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簡易食譜三

請用瀏覽器之退後鍵返回前頁

 秋天養生 - 滋陰潤燥湯水

中秋節將至 從中醫的節氣來看,中秋是氣候轉換的分界點,不過,台灣屬於亞熱帶的氣候,秋季特別短,從養生角度而言,短短的秋天卻是關鍵時期,身體要能儲存好能量迎接寒冬,就得從秋天開始保養。
秋燥 過了中秋,天氣明顯轉涼,早晚溫差大,人體新陳代謝漸緩,尤其老人、小孩,抵抗力弱容易感冒、咳嗽,除了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甚至會皮膚乾燥,或腹瀉、便秘等腸胃功能失調,造成這些疾病的原因是「秋燥」,因為秋天不同於夏天的雨水多、濕度高,而以氣候乾爽,燥氣為主。
飲食原則 - 首重脾胃保健
表現在身體的症狀多是發炎、腫痛、乾,所以秋天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少攝取辛辣,以免加重燥氣,多注意脾胃保健,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蔬菜最好過個火,燙一燙再吃,少吃生菜沙拉等涼性食物。
滋陰潤燥 銀耳、甘蔗、芝麻、梨、菠菜、蓮藕、豆漿、蜂蜜等。
少吃 辛辣食物 薑、蒜、韭、辣椒、蔥等。

潤燥茶飲

桑菊茶
功效 潤肺止咳、醒神明目。
適應症 為養生抗感冒方,一般人均可食用,體質虛寒者可減少綠茶沖煮時間,免傷陽氣。
材料 菊花、桑葉各3錢、綠茶5公克。
做法 將材料放入約500cc的水燒開後,去渣即可飲用。
山楂橄欖茶
功效 消食開胃、生津潤喉。
適應症 一般人均可食用,尤其食欲不振、口乾舌燥、咽喉疼痛者。
材料 山楂3錢、生甘草1.5錢、橄欖5個、綠茶5公克。
做法 將所有的材料以500cc開水沖泡,即可代茶飲用。
潤膚止癢粥
功效 補血養肝,滋陰潤燥,止皮膚癢。
材料 炙首烏5錢、百合3錢、白果2錢、黃精5錢、紅棗10顆、白米或糙米1杯、蜂蜜適量。
做法 將炙首烏、黃精放入紗布袋內,米洗淨,鍋內加500cc的水,放入所有的藥材及米熬煮約1小時,將紗布袋取出,稍涼後加入蜂蜜調味後即可食用。每天1碗,此分量約為4-5天,可放置冰箱加熱食用。
養生料理
滋陰銀耳羹
功效 滋陰清熱,益氣養血。
材料 沙參2錢、新鮮山藥半斤、玉竹、麥冬各5錢、紅豆1兩、乾品白木耳15克及適量冰糖。
做法 1 先將山藥洗淨,切塊,白木耳泡軟,將沙參、玉竹和麥冬放入藥袋中,加兩碗水熬煮約1小時,取湯汁備用。
2 將紅豆放入鍋內,加水浸泡1小時後以500cc的水煮滾,再以小火煮10分鐘,熄火燜約1小時。
3 將步驟1的藥湯,加入山藥、白木耳及紅豆,一起煮滾後轉為小火,熄火燜30分鐘。溫涼後放入適量冰糖即可,每天1碗,此分量約為4-5天,可放置冰箱加熱食用。
干貝高麗菜
功效 補血,滋陰補腎,增加抵抗力。
材料 小干貝5粒,高麗菜300公克,薑片2片,蔥1支,鹽少許。
做法 干貝泡水變軟,蔥洗淨切段,薑切片,放入盤中,加干貝蒸煮至軟,撈出撕成干貝絲,高麗菜切片,鍋中倒入一大匙油燒熱,干貝絲大火翻炒數下,加入高麗菜片及少許水,翻炒至高麗菜熟,加入調味料,調勻即可。
四神湯
功效 補脾益氣,去除胃的濕氣。
材料 豬小腸1斤、鹽少許
四神料 淮山、芡實、蓮子、茯苓各3錢。
做法 豬腸燙過,切成小段,將豬腸、四神料一起置於鍋內,加10杯水及少許鹽以大火煮沸後,改以小火續煮20分鐘,然後將鍋子移入電鍋內續燜1小時即可,此為一日分量,每週吃2-3日。
 
保養體內陽氣 秋天養生主要是防止燥邪對人的傷害,這樣才能養護好體內的陽氣,脾胃不好的人尤其要注意,最好順著大自然節氣吃當令的蔬果。
避免瓜果 俗話說:「秋瓜壞肚」,像是西瓜、香瓜易損脾胃陽氣,應該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