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當後備軍!

你可曾幻想荷槍實彈地進入森林、穿上帥氣十足的軍裝並化上隱藏自己的迷彩妝、靜候敵人的出現再給他致命的一擊?軍旅生涯對一般人來說,神秘到了極點,因此總總說法脫籠而出,讓人對軍人充滿了好奇!再加上電影對軍人的渲染,一時之間大家都以為當兵一定很苦,說不定上司還會逼新兵做出種種超越極限的命令!  

不要幻想當兵可以像「藍波」般進出叢林,隨意開火而不傷到任何人,你的上司肯定會踢你一腳讓你清醒起來!在後備軍中是沒有「藍波」的,一切必須是「命令+服從」,嚴厲遵守所有的指示,參加過後備軍的許先生表示。  

為此,記者特地走訪了古晉後備軍人的德魯納曹長,瞧瞧後備軍的生活。  

「後備軍與國民服役不同,後備軍是供18歲以上的成人參與,而國民服役只限定在中五畢業生, 」德魯納強調道。此外,兩者的訓練內容也不盡相同,國民服役的訓練分別是基本軍事訓練、國民守則及人格鍛煉與社會服務,主要是注重與國民團結及國家建設的部份,而後備軍則是提供一項活動讓人民參與,希望能從中減少社會問題,提高公眾自衛及保衛國家安全,提供公眾軍事知識、並給予機會讓公眾于軍隊中服務。  

「後備軍是常年都有在辦的活動,我們的訓練有許多種,以每個月3次的地方訓練(LATIHAN TEMPATAN)來說,本地共有4個營地在進行,如古晉、巴來林吟、砂隆再也及打必碌,以古晉來說,我們的訓練都集中在星期六及星期日兩天,而其他地區則是由星期五開始,一共三天, 」德魯納曹長表示。  

而強化訓練(LATIHAN LANJUTAN)每年則有2次,每次為期7日,而在年終時則會有為期14天的常年訓練營。後備軍的活動包括了步操訓練、戰術課程、戰場知識等等,而各種課程內都有許多分類,當然也少不了拿真槍的射擊課程及野外訓練課程啦!艾德維軍曹補充道,在上課之後,後備軍成員都有實習的機會,把上課所學到的戰術運用現實中。

 「雖然我相信這些活動都不會太辛苦,但還是要看個人, 」德魯納曹長表示。  

聽同事說,許多學院生很樂意參與後備軍的活動因為可以賺取額外收入,那麼後備軍每一次訓練可以獲得多少津貼呢?「參加地方訓練者每小時將獲得RM3的津貼及往來的車馬費,因此在郊外地區的後備軍參與者一個週末往往可以得到RM200以上的額外收入! 」德魯納曹長透露。

 另外,常年活躍的後備軍成員每年還可以獲得額外RM520的津貼, 「只要他們達到足夠的訓練時數,就可以獲得該紅利!」

成為後備軍的條件

那麼,要成為後備軍需備有甚麼條件呢?  

只要你年齡在1840歲之間、具有一定的讀寫能力、身體健康狀態良好、對軍事活動有興趣你都可以來參加!德魯納曹長解說。  

「有興趣者只要帶3張護照尺寸的人頭照、2張(身份證、停校證書、本身的最高證書文憑及出生紙)的影印本,到我們這裡填表格及進行一個簡單的面試就可以了! 」德魯納曹長透露。

之後,當局會安排健康檢查,這包括了照X光、驗尿、驗血、視力檢查、身高及體重確認等等,確認了健康狀態後,當局會要求申請者宣誓後,才將申請表格送往相關部門,以得到進一步的批准,申請者通常會在1個月後得到答案,並被發給後備軍人號碼及准備參加為期一個月的新兵訓練課程。

「由後備軍第511軍團負責的新兵訓練課程通常是在三馬丹兵營舉行,每年有3次,參加受訓的新兵們除了吃住免費外,還可以領得由政府提供RM407的津貼! 」另外,若你在申請時落選的話,你依然可重新申請。  

由於一整個月的時間都將在兵營度過,許多人懮慮本身的工作將怎麼辦?「如果你是政府公務員的話,政府將依舊發薪給你,至於私人領域方面,則視僱主本身的決定,」他解釋。雖然如此,私人領域的參與者往往要比政府公務員還多。  

 華人不愛保衛國家?

華人一向被認為很少參與保衛國家的任務,後備軍中的情況會不會也如此呢?其實據德魯納曹長透露,本地有相當多華人參與後備軍活動,然而,在古晉近一千名後備軍人中華裔在比例上仍比其他種族差了許多。

 另一方面,看似與軍事活動絕緣的女性在後備軍人中也佔了相當多的位置, 「有時候女生的表現甚至比男生好!」他笑稱道。

 萬一髮生戰亂,後備軍會否被征召上戰場保衛國家呢? 「後備軍既然是國家軍人的〞後備〞就表示他們不會被派送上前線作戰,但是萬一髮生緊急狀況時,他們還是有可能會被征召做為後勤隊伍,以他們受訓後經驗來協助正規軍隊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 」德魯納曹長表示。  

身為後備軍人一但表現受到上司肯定也可以被推薦成為正規軍人,為國家服務。  

後備軍中也有軍階的之分,從一開始進來的新兵階級,表現良好將獲得推薦,接受必要的訓練,就可以升級,最高可以升到上校!艾德維軍曹透露。  

 訓練非常有趣?

「參加後備軍對我來說一點都不辛苦,而是充滿樂趣!此外,這些訓練培養了我的紀律精神,而且我更在這過程中學習了許多事物,」其中一名成員,自1999年就開始參加後備軍人的沙邦尼表示。  

步操時,一定要認真且準確地接收上司的命令,其他時候,後備軍成員與上司之間根本沒太大的隔閡,大家就有如親兄弟般融洽相處。  

「我覺得這是一項非常好的活動,應該要受到鼓勵讓更多人參加,尤其是華族,我們團對裡華人的朋友並不多。很多人誤以為當兵很辛苦,要做粗工、要流汗,其實,這些都有其樂趣存在,公眾可以先來了解後備軍的情況再決定要不要參加, 」他說。  

另一名曾參加過後備軍活動的許先生一樣表示後備軍活動真的非常、非常有趣! 「在我的生命裡,我不曾接受這麼特別及奇異的訓練!你可以從中學習到許多並得到許多難得的經驗與記憶。」

 1994年在柔佛參加後備軍之後由於出國而在1996年放棄了這項活動,許先生坦言後備軍生涯是一種自我挑戰, 「當時我的教授告訴我現在的人都不懂得珍惜及感恩,我們生活中的所有享受其實都是由大家的眼淚及痛苦所建立起來的,因此,我決定加入後備軍去感受與學習,另外,也是想多了解一點華人從軍的感受並證明華人一樣可以像土著同胞一樣用〞槍〞去愛我們的國家!」  

「它的確是一項嚴厲的訓練,你必須強力遵守上司的命令,但同樣的它非常令人興奮及著迷,因為每當你成功地過了關,你就知道自己離目標越來越近!雖然有一些人中途放棄了,但更多的人卻以耀眼的成勣留了下來, 」許先生透露。  

有些人因為其艱苦的訓練而裹足不前,不敢參加後備軍,其實,你換個想法,若參加後備軍就像你到游樂園玩賞、甚麼東西都輕而易舉地完成,那麼你期待你可以從中學習到甚麼?許先生的話,的確值得大家深思!  

後備軍簡介

後備軍(Askar Wastaniah,簡稱AW)是我國正規陸軍的候補,由於我國的後備軍屬于自願性質,因此屬於自願軍團。

早在1861年,馬來亞的自願軍團便已成立,取名為「檳城自願隊」。1902年,由比叻、雪蘭莪、森美蘭及彭亨組成的馬來聯邦開始組織自願單位,稱為「馬來州屬自願隊」。其後,自願軍開枝散葉,發展出數支新隊伍,即「馬來聯邦自願部隊」、「非馬來聯邦自願部隊」及「海峽殖民地自願部隊」。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有的自願部隊都與正規軍合作,協力對抗日軍。戰後,自願部隊重新活躍,在1948年緊急狀態期間,「鄉村警衛隊」成立,並扮演著重要角色,直至1958年緊急狀態快要結束時才解散。不過,許多鄉村警衛隊成員卻希望能繼續服務,初立國的馬來亞政府有感于平民協助維持國家的重要,不忍見國民自願為國家服務的精神就此消逝,繼而決定重組有關組織。  

政府擬定了1958年國防自衛軍法令,並在同年61日成立嶄新的自願軍團,即後備軍。

(摘自中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