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業
日記
生命日記
閒記
月報
 新聞事業
我報
數碼相片
 研究事業
學報
統計月報
 娛樂事業
音樂
電影
網上娛樂
 玩笑對象
玩笑對象新聞
玩笑對象資料庫
 旅遊
專業旅遊考試
旅遊回憶
 真我榮譽
 
 昔日網頁
 
 真我連結
 

我的閒記

 

2004年7月

 果汁 7月25日

果汁, 廣泛地被視為營養價值高, 飲得多也不易肥的健康食品, 不少愛美和欲瘦身之人, 也喜歡以果汁取代其他高肥多油的食物, 甚至有些減肥餐, 三餐也只飲果汁, 以果汁作為主餐的飲食習慣, 在近兩三年間瘦身健美之風氣盛行之時, 越來越普遍。

其實, 果汁的營養價值是否很高? 若與同類的水果相比, 其實果汁的營養價值不算很高, 果汁雖然源自於水果, 但果汁在榨出來時, 只有水份和部分水溶性的營養素會連同果汁混在一起, 可是, 水果裡的纖維和一些非水溶性的營養素, 便不會混在果汁, 所以飲果汁的營養價值, 必然沒有吃同一個水果般高。

不過, 若以單一個水果來計算的話, 飲果汁的營養當然不會高, 但若以一般份量來計算, 飲果汁的營養應該會高於吃水果。以橙汁為例, 一杯橙汁要用三個橙去榨, 所以一杯果汁便會有三個橙的份量, 而我們通常只會一個橙, 或飲一杯果汁, 而絕少會吃三個橙, 這是因為橙的纖維難以消化, 故吃一個己覺飽, 但果汁, 由於是流質食物, 飲得多也不會覺得飽, 所以, 以一般人進食份量來計, 飲果汁的營養應該高於吃水果, 除非你的胃口夠大, 一次過可以吃好幾個水果。

果汁之所以受歡迎, 就是因為這個道理, 而且果汁易消化, 口感又比吃水果好得多, 天氣炎熱時飲果汁比吃水果更加暢快, 於是, 果汁便成為飲食潮流之一。街上也不時會見到有果汁店, 而且越開越廣。

不過, 現時市面上推出的所謂的果汁, 很多時也是以假亂真, 那些「果汁」, 不但沒營養價值, 而且被視為是無益的飲品。只要看看它們的成份, 你總會發現, 水、糖、色素居多, 真真正正的果汁只是敷敷衍衍落幾克便算, 而糖和人造色素, 飲得多是沒有益的, 所以那種「果汁」只能當汽水看待, 少飲為妙。

果汁雖然只算得上是普通飲料, 但經過悉心配製和調味, 再加以各式其式的配搭, 一杯普通的果汁也可以飲得很高級、賣得很昂貴, 例如我曾在新加坡飲過的「楊桃蘋果汁」, 就是十分出色的配搭, 以前從未見過人會用楊桃來榨汁的, 但單是楊桃的話又會太酸, 但配了蘋果之後, 蘋果的甜調和了楊桃的酸味, 飲上去又甜又酸, 是滋味無窮的上等果汁, 難怪只是一個楊桃、一個蘋果, 便成為當地的特產了! 有些人更會把好幾種水果切粒混成果汁, 亦即是「雜?冰」, 這也是果汁妙絕配搭的演變。

果汁固然好味, 但要注意, 飲得太多, 也是不好的。只因果汁源自於水果, 水果始終是有糖份, 有人以為飲果汁可以取代其他糖份高的食物則錯了。其實, 要健美、要瘦身, 單是飲果汁並不足夠的, 應該配合適量的運動和保持樂觀的心境, 那健美自自然然便會來臨的了!
 

 

 增值 6月19日

最近有了工作, 才真真正正懂得搵錢, 不過, 這又不是我初次嘗到搵錢的滋味, 過去三年的暑假, 我也做過暑期工, 雖然賺得不多, 但也叫做賺過下錢。

賺錢和花錢的心態很不相同, 以前求學時期, 不懂賺錢, 只是一味向父母提款, 花掉便又買父母取, 完全不知道搵錢艱難, 所以, 所謂的「盛世」, 其實想得深層一點, 是有點內疚的。

不過, 現在畢業之後, 我不能再倚靠父母的收入了, 我反過來要努力賺錢來幫補家計, 所以, 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搵錢的確是有壓力的, 因為搵得多, 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也會好過一點, 搵得不多的話, 就要節衣縮食, 莫講話講甚麼生活享受。不過最慘的就是失業或被解僱, 前路茫茫, 幾經辛苦找到的職業又付諸大海, 重頭來過, 若然不夠運, 可能半年也找不到一份工作。

這並不是只有我才擔心的問題, 其實, 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有工作在身的人, 也會擔心這個問題, 即使是那些簽了約做一年、兩年、甚至三年的合約員工, 也難保可以續約下去, 而非合員工更加擔心, 工作表現不好, 或公司生意不好或周轉不靈要裁員的話, 誰也留不住, 這時候, 便是百般徬徨的滋味在心頭。

為了保住份工, 為了照住份糧, 於是, 不少人也要積極裝備自己, 即近年很興的所謂的增值。增值, 其中一個最大的動機就是要提高自己在社會上的競爭力。不夠人競爭便會遭到淘汰,所以只有提升自己知識、技能,才可以保持個人的競爭力,不致於被人淘汰,至於增值的方法,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純知識或技能上的增值,例如有人會去學英語、國語、甚至日語等以應付需要以外語進行溝通的工作;有些人會去學多幾套電腦軟件或打字等,也是為了工作上的需要;而另一種增值的方式則旨在提升心理素質,例如增強記憶力、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變能力、創意、多元智能、時間管理、人際關係、情緒控制、精神集中能力等,這方面的增值在近年越來越受到重視,主要是因為工作往往不只是有技能或有知識便可以應付,還需要很多心理因素。

若然不是為了保持個人競爭力以維持生計的話,人的增值意一定很低,所以,工作不但只是有「搵錢」的好處,還是一種提升個人素質的過程。所以不少人也會說,出來工作時總比求學時期成熟不少,皆因他們在「搵食」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正在增值,而那種增值並不局限於求學時期的知識方面的增值,而是全面的增值。

求學時期增值是為了分數,在職時期增值是為了賺錢,同樣是增值,但意義己經大為不同了。



 

 香港足球 7月18日

香港足球向來給人的印象也是: 牛屎波! 就連香港最強的球隊的隊長李健和, 也被眾人公認為牛屎波的表表者, 香港的足球, 基本上是完全沒有地位可言, 不要說在國際間立足, 就連在本港也得不到至少的尊重, 場場本地甲組的入場人數也是維持極低水平, 其入座率更是低得無地自容。

香港的足球完全沒有市場, 單看其入座率己經知道, 香港球迷多數也是捧外國的頂級球星或球隊, 真真正正會貼身追縱香港賽事的香港球迷, 又會有多少呢? 就是賭波方面, 我未曾聽過有人賭香港的甲組賽事, 賭彩公司甚至連提也不會提!

香港的足球真的沒有起色, 七十年代以後更是被一沉百踩, 完全抬不起頭面對香港的球迷, 甚至是足球運動。雖然, 香港的甲組足球賽事仍是年年舉行, 可是, 只是他們有他們在比賽, 真正參與的觀眾, 不堪一提!

究竟是甚麼原因, 導玫香港的足球如此一敗塗地?

當中最主要的原因, 是本港對足球運動的不重視, 其實, 不只是足球, 基本上所有體育運動也不甚重視。香港政府, 無論是以前的港英政府, 還是現在的特區政府, 也無心於體壇事業的發展, 他們多認為這些是可有可無的消遣活動, 屬業餘性質, 且對經濟發展沒有大頁獻, 故此對體育事業一直輕視, 單單在足球方面, 本港的球會的經費很多時也是靠籌集得來的, 比賽門票的收入太少, 根本難以提供足夠的經費, 而政府又不多撥錢在這些足球的培訓事業之上, 這使香港足球的形勢雪上加霜。

香港沒有正統訓練足球的學院, 較為正統的香港體育學院也不是重點式培訓足球, 不夠專業, 加上球員與球隊參與大賽的機會極少, 缺乏訓練比賽經驗的香港足壇, 難成氣候。

再者,香港人向來對體育運動也不重視,認為這不是有作為的事業,走進沒有本錢、沒有前途的香港球隊又如何?踼得好會有人欣賞嗎?大賽又不經常舉行,即使在本地足球賽勝出了,又有多少人會認識你,收入又如何?總總負面的因素,令不少打足球打得好的人也不想進身港隊,不想浪費責春和光陰,做一些無謂的東西,以破壞前途。所以,香港足球除了本身缺乏完善和嚴格培訓,以致缺乏人才外,即使有人才,也會在這片足球氣氛不景氣的香港白白流失。

想香港足球好一點,唯有向外國,甚至中國大陸取經吧,但要等的話,恐怕要等上幾十年!

 

 

 

(c) 2000-2004 我的網頁 保留版權


雅虎香港
雅虎電郵
Yahoo!
Webct
CUHK FTP
Boxup Music
嗜書成狂
倪匡小說收集站
全線大搜查
有線電視節目表
香港電影網

Webshot
Geoc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