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業
日記
生命日記
閒記
月報
 新聞事業
我報
數碼相片
 研究事業
學報
統計月報
 娛樂事業
音樂
電影
網上娛樂
 玩笑對象
玩笑對象新聞
玩笑對象資料庫
 旅遊
專業旅遊考試
旅遊回憶
 真我榮譽
 
 昔日網頁
 
 真我連結
 

我的閒記

2002年12月

 衛生 12月31日


拖走過貧民區,地上一灘又一灘的污水堆積著,真難看,也難聞, 往往令我望而卻步。

又走過市中心的大街上, 地上充斥著久沒有清理的垃圾,那些難看的景觀及難聞的氣味再次襲來,令我一再暈倒!

以為上了車子上便甚麼垃圾也不見,誰知,車上的座位又是有一灘水,後來才知是倒出來的果汁,又見地板上有很多煙頭,轉頭一看, 竟見有個男子在我的座位後面抽煙。

以為回到家悝可以更為安心, 不用再為這些垃圾而麻煩, 誰知,對面那家人放在外的垃圾袋沒有打好結, 垃圾及汁統統流了出來,令人望而生畏,即使把門關上了, 那些垃圾味仍是傳來得那麼接近。

為何人人也不愛衛生呢? 難道, 人就是一種不喜歡清潔衛生的動物?

這當然不是!人的天性應該是愛清潔衛生的, 正所謂清潔衛生,人見人愛! 有誰喜愛骯不潔呢?即使有,也只屬少數。

可是,人平日的生活,也不見得為自己及處身的環境的清潔衛生著想, 他們往往是顧全自己的享受,貪圖個人的方便,而做出一些令環境變得更為骯髒的事情來。

到處抽煙, 吐香口膠, 完全是為了個人的享受; 隨地亂拋垃圾, 隨地吐痰, 破壞市容, 是貪圖個人的方便, 人往往只顧享受和方便, 沒有考慮到大家共同擁有的環境的清潔衛生的重要性, 結果,私心換來了骯髒不潔的環境。

骯髒不潔惹來最大的問題, 除了視覺觀感上的不悅之外, 便是身體健康的問題, 試問一個人長期生活在骯髒不潔的環境裡, 吃的是不潔的食物, 喝的、用的是不潔的食水, 吸的是不潔的空氣, 他會有健康的身體嗎?

別以為亂拋垃圾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其實, 亂拋垃圾會導致蚊蟲滋生, 蚊蟲又會散播疾病, 衛生一點, 蚊蟲少一點, 疾病自然會少一點的了,是嗎?

保持個人及環境的衛生, 是你、我的職責, 是大家的責任, 當然, 政府也有一定的責任, 但若然個人也不能自律地做好保環境及個人衛生的習慣, 政府如何治理也是沒有用的。 我深信, 若人人也不隨地亂拋垃圾, 政府根本不用請清道夫! 不用搞甚麼罰款計劃。

有時間的話, 恩國人可以去一去新加坡體會一下, 便知道甚怎麼樣才是衛生的生活了。

 

 明星 12月24日


近年,本地的樂壇和影壇也展得甚為蓬勃,引來不少年青男女對明星、歌星等偶像的追求,即使是一向對這些東西毫無與興趣的我,也不知怎的,近排也愛上了留意娛樂的新聞。

當今走紅的明星,最為表表者的,竟然不是本地的明星,而是來自台灣的F4。自從流星花園的劇集一播出之後,F4瞬即成為萬人迷,而且是到達了瘋狅的地步。他們的唱片一出便賣斷市,他們一開演唱會, 票便賣清光,這實在是令人震驚的。

其實, 人對明星之所以這麼熱切地追求,除了可能他們唱歌動聽和技出色,當中最大的吸引力是門星的造型。型男索女,往往是明星成功被吸引的原因。換著一個樣子平凡,造型普通的人來做明星,若果他的實力不是那麼彪炳的話,一定失敗,尤其是現今這個重外型不重內材的娛樂世界裡,少一點造型上的吸引力,一定吃盡前所未有的虧。

明星的追求, 就是單單為了他們那麼出眾的造型,那麼,這種行為就是極其膚淺的了.外型或造型只是用來引起他人的注意的面門功夫罷了,一個人外型生得好不好,只是他的外觀,但普不反映出甚麼關於他的本質的好壞,人的本質才真真正正值得人們欣賞,人的外型只是掩人耳目的部分罷了, 人難道就是為了這些表面淺的視覺吸引而「訓身」下去追求,甚至不惜一切要得到他們的東西,模仿他們的行為,那就真是太不理智了。

最可憐的是, 現在有不少青年偶像的行為越來越不檢點,在偶像面前或背後其身不正,如何可以服眾。明星藏毒, 撞車, 攪男女關係, 賭博, 惹宮司等負面新聞, 近年亦虜見不少,明星的行為越了軌,偶像們不但不省覺,仍要視他為神,崇拜他的一切作風,維護他的一切過錯,這又算不算是理智的呢?

看來,現在的明星不但已經變得越來越沒有內涵, 而且是越來越欠缺才華,只是一味靠儀表取勝,靠出位的言行取勝,較偶像盲目而瘋狂的支持取勝, 明星已經不再是一種追求優越表現的事業,而是變成了一種庸俗的招徠品, 他們往往是本身的外在價值吸引群眾,而非本身的內在價值或其才華吸引觀眾,那麼,明星的唱、演、作,又有甚麼獨特性呢?

其實欣賞音樂,只是欣賞其歌手的音樂及唱功便可以了,何須那麼迷戀他/她的形象?

 

 偉人 12月20日


上曾經聽過不少人提起過, 從小就好想做偉人,
但長大卻不是那回事, 回想起來, 不禁覺得可笑。

做偉人是不是真的那麼困難呢?
大多數的人也會同意這種說法, 但是,
其肯定是建基於哪些事實呢?

做好人,不難,只要行為端正, 心地善良, 除非本性頑劣,
否則人人也可以有做好人的條件。

做有錢人,在現在的社會上來看, 其實一點也不難,
幾乎每一處也有發達的機會, 問題是你是否懂得去把握,
是否懂得去抓緊機會, 去努力,
去付出。我近年常聽過有不少本來生活潦倒的人,經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之後,
而富了起來。

做個有腦的人,表面上看來好像很難, 其實想真點, 有誰不會?
很多人認為人生下來便會被注定其是否有腦、是否聰明,
但反觀現實, 其實有很多人間的智慧,
非由天生的智力所決定的,在很多情況之下,
是由人的自覺性和後天的努力所決定的。只要經過訓練,
多用腦, 以及多運用、培養思考的方法,
智慧又怎會一去不回呢?

做過有成就的人. 又是要經過漫長的努力與奮鬥,
其難與不難,實在很視乎個人的取向,
不少人也會覺得做人不一定要有成就,
只要生活過得開心便可了。這種人當然不會有甚麼成就了。然而有些人卻認為,
人生的意義在於追求意志上的完成, 要使人生過得更有意義,
非建立成就不可。他們通常會窮畢生的精力去成就一切屬於自己的價值,
故然, 辛苦、困難是會的, 但是, 有追求意志心的人,
卻覺得諦造成就的過程是滿有樂趣的。

話說回來, 做偉人又如何? 其實也是一種成就的追求,
但稱得上偉, 這種成就必定是超越了個人滿足的範疇,
而對他人或整個社會甚至於後世有莫大的貢獻的了。而且一定要是莫大的頁獻,以及具有創造性的、有震憾力的。醫生也是一個對他人或整個社會有頁獻的人,
但卻不見得每一位醫生也是偉人,
這是因為普通的醫生欠缺了我以上提到過的種種力頁獻的力量。

如何使貢獻具有、充滿創造性和震憾力?
這確是做偉人的哲學, 也是做人的哲學!

 

 考試 12月14日

考試,似乎是現今學生無法逃避的一種學習過程,無論你的資質如何,無論你讀的是甚麼科,,無論是那一位老師教你,只要你是一位學生的話,便一定要經歷到考試。

考試是學生必須經過的過程,但它又是否必須要存在的呢?

很多學校的老師和家長也會認為,考試是要測試一下該位學生在某段時間之內學生某一學科的實際表現和其實際所吸收的該科的知識的多少,看來,只有透過考試,學校及家長才會更情楚明白到他的學生和子女的成績表現,這當然是其中一個事實,但是不是只有考試才可測試到學生的水準呢?

也不少反對考試的教師和家長,認為以考試來決定一位學生的學業水準是絕不公平的,他們大多數也認為考試有「一試定生死」的危機,若踫上考試當天一時失手,又或是狀態不佳,又或是運氣不好,題目不適合作答時,那即使該學生平時是用功的了,但仍會有一失足作千古恨的可能。

而且,單單考試也未必能很全面地測試到學生的資質。因為考試只是局限於學術方面,而對於體,藝術,創意,情緒處理等可能更加實用的部分,卻少有觸及。很多時,考試高分的學生,會被稱為高分低能,低能不是指他們的學業能力或智慧水平低,而是指他們往往缺乏創意,技藝,情商等更加實用但向來被傳統教育較為忽略的能力。

其實考試真正能考驗到的,只有學生的記憶力,分析力,邏輯力和理解力罷了,但這些只是智慧的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智慧,其實是有更廣的包含,當中比較重要的還有決斷力,創造力,適應力,觀察力,(言語)表達力,領導力,情緒處理力,自律力,毅力......可惜,考試卻不太重視。

這裡有一個不太好的趨勢:由於考試決定人的學歷,學歷又會決定人的前途和社會地位,若果繼續以傳統教育加上傳統考試來決定人的前途和社會地位的話,那麼,社會上有名望的,有權力的,有地位的,有財富的,就往往是那些富有記憶力,分析力,邏輯力和理解力的人,至於擁有其他可能更重要的智慧的人卻留在社會權力、地位較低的層面裡,這種現象又是否公平?

有人建議,考試應該著重人分析力和發揮,甚至可以在一些講求創意或實用技能的學科上進行考試,試考試不會脫離現實社會的需要,可是,話又說回來,是否只有考試才可以考驗到這些技能?我們可以有更加活生生,我們可以有更加實的辨法嗎?

 

 電腦的弊處 12月8日

不理是工作還是消遺, 天天總是離不開電腦這種鬼東西, 沒有了它, 不是姞身不自在, 便是工作不成, 又或者在極低的效率之下進行, 不只是我, 這應該是現代都市人一貫的心聲。

不少人也認為, 電腦能提高工作效率, 在普遍上來講, 這可能是一事實, 但細心一點想, 如果考慮到電腦的穩定性問題, 則大家一定會覺得, 電腦可能會減慢人的工作效率。

試想想, 世界上最容易失靈的是甚麼? 還不是電子產品嗎? 尤其是電腦, 總會無緣無故失靈, 之後便要花上好一段時間去重組, 去整理, 但人腦卻不會無故我失靈, 除非遇到甚麼不幸的意外而令機件無故失靈, 否則, 人腦失靈的機會是十分低的, 故此, 實際上, 電腦的效率及性能總不及人腦.

既然如此, 為何人還要經常使用, 甚至依賴電腦呢? 這還是觀乎人的惰性, 人就是有惰性, 對一些繁鎖的事情, 完全有心機去做, 結果, 要發明一些機器出來幫助人們大量且有效地完成, 機器所做的, 是實體上的生產, 至於精神或概念上的生產, 就要由電腦代做了.

電腦的發明, 對人類歷史的確起了很大的變化, 人類社會由原來的工藝、器械, 開始步入資訊的年代, 這使很多技能上, 概念上, 甚至文化上的生產, 得以大大提升, 但很多人似乎只是看其宏觀的正面的一面, 而忽略其微細, 負面更真實的一面.

剛才提到的是其中一個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 是人類過份依賴電腦的弊病。

人類過份倚賴電腦, 幾乎甚麼事情也要靠電腦來辦理, 結果, 人變得思考及身體活動能力退弱了, 正如我們一遇到問題, 想找資料, 便很自然地想到上網去, 固然, 上網找尋資料可以提高效率, 但這會漸成一種隋性, 不肯翻書, 不肯翻找索引, 只是一味靠互聯網上龐大的資料庫, 這會使搜尋資料變得更加被動, 欠缺自性和積極性。

人類還正在研製甚麼人工智能的電腦, 欲取代人手工作的程序, 這固然可以提高生產及工作效率, 但長此下去, 人類的身體機能會很容易退化。

還好, 現在電腦技術的發展還未到達這個地步, 但要知道人的欲求是不斷且無盡的, 終有一天, 地球人會把一切思考能力, 活動能力, 甚至藝術, 全交給電腦, 那麼, 到時的人類會有甚麼樣的發展, 真的難以想像!

 

 石頭 12月4日

上個星期, 我曾經在一個電視節目,上聽得一個教授這麼說: 我下一世甘心只做一塊石頭, 多麼玄妙的「理想」啊!

為何他只愛做一塊石頭呢?以我的推斷, 他一定是一個很悲觀的人, 才會生出這麼一種恐佈的念頭來。

不少人也概嘆做人辛苦, 寧願做一件死物也不想做人, 這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心態呢?

其實要明白這種人的心態也不難,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極之急速, 每分每秒也要把握時間工作, 不少人連休息睡覺的時間也要被工作所犧牲, 他們時時刻刻也受到繁重的工務的壓力所纏繞, 何來有一秒的快樂可言?

還有一種人, 是學生, 一年又復人年的考試, 測驗, 龐大的功課壓力, 令學生們年紀小小便要飽嘗生活及精神透不過氣來的滋味, 而一些對學業沒有多大興趣的學生,更要飽受成績惡劣被父母, 老師, 同學冷指的精神上的壓力, 結果, 年年皆有大量學生跳樓自殺, 也不外乎是因為受做人的壓力, 我想, 他們在痛苦之時, 也會在心想: 我寧願甘心做一塊石頭, 也不想做人。

年青人有他們的「想做石頭」的原因, 老年人也可能有, 不少老來孤苦無依的老年人, 生活水深火熱的境中, 又沒有親人的照顧, 終日只是對著四壁的苦悶生活, 使他們開始覺得做人和做石頭好像沒有太大的分別,回想起前半生的光煇日子已過,現在遺留下來的, 卻是石般的生活。

不只是在都市裡生活的人才有這麼大的壓力, 其實在很多貧窮鄉村地方, 不少人過著的生活, 是我們都市人無法想像的, 他們連生活上最基本的需要也嚴重缺乏, 連一點可以追求理想的機會也好像被環境的影響而埋沒, 或許, 他們常常會在嗟嘆, 做人和做石頭, 又有甚麼分別呢?

以上講了很多在人間時常發生的負面現象, 這使到不少人也覺得寧願做一塊石頭會更好, 但我今天不是要在教大家如何想做一塊石頭, 我反而要教大家不要那麼想。

做石頭有甚麼好? 一件毫不吸引的死物, 沒有靈魂, 沒有思想, 和死了的狀態根本沒有甚麼分別, 難道人為了逃避現實, 逃避煩惱, 而甘心做一個死的、毫無意義的事物。這樣不是更加苦悶, 更加沒趣嗎?

人之所以被稱之為萬物之靈, 是因為他有思想, 有感情, 有理想, 這些人在所有動物中獨有的特性, 統稱之為靈性, 人就是因為有這些靈性, 而能建立一個有系統, , 有文化, 有理想的社會, 這些都是人的美德的最佳表現, 雖然期間要經過一連串的付出與奮鬥, 可能會荊棘滿途, 但這正是一種甚有意義, 價值的過程, 表面上, 這些過程會令人痛苦, 但回想起來, 這卻叫人感到滿足, 感到榮幸, 大家可以看看那些學業或工作有成的人, 多也不見他們苦悶, 反見他們很有自信, 很有希望, 一副樂觀的樣子。

做石頭, 就感受不到這一種榮幸和滿足感, 做石頭, 就不能體驗種種人生的甚具滋味的過程, 做石頭, 就無法獲得一切令人生留下精神意義的種種情緒, 做石頭, 更不能有自由, 自主之形驅上的樂趣, 任由大自然的物理操縱, 莫講意義, 連基本價值也蕩然無存。

極想做一塊石頭的人, 即是甚麼也不願做, 甚麼知覺也不想有. 不想有自我的存在, 那麼, 這個人還算不算是一個人呢?

 

 

 

(c) 2000-2004 我的網頁 保留版權


雅虎香港
雅虎電郵
Yahoo!
Webct
CUHK FTP
Boxup Music
嗜書成狂
倪匡小說收集站
全線大搜查
有線電視節目表
香港電影網

Webshot
Geoc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