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EZ Health Tips |
請用瀏覽器之退后(back) 鍵返回前頁 |
常用本草藥材解說﹕ 七
草藥﹕ 乾薑﹐大茴香﹐小茴香﹐白芥子﹐蘿蔔子﹐蔥﹐蒜﹐韭菜﹐韭子﹐百合﹐蒲公英﹐金箔﹐水銀﹐銅青﹐朱砂﹐銀朱﹐靈砂﹐輕粉﹐
草藥 | 性 味 | 主 治 功 效 |
乾薑 | 味辛微苦, 性溫熱. | 生者能散寒發汗, 熟者能溫中調脾. 善通神明, 去穢惡, 通四肢關竅, 開五臟六腑, 消痰下氣, 除轉筋霍亂, 逐風濕冷痺, 陰寒諸毒, 寒痞脹滿, 腰腹疼痛, 撲損瘀血, 夜多小便. 孫真人曰: 嘔家聖藥是生薑. 故凡脾寒嘔吐宜兼溫散者, 當以生薑煨熟用之. 若下元虛冷而為腹疼瀉痢, 專宜溫補者, 當以乾薑炒黃用之. 若產後虛熱虛火盛而唾血痢血者, 炒焦用之. 若炒至黑炭, 用其黑澀之性已耳. 若陰盛隔陽, 火不歸元, 及陽虛不能攝血而為吐血衄血下血者, 但宜炒熟留性用之, 最為止血之要藥. 若陰虛內熱多汗者, 皆忌用薑. |
大茴香 | 味辛, 氣溫, 入心腎二臟. 氣味香甜, 能升能降, 最煖命門. | 故善逐膀胱寒滯, 疝氣腰疼, 亦能溫胃止吐, 調中止痛, 除霍亂反胃, 齒牙口疾, 下氣解毒, 兼理寒濕腳氣. 調和諸饌, 逐臭生香. |
小茴香 | 氣味略輕, 治亦同前. | 但大茴性更煖, 而此則稍溫耳. |
白芥子 | 味大辛, 氣溫. | 善開滯消痰, 療欬嗽喘急, 反胃嘔吐, 風毒流注, 四肢疼痛, 尤能祛辟冷氣, 解肌發汗, 消痰癖瘧痞, 除脹滿極速. 因其味厚氣輕, 故開導雖速而不甚耗氣. 既能除脅肋皮膜之痰, 則他近處者不言可知. 善調五臟, 亦熨散惡氣, 若腫毒乳癖痰核初起, 研末用醋或水調傅甚效. |
蘿蔔子 | 味大辛, 氣溫, 氣味俱厚, 降也. | 善於破氣消痰, 定喘除脹, 利大小便, 有推牆倒壁之功. 研水攙薄飲之, 立吐風痰盡出. 胃有氣食停滯致成鼓脹者, 非此不除. 同醋研敷, 大消腫毒. 中氣不足, 切忌妄用. |
蔥 | 味辛, 性溫. | 善散風寒邪氣, 通關節, 開腠理, 主傷寒寒熱, 天行時疾頭痛, 筋骨酸疼, 行滯氣, 除霍亂轉筋, 奔豚腳氣, 陰邪寒毒, 陽氣脫陷, 心腹疼痛, 及蟲積氣積, 飲食毒百藥毒, 利大小便, 下痢下血, 小兒盤腸內釣, 婦人溺血, 通乳汁, 散乳癰, 消癰疽腫毒. 擣罨傷寒結胸, 及金瘡折傷血瘀血出, 疼痛不止. 塗猘犬傷, 亦制蚯蚓毒. |
蒜 | 味辛, 性溫, 有小毒. | 善理中溫胃, 行滯氣, 辟肥膩, 開胃進食, 消寒氣寒痰, 麵積食積, 魚肉諸積, 邪痺膨脹, 宿滯不安, 殺溪毒水毒, 蠱毒蛇蟲毒. 擣爛可灸癰疽, 塗疔腫, 傅蛇蟲沙風毒甚良. |
韭菜 | 味辛甘微澀, 性溫. | 善溫中, 安五臟, 和胃氣, 健脾氣, 除濁氣. 開胃進食, 祛心腹痼冷 癖, 隔噎滯氣, 止消渴, 瀉痢膿血, 腹中冷痛, 壯腎氣, 煖腰膝, 療洩精帶濁. 俱宜常煮食之, 大能益人. 若欲消胃脘瘀血作痛, 及中風痰盛失音, 上氣喘急, 或中飲食藥毒, 或暴見吐血衄血尿血, 打撲瘀血, 婦人經滯血逆, 上衝心腹, 或被狂犬蛇蟲惡毒, 勢在危急者, 俱宜擣生韭汁服之, 或從吐出, 或從內消, 皆得愈也. 或用煎湯熏產婦血暈, 亦可洗腸痔脫肛. |
韭子 | 味辛, 性溫, 陰中陽也. | 宜炒黃用之. 主夢洩遺精尿血, 煖腰膝, 壯陽道, 治鬼交, 補肝腎命門, 止小便頻數遺尿, 及婦人白淫白帶, 陰寒小腹疼痛. |
百合 | 味微甘淡, 氣平功緩. | 以其甘緩, 故能補益氣血, 潤肺除嗽, 定魄安心, 逐驚止悸, 緩時疫咳逆, 解乳癰喉痺, 兼治癰疽, 亦解蠱毒, 潤大小便, 消氣逆浮腫. 仲景用之以治百合證者, 蓋欲藉其平緩不峻, 以收失散之緩功耳. 虛勞之嗽, 用之頗宜. |
蒲公英 | 味微苦, 氣平. 獨莖一花者是, 莖有椏者非. 入陽明, 太陰, 少陰, 厥陰經. | 同忍冬煎汁, 少加酒服, 潰堅消腫, 散結核瘰B8最佳, 破滯氣, 解食毒, 出毒刺俱妙. 若婦人乳癰, 用水酒煮飲, 以渣封之立消. |
金箔 | 陰也. 能鎮心神, | 俱當避之. |
水銀 | 性辛寒, 有大毒. | 能利水道, 去熱毒. 同黑鉛結砂, 則鎮墜痰涎; 同硫黃結砂, 則療劫危疾. 極善墮胎, 殺諸蟲及疥癬癩瘡, 凡有蟲者皆宜之. 亦善走經絡, 透骨髓, 逐楊梅瘋毒. 其他內證, 不宜輕用, 頭瘡亦不可用, 恐入經絡, 必緩筋骨, 百藥不治也. |
李時珍曰: 水銀乃至陰之精, 稟沉著之性, 得凡火煆煉, 則飛騰靈變, 得人氣熏蒸, 則入骨鑽筋, 絕陽蝕腦, 陰毒之物, 無似之者. 而 <大明> 言其無毒, <本經> 言其久服神仙, 甄權言其還丹元母, <抱朴子> 以為長生之藥, 六朝以下, 貪生者服食, 致成廢篤而喪厥軀, 不知若干人矣. 方士固不足道, 本草其可妄言哉! 水銀但不可服食爾, 而其治病之功, 不可掩也. | ||
輕粉 | 味微辛, 性溫燥, 有大毒. 升也, 陽也. | 治痰涎積聚, 消水腫鼓脹, 直達病所. 尤治瘰B8諸毒瘡, 去腐肉, 生新肉, 殺瘡癬疥蟲, 及鼻上酒齇, 風瘡瘙癢. 然輕粉乃水銀加鹽礬升鍊而成, 其以金火之性, 燥烈流走, 直達骨髓, 故善損齒牙. 雖善劫痰涎水濕瘡毒, 涎從齒縫而出, 邪得劫而暫開, 病亦隨愈, 然用不得法, 則金毒竄入經絡, 留而不出, 而傷筋敗骨, 以致筋攣骨痛, 癰瘡疳漏, 遂成廢痼, 其害無窮. 嘗見丹家升鍊者, 若稍失固濟, 則雖以鐵石為鼎, 亦必爆裂, 而矧以人之臟腑血氣乎. |
陳文中曰: 輕粉下痰而損心氣, 小兒不可輕用, 傷脾敗陽, 必變他證, 初生者尤宜慎之. | ||
銅青 | 味酸澀, 性收斂. | 善治風眼爛弦流淚, 合金瘡, 止血, 明目, 去膚赤瘜肉, 治惡瘡, 口鼻疳瘡. 若治走馬牙疳, 宜同滑石, 杏仁等分為末, 擦之立愈. |
朱砂 | 味微甘, 性寒, 有大毒. 通稟五行之氣, 其色屬火也, 其液屬水也, 其體屬土也, 其氣屬木也, 其入屬金也, 故能通五臟. | 其入心可以安神而走血脈, 入肺可以降氣而走皮毛, 入脾可逐痰涎而走肌肉, 入肝可行血滯而走筋膜, 入腎可逐水邪而走骨髓, 或上或下, 無處不到. 故可以鎮心逐痰, 祛邪降火, 治驚癇, 殺蟲毒, 祛蠱毒鬼? 但其體重性急, 善走善降, 變化莫測, 用治有餘, 乃其所長, 用補不足, 及長生久視之說, 則皆謬妄不可信也. 若同參, 耆, 歸, 朮兼朱砂以治小兒, 亦可取效. 此必其虛中挾實者乃宜之, 否則不可概用. |
銀朱 | 味辛, 溫, 有毒. | 破積滯, 劫痰涎, 善療瘡癬惡瘡, 殺蟲毒蚤虱. 惟燒煙熏之, 或以棗肉拌煙擦之, 其功尤捷. |
靈砂 | 味甘, 性溫. | 主五臟百病, 養神志, 安魂魄, 通血脈, 明耳目, 調和五臟. 主上盛下虛, 痰涎壅盛, 頭旋吐逆, 霍亂反胃, 心腹冷痛. 升降陰陽, 既濟水火, 久服通神明, 殺精魅惡鬼, 小兒驚吐, 其效如神. 研末, 糯米糊為丸, 棗湯服最為鎮墜神丹也. 或以陰陽水下尤妙. |
按胡演 <丹藥秘訣> 云: 升靈砂法, 用新鍋安逍遙爐上, 以蜜揩鍋底, 文火下燒, 入硫黃二兩, 熔化, 投水銀半斤, 以鐵匙急攪, 作青砂頭. 如有焰起, 噴醋解之. 待汞不見星, 取出細研, 盛入水火鼎內, 鹽泥固濟, 下以自然火升之, 乾水十二盞為度, 取出如束針紋者, 成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