4 碗煲半小時 | |
功效 | 清熱解表, 消炎殺菌, 適合年青人增強抗病毒能力, 預防感冒 | |
用法 | 先用清水浸泡二十分鐘,再加清水至高出藥面兩釐米,煮沸後,慢火煮至二、三碗水,供二至三人服用。可加黃糖調味。 | |
忌 | 孕婦、長期病患者、腸胃病者等則不宜服用 。 | |
一 、 | 熱 底 煲 板 藍 根 | |
病 症 | 高 熱 多 汗 ,全 身 疼 痛 ,似 頭 痛 骨 病 為 主 ,鼻 涕 黃 濁 ,咽 痛 咳 嗽 ,痰 色 黃 而 濃 稠 ,舌 苔 偏 黃 。 | |
良 方 | 疏 風 清 熱 流 感 湯 | |
材 料 | 板 藍 根 、崗 梅 根 、野 菊 各 五 錢 ;銀 花 、連 翹 、牛 子 、桑 葉 貫 眾 、魚 腥 草 各 三 錢( 又 有 如 兼 有 咳 嗽 胸 痛 ,加 川 貝 三 錢 、婁 仁 五 錢 ) | |
做 法 | 用 清 水 四 碗 煎 約 45 分 鐘 ,煲 成 一 碗 。 | |
功 效 | 疏 風 解 表 ,清 熱 解 毒 。 | |
忌 | 身 體 虛 寒 、手 腳 不 溫 ,腎 陽 不 足 者 忌 用 。 | |
二 、 | 寒 底 煎 桔 梗 水 | |
病 症 | 畏 寒 少 汗 ,周 身 痠 軟 , 頭 脹 鼻 塞 , 鼻 流 清 涕 , 咽 癢 咳 嗽 ,痰 白 而 稀 ,舌 苔 薄 白 。 | |
良 方 | 疏 風 散 寒 流 感 湯 | |
材 料 | 防 風 、 芥 穗 、 薑 活 、 獨 活 、 蘇 葉 、 桔 梗 、 川 芎 、 白 芷 、 桂 枝 各 三 錢 、生 薑 六 片 。 | |
做 法 | 用 清 水 三 碗 煎 約 50 分 鐘 , 煲 成 一 碗 。 | |
功 效 | 疏 風 散 寒 , 防 風 荊 芥 , 祛 濕 止 痛 。 | |
忌 | 身 體 灼 熱 、 口 滾 鼻 熱 者 忌 用 。 | |
備 註 一 | 不要採用金屬器具, 以免酸性食物或藥材與金屬產生化學作用。 | |
備 註 二 | 中醫要講究 「辨證施治」 ,即按不同體質及表現分類型治療,簡單地可歸納為風熱型時行感冒及風寒型時行感冒兩類,預防食療亦有不同。 | |
備 註 三 | 以上藥方只供參考用,須按個別體質作調配, 宜請教您的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