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是指腹部的疼痛. 腹部的範圍較廣, 包括臟器較多, 許多種疾病都可產生腹痛, 如胃腸炎, 膽囊炎, 蘭尾炎, 腸梗阻, 蛔蟲病.
不論外感風, 寒, 暑, 濕或內傷飲食, 情志等因素導致氣滯血瘀, 以及蟲病等, 均可 發生腹痛, 所以在發生腹痛時, 應根據病因, 疼痛部位, 疼痛性質等, 仔細辨別以進 行治療. 有關婦科, 外科等疾患所致之腹痛, 其他如腹瀉, 大便濃血等病症, 都可出 現腹痛, 一摡另作章節論述, 在此不作談論. 這裡所述主要以腹痛為主証的病症.
外面受寒著涼, 或過食生冷, 以致腹部突然疼痛, 疼痛劇烈, 無有休止, 遇冷加重, 口不渴, 不思飲食, 手足發涼, 舌苔白潤, 脈沉緊, 這是寒凝腹痛, 治應散寒止痛. 可用: 高良姜三錢, 香附三錢, 元胡三錢, 烏藥三錢, 肉桂錢半, 水煎服; 或生姜三 片, 紅糖五錢, 白胡椒七粒(搗爛), 開水沖服; 或九氣拈痛丸, 每服二錢, 日服二次.
素來體弱怕冷, 腹部常常隱隱作痛, 疼痛時輕時重, 腹部喜熱, 遇冷加重, 按之舒適, 怕冷, 手足發涼, 疲乏無力, 大便多稀, 舌質色淡, 舌苔薄白, 脈沉細, 這是虛寒腹 痛, 治應溫中補虛止痛. 可用: 制附子二錢, 黨參三錢, 干姜三錢, 白朮三錢, 炙甘 草二錢, 水煎後將肉桂末四分兌入, 一齊服下; 或附子理中丸, 每服一丸, 日服二次; 或參桂理中丸, 每服一丸, 日服二次.
腹部脹滿作痛, 出虛恭後則痛減輕, 生氣著急則疼痛加重, 舌苔薄, 脈弦, 這是氣滯 腹痛, 治應理氣止痛. 可用: 木香二錢, 檳榔三錢, 烏藥三錢, 香附三錢, 枳實三錢, 水煎合沉香末四分沖服. 兼有大便不通, 可用木香順氣丸, 每服二錢, 日服一至二次. 如其痛之部位在肚臍下偏左或偏右, 或兩側均脹滿作痛, 其疼痛上可影嚮胸脅, 下可 牽拉睪丸, 生氣著急之後則可引起疼痛, 或使疼痛加重, 舌苔薄, 脈弦, 這是肝氣鬱 結腹痛, 治應舒肝解鬱止痛. 可用: 川楝子三錢, 香附三錢, 鬱金三錢, 元胡三錢, 柴胡三錢, 烏藥三錢, 生甘草二錢, 水煎服.
如腹部脹滿, 腹痛較劇, 不敢按壓, 按之痛甚, 同時伴有發熱, 煩躁, 呼吸急促, 大 便干結, 小便色深且量少, 舌苔黃厚而干, 脈滑數, 這是熱結胃腸所致, 可見於急腹 症或某些急症性傳染病過程中, 碰到這種情況, 最好速去醫院就診.
腹部脹滿疼痛, 多出現在暴飲暴食之後, 腹部不敢按, 噯氣腐臭, 或腹痛欲泄, 瀉下 大便多為不消化食物, 氣味臭穢, 濕後痛減, 舌苔厚膩, 脈滑, 這是傷食腹痛, 治應 消食導滯. 可用: 焦三仙三錢, 焦檳榔三錢, 厚朴三錢, 萊菔子五錢, 莪朮二錢, 大 黃二錢, 生甘草二錢, 水煎服; 或木香導滯丸, 每服二錢, 日服二次; 或檳榔四消丸, 每服二錢, 日服二次.
肚臍及其周圍疼痛, 時發時止, 痛時劇烈難忍, 痛止和正常人一樣, 面黃肌瘦, 或睡 眠時咬牙, 或嗜食生米, 泥土等, 此為蛔蟲所致腹痛, 治應驅蛔止痛. 疼痛發作時, 可用: 烏梅安胃丸, 每服二錢, 日服二次; 或用米醋二至四兩, 頓服. 疼痛止後, 可 用: 檳榔五錢, 使君子五錢, 水煎清晨空腹服; 或化蟲丸, 每服錢半, 日服二次.
腹痛臨床較為常見, 但也較為複雜, 如前所述, 現代醫學的多種腹腔疾病都可引起腹 痛, 此外, 其他部位疾病亦可反射到腹部而致腹痛. 所以對於腹痛, 如果經服藥治療 不見好轉, 還是應當及時去醫院檢查診治為宜. 如果是急性發作劇烈腹痛, 當然應急 送醫院, 但未去醫院之前, 不要輕易受用止痛藥物, 以免由於疼痛的暫時緩解, 而掩 蓋病情, 影嚮及時作出診斷, 使病情惡化.
腹脹的治療
腹脹是指腹部脹滿而言. 腹脹大多為氣機不能流通所致, 可以單純為氣滯, 亦可由於 其他因素, 如濕邪, 飲食停滯等而導致腹脹. 至於腹中有水或腫物, 雖有腹脹, 但一 般簡單的服些藥是不能就此解除病痛的, 需要到醫院檢查診治為宜.
平素體弱, 消化不好, 腹部脹滿, 食後脹滿更甚, 以致不敢飲食, 面色發黃, 大便或 稀, 疲乏無力, 身體消瘦, 舌苔白, 舌實色淡, 舌體伴大, 有齒痕, 脈細弱, 這是脾 氣虛弱所致, 治應健脾消脹. 可用: 黨參三錢, 白朮五錢, 茯苓三錢, 木香二錢, 枳 殼三錢, 砂仁二錢, 陳皮三錢, 炙甘草二錢, 水煎服; 或開胃健脾丸, 每服二錢, 日 服二次; 或香砂枳朮丸, 每服二錢, 日服二次. 如兼有喜熱怕涼, 四肢不溫, 此為脾 陽虛, 可於上中加附子二錢, 干姜二錢.
如腹部脹滿, 口粘不渴, 或口干不欲飲, 食欲不振, 胃部堵悶, 惡心欲吐, 大便稀糖, 舌苔白厚膩, 脈滑, 此為濕濁內蘊所致, 治應袪除濕邪. 可用: 蒼朮五錢, 厚朴三錢, 茯苓五錢, 法夏二錢, 澤瀉三錢, 豬苓三錢, 生甘草二錢, 水煎服; 或胃苓丸, 每 服二錢, 日服二次. 如兼有口苦, 尿少而色深黃, 舌苔黃膩, 此為濕熱內蘊所致. 可 於上方加黃連二錢, 梔子三錢.
腹部脹滿, 不思飲食, 噯氣吞酸腐味, 大便泄瀉, 所瀉之物為不消化物, 且有惡臭味, 舌苔厚膩, 脈滑, 此為飲食停滯所致, 治應消食導滯. 可用: 山渣三錢, 神曲三錢, 萊菔子五錢, 茯苓三錢, 陳皮三錢, 法夏三錢, 枳殼三錢, 焦檳榔三錢, 大黃一錢, 水煎服; 或保和丸, 每服二錢, 日服二次; 或爛積丸, 每服二錢, 日服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