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1.          課題:《風雪中的北平》

2.          學生始業行為:學生對景物描寫手法有基本的認識,如在《看潮》一課已學習運用擬人法來描寫景物的動態。

3.          教節:一個教節為四十分鐘,共需用4個教節。

 

 

(一)教學目的:

 

1.          理解課文的內容大意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          掌握作者描寫景物的藝術技巧,包括:

a.        靜態及動態描寫。

b.       對比。

c.        映襯。

3.     認識倒敘法。

4.     掌握成語的運用。

 

(二)教學行為目標:

 

1.          學生能夠歸納每段要旨及全文主旨。

2.          學生能夠在日後寫作描寫文時,靈活地運用靜態、動態、對比和映襯等景物描寫手法。

3.          學生能夠辨別倒敘法及順敘法。

4.          學生能夠解釋文中成語的意義。

 

(三)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學生已於家中讀過全篇課文,並完成書本上的課前預習。

 

 

第一教節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具

時間

評估

行為目標(1)

引入課文

1.播放介紹北京景色的錄影帶以引起學習興趣。(著學生多加注意影片中介紹北海公園的部分,因課文中提到作者到北海公園的白塔賞雪)

2.著學生想像風沙中及大雪後的北京城的情況,並點名幾位學生說出所想像的景象。

3.隨即引入課題,指出課文描寫了北京的風雪。

4.板書課題及文體。

 

1.觀看

2.起立說出所想像的景象。

3.翻開書本93頁。

1.錄影帶(美麗的北京)

10分鐘

 

同上

初步掌握課文大要

1.以提問法查核學生的預習功課。

 

1.作答、核對改正答案

1.黑板、粉筆

10分鐘

 

行為目標(1)(3)

掌握課文第一段的內容大意、認識倒敘法

1.著全班學生朗讀首段。

2.提問:¬作者對北平懷有甚麼感情?

        ­作者寫作本文時是否身在北平?從何得知?

3.從第­條問題點出首段運用了倒敘法,講解倒敘法的特點及其與順敘法的分別。

1.朗讀

2.舉手作答

3.聆聽、抄錄要點

同上

15分鐘

 

行為目標(1)

歸納段旨

1.以提問法引導學生分析本段段旨。

2.歸結學生答案,以高映片顯示段旨。

 

1.舉手作答

2.記錄在書本上

1.高映片

5分鐘

 

 

 

第二、三教節(連堂)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具

時間

評估

行為目標(1)

重溫

1.概括複述上一教節所教授的內容(課文的第一段)

1.翻開書本93

2.聆聽

 

--

3分鐘

 

同上

引入第二段

1.把北京街道圖貼在黑板上,著幾名學生在圖上畫上作者冒著風沙回家的路線。

 

1.在圖上畫上路線

地圖、筆

5分鐘

 

行為目標(1)(4)

掌握第二段的內容大要:

1.      劃分此段的內容層次

2.      朗讀、正音

3.      此段字詞、文句的讀音、意思。

1.將此段分為兩個層次講解:

¬北平刮大風的景象

­作者與大風搏鬥的經過

2著班中兩行學生朗讀第二段的第¬層次。

3.提問、串講結合使用,講解這個層次生、難字詞的音、義。其中尤為著重解釋四字成語的意思(肩摩轂擊、熙來攘往)

 

1.      在書本上作記號劃分

2.      班中兩行學生朗讀,其他聆聽

3.      在書本上記錄要點

--

10分鐘

 

行為目標(2)

認識襯托手法

1.      提問學生作者描寫的重點是刮風時的騾馬市大街,為甚麼又寫平日的騾馬市大街?

2.      指出作者運用了襯托的手法,講解這種手法的特點及好處。

 

1.      舉手作答

2.      聆聽

3.      在書本上記錄要點

--

5分鐘

 

行為目標(1)

引入第二段的第­層次

1.指名幾位學生扮演作者冒著風沙回家的情景,著學生注意:

¬回家途中經過的地點

­動作

®面部表情

 

1.      聆聽

2.      扮演作者冒著風沙回家的情景

--

8分鐘

 

行為目標(1)(4)

掌握第二段第­層次的內容大要:

1.      把作者與大風搏鬥的經過劃分為三個階段

2.      朗讀、正音

3.      此段字詞、文句的讀音、意思。

1.      把作者與大風搏鬥分為三個階段:

¬「風真大……這可沒有法了」

­「忽然想著嚴陵灘上那些背著縴……越冷就越疼」

®「不好……苦苦的奪路到了家」

2.著班中兩行學生分別朗讀第¬®階段。

3提問、串講結合使用,逐句講解每部分生、難字詞的音、義。其中尤為著重解釋四字成語的意思(寸步難移、沉著應戰)

 

1.      在書本上作記號劃分

2.      班中兩行學生朗讀,其他聆聽

3.      在書本上記錄要點

 

--

12分鐘

 

 

 

 

小休三分鐘

行為目標(1)

歸納段旨

1.      以提問法引導學生分析本段段旨。

2.      歸結學生答案,以高映片顯示段旨。

 

1.      舉手作答

2.      記錄在書本上

高映片

5分鐘

 

行為目標(1)(4)

掌握第三段的內容大要

1.      提問、串講結合使用,逐句講解此段生、難字詞的音、義。其中尤為著重解釋四字成語的意思(粉妝玉琢)

2.      提問學生這段落可否刪去,直接描述北平的雪景?

3.      指出這個段落的作用。

 

1.      聆聽、在書本上記錄要點

2.      舉手作答

3.      聆聽、記錄在書本上

--

8分鐘

 

行為目標(1)

歸納段旨

1.      以提問法引導學生分析本段段旨。

2.      歸結學生答案,以高映片顯示段旨。

 

1.      舉手作答

2.      記錄在書本上

高映片

4分鐘

 

同上

引入第四段

1以北京街道圖及白塔雪景照片,使學生對作者所描寫的雪景有初步印象。.

1.觀看

地圖、照片(莧集自《北京名勝》、《北京風光》)

2分鐘

 

行為目標(1)(4)

掌握第四段的內容大要:

1.      朗讀、正音

2.      此段字詞、文句的讀音、意思

1.      著班中兩行學生朗讀第四段。

2.      提問、串講結合使用,逐句講解此段生、難字詞的音、義。其中尤為著重解釋四字成語的意思(粉妝玉琢)

 

1.      班中兩行學生朗讀,其他聆聽

2.      聆聽、在書本上記錄重點

--

10分鐘

 

行為目標(1)

歸納段旨

1.      以提問法引導學生分析本段段旨。

2.      歸結學生答案,以高映片顯示段旨。

 

1.      舉手作答

2.      記錄在書本上

高映片

4分鐘

 

同上

總結全文的內容大要

1.      簡述全文的內容要點。

2.      著學生回家試做課後問題。

 

1.聆聽、記錄有關重點在書本上

--

3分鐘

 

 

 

第四教節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具

時間

評估

行為目標(1)

重溫

1.      概括複述上兩教節所教授的內容(課文第二至四段)

 

1.聆聽

--

3分鐘

 

行為目標(1)及自學能力的訓練。

.測試學生能否掌握全文的內容大要。

1  .提問上一堂著學生回家試做的問題。

2.      歸結學生答案並講解如何回答問題。

 

1.舉手作答

2.聆聽、記錄有關重點在書上

3.回家完成家課

--

15分鐘

 

行為目標(2)

講解全文的寫作特點。

1.      提問:¬作者描寫風和雪的手法有甚麼不同?

         ­作者對風雪二者的感受有甚麼不同?

2.      著全班學生分為兩大組找答案,一組負責找文中有關風的描寫、一組負責找文中有關雪的描寫。

3.      從學生的答案,歸結出作者運用了動態、靜態及對比的景物描寫手法。

 

1.      根據所屬組別找文中有關風或雪的描寫。

2.      舉手作答

--

12分鐘

 

行為目標(2)

測試學生能否靈活運用動態和靜態的景物描寫手法。

1.設置玫瑰花瓣飄落桌面的景象,著學生分別以動態及靜態描寫手法刻劃此景象。

 

1.口述答案

 

 

--

5分鐘

 

同上

 

1.      總結全文的寫作手法。

2.      測試學生能否靈活運用文中各種景物描寫手法。

1.      簡述全文的寫作手法及運用這些手法要注意的東西。

2.      著學生於下星期的作文課,運用文中各種景物描寫手法寫作「風雨中上學記」一文。

1.      聆聽、在書本上記錄重點

 

--

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