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熱


發熱是許多疾病最常見的一個症狀, 感冒, 急性傳染病, 風濕病, 結核病, 各 種感染及腫瘤, 都可以引起發熱. 發熱是身體對疾病的一種反應, 由於病邪的不 同或體質有強弱, 感受有輕重, 在証候表現上就不一樣, 故治療發熱, 必須密切 觀察病情變化, 按各自特點辨証用藥. 中醫把發熱分為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兩大 類.

(一) 外感發熱

外感發熱是指感受外界病邪引起的發熱. 這種發熱一般起病急, 熱度高, 變 化多, 病程較短, 如治療恰當, 恢復也較快. 通常最常見的是感冒, 這里先從感 冒談起.

感冒是四季常見的外感病, 一般在氣候變化, 冷熱無常, 人受體涼, 淋雨, 抵 抗力下降時最易發病, 俗稱 "傷風", 現代醫學稱為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感冒; 因流行性感冒有較強的傳染性和流行性, 中醫稱它為 "時下感冒".

輕症感冒有鼻塞流涕, 打噴嚏, 頭痛, 怕風等症狀; 重感冒則有怕冷發熱, 甚 至高熱, 全身疼痛等. 病程一般3 - 7天,但偶有持續發達二周左右的. 治療感 冒, 要以証候為依據.

除有鼻塞流涕, 打噴嚏, 頭痛, 周身疼痛或咳嗽等一般症狀外, 還有怕冷重而發 熱輕或不發熱, 不出汗的特點, 舌苔薄白, 脈浮, 這種感冒, 是受風寒所致, 治 療應以散風寒為主. 可選用: (1)荊芥, 防風, 羌活, 白芷, 川芎, 柴胡, 前胡, 桔梗各三錢, 甘草錢半, 水煎服. (2)鮮蔥白五根, 淡豆豉三錢, 生姜三片, 水煎服. (3)紫蘇葉三錢, 蔥白十根, 生姜三片, 水煎, 加入紅糖少許, 分二次 熱服. (4)感冒清熱沖劑, 每次一袋, 日服二次. (5)通宣理肺丸, (成藥有市售, 以下及內, 外, 婦, 兒各科均同)每服1 - 2丸, 日服2次.

如有上述感冒的一般症狀外, 有發熱重而怕冷輕, 出汗不多, 口干咽痛, 舌苔薄 黃, 脈浮數的特點, 這種感冒, 與上述感冒不同, 是受風熱所致, 治療應發散風 熱為主. 可選用: (1)銀花, 連翹各四錢, 牛蒡子, 杏仁, 桔梗各三錢, 芥穗二 錢, 蘆根五錢, 薄荷錢半(後下), 甘草錢半, 水煎服. (2)板藍根五錢, 野菊花 三錢, 薄荷錢半(後下), 大青葉三錢, 水煎服. (3)桑葉, 菊花, 薄荷(後下), 連翹, 桔梗各三錢, 水煎服, 用於發熱輕, 咳嗽輕明顯. (4)銀翹解毒片, 每服二 至四片, 日服2次. (5)感冒退熱沖劑, 每服一包, 日服3次.

高熱的証候表現, 常有下列幾種:

1. 高熱不退, 常在39攝氏度以上, 面紅, 出汗多, 口干渴, 欲吃冷食, 心中煩熱 , 大便干燥, 舌苔干而色黃, 脈洪數, 這是邪熱入里的表現, 可見於流行性乙型 腦炎(俗稱大腦炎), 中暑及有些急性傳染病的高熱階段. 可用:生可膏一兩(先煎) , 大青葉八錢, 知母四錢, 連翹五錢, 麥冬四錢, 銀花五錢, 甘草錢半, 水煎服; 如大便干結, 加入生大黃三錢(後下).

2. 高熱或有點怕冷, 咳嗽, 痰黃不易咯出, 或有胸痛, 呼吸急促, 口干渴, 舌苔 黃, 脈數, 這是痰熱在肺的表現, 見於肺炎, 支氣管炎等, 應以清肺熱為主. 可 用: 麻黃三錢, 杏仁三錢, 生石膏一兩(先煎), 黃芩五錢, 魚腥草一兩, 黃連三 錢, 甘草錢半, 水煎服.

如發熱咳吐多是黃膿痰, 其味腥臭, 胸悶痛, 則可能是"肺癰", 現代醫學則稱為 "肺膿瘍". 可用: 生石膏二兩(先煎), 葦莖二兩, 生苡仁一兩, 冬瓜仁一兩, 桃 仁三錢, 桔梗四錢, 連翹五錢, 黃芩五錢, 野菊花一兩, 魚腥草一兩, 水煎服.

3. 發熱持續不退, 上午低, 下午高, 但常不低於38攝氏度以下, 全身沉感, 無力, 食慾差, 惡心, 腹脹滿, 大便不干, 但解出不暢, 口干而不欲飲水, 舌苔黃厚膩, 這在現代醫學的腸傷寒, 副傷寒病或傳染性肝炎時可以見到, 中醫認為是濕與熱 互結的表現. 可用: 黃連四錢, 厚朴, 梔子, 法半夏各三錢, 蘆根一兩, 白豆蔻 錢半, 滑石五錢, 甘露消毒丹三錢(包煎), 水煎服.

4. 發熱午後見高, 腹脹且痛, 大便秘結, 小便少, 或瀉下少量黃臭稀水樣大便, 口渴煩躁, 舌苔黃厚干燥, 脈沉有力, 這是熱邪在胃腸表現, 治應通便瀉熱. 可 用: 大黃三錢(後下), 芒硝三錢(沖服), 枳實, 厚朴, 梔子各三錢, 水煎服, 待 大便通下, 病情好轉, 即應據証改變處方.

5. 高熱或兼有怕冷發抖, 小便時尿道痛, 次數增多, 尿急不忍受或有腰疼, 尿色 發紅, 舌苔黃膩, 脈數, 這是濕熱在膀胱, 可見於泌尿系統感染, 治療應清熱利 濕, 可用: 萹蓄五錢, 瞿麥五錢, 車前草一兩, 黃柏四錢, 梔子三錢, 木通二錢, 滑石五錢, 甘草錢半, 水煎服; 或柴胡四錢, 黃芩五錢, 黃柏五錢, 車前子五錢 (包煎), 五味子五錢, 水煎服.

6. 時而發熱, 時而怕冷, 胸脅處脹痛, 且有惡嘔吐, 口苦, 不想進飲食, 舌苔黃 膩, 脈數, 這是肝膽有熱, 見於急性膽囊炎, 膽石症或性胰腺炎等, 治療應清肝 利膽. 可用: 柴胡, 黃芩, 法夏, 枳實, 梔子各三錢, 大黃二錢(後下), 玄胡三 錢, 甘草錢半, 水煎服. 如有眼目發黃加茵陳一兩, 大便通暢後可停用大黃.

7. 發熱同時或發熱數日後, 病情加重, 身上四肢出現皮疹, 或吐血, 或便血(柏 油樣糞便), 這是熱入血分的表現, 進一步則可能出現意識模糊或手足抽搐, 應 及早到醫院診治為妥.

高熱的証候, 變化多端, 還有各種表現, 難以一一講述. 應該注意的是, 對於高 熱証候, 不能大意, 上面所介紹的治療方法, 祗能應急治療, 最好送醫院, 以免 耽誤病情.

護理高熱病人時, 注意室內空氣流通, 出汗多時要勤換內衣, 飲食要吃清淡易消 化食物, 多飲開水, 注意保持大便通暢, 勸慰病人不要焦急, 安心治病.


返回: 郭大夫中醫中藥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