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杉謙信(長尾景虎)小傳

日本戰國年間:大永七年(1527)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在一番的爭鬥中終結於戰勝了關東管領的大軍和成功取代了越後守護上杉定實的實力平定了整個越後,雖然仍然有零星的反抗勢力但春日山城基本是平靜的.這一年長尾為景在一番的政治活動之後得到幕府將軍義晴賜於毛氈鞍覆白傘袋的使用許可,將軍並賜自己的名字中的一個【晴】字於長子道一改名為晴景.為景成為實質越後的國主.三年後享祿三年(1530)一月二十一日上杉謙信在春日山城中出生幼名虎千代.虎千代在兄弟中排名第四前面還有長兄晴景、景房、景康,虎千代繼承家業的機會幾乎沒有。天文五年(1536)為景將家督之位傳於二五歲的長子晴景,在十二月二四日病死(一說戰死於越中)虎千代在為景死後為了弔唁父親而入了春日山麓中的林泉寺在住持天室光育的教導下學習佛道和學識.

晴景的能力遠不及乃父,又喜歡玩樂漸漸的無法控制強悍的越後諸將在跟著的幾場叛亂中景房及景康被害,虎千代在14歲時出林泉寺在春日山城行冠禮冠名喜平二景虎成為乃兄的股肱,景虎跟著成為櫪尾城主制壓古志、蒲原二郡鄰近母親的娘家栖吉長尾氏,在附近的豪族和栖吉長尾的幫助下景虎陸續的平定一些叛亂最有名的是平定黑瀧城黑田秀忠的叛亂.

戰國之世希求猛者講求實力諸豪族漸漸的為景虎的軍威所服另一方面景虎的抬頭嚴重的刺激了晴景的神經終於使越後長尾本家分為了兩大勢力,景虎得到高梨、直江等重臣的擁護而晴景就得到妹夫上田長尾政景的支持.

天文十七年(1548)兩兄弟的勢力不繼的爭戰,後來在越後守護上杉定實的調停下三十七歲的晴景隱居退讓出家督給十八歲的景虎,景虎由櫪尾城遷入春日山城,晴景在五年後病逝。

天文十九年(1550)越後守護上杉定實歿,沒有嗣子繼承,景虎得以繼任,曲折往返,長尾氏終於成為越後國主。成為國主後的景虎陸續平定了反抗的勢力,統一了越後並且收留了被後北條氏所逐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這時鄰近的信濃國烽煙四起甲斐國的武田晴信(信玄)入侵信濃驅逐了信濃守護小笠原長時和村上義清,他們兵敗逃入越後求助於景虎,景虎遂發信於信玄要求歸還無理強奪的領土但信玄不與理睬並且軍勢有逼近國境之勢,有見於此景虎發兵與信玄在信濃由天文二十二年(1553)八月至永祿七年(1564)八月前後八年進行了五次合戰,史稱川中島合戰。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是第四次川中島合戰亦是慘烈的一次,信玄在此次戰役中喪失了親弟信繁和一些重臣,越後亦損失了一定的軍力,所以後世對此次戰役的輸贏爭論不休.
傳說中:在武田和今川絕交時被今川斷了鹽的供應,謙信還送鹽給武田,並說:戰爭之事與百姓無關.在信玄死時謙信嘆息:從此找不到可以一戰的對手.並且和信玄的繼承人勝賴和睦.

永祿二年(1559)謙信第二次上洛向朝廷和幕府獻上黃金、馬、大鷹,逐三好長慶於近江,並拜謁正親町天皇得賜天杯、御劍,敘位從五位下彈正少弼.在京中的一段時間中謙信往高野山大德寺參詣得到戒名宗心.幕府準許謙信使用毛氈鞍覆,白傘袋,裹書之免(和管領細川氏同格表示承認其關東管領的身份).永祿三年謙信擁上杉憲政入關東反擊後北條氏,北條氏康氏政父子避入小田原城,謙信關東連軍一度攻入小田原城的三之丸,後因為長期戰爭最終退兵,但謙信仍在相模國的鶴崗八幡宮正式繼承關東管領職,並取憲政名中一字改名為上杉政虎,其後陸續越山在關東作戰。

永祿五年(1562)謙信由將軍義輝中得一字改名為輝虎.永祿九年(1566)由討伐越中椎名康胤叛亂開始謙信把眼光放在北陸攻略和上洛之上.陸續攻下越中,加賀,能登,並且和織田信長的北陸平定軍碰上.據說謙信曾以一紙約戰書嚇退信長.天正五年(1577)謙信在加賀湊川大敗信長的七尾城支援軍,威震天下.
但不久在天正六年(1578)三月十三日謙信在安排出兵關東前在春日山城腦溢血急死,享年四十九歲.一代軍神就此殞落令人唏噓不已.辭世歌『四十九年一睡夢,一期榮華一盃酒』人生觀何等之闊達………………

本文由平義謙撰寫版權所有請勿翻錄.

越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