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歌剧:《诺玛》Norma

 

●这部歌剧的作者贝利尼(Vincenzo Bellini, 1801-1838),和他同时代的多尼采蒂或稍前的罗西尼在写作歌剧上有所不同之处,后两位是写剧快手,而贝利尼是有名的「慢工出细活」,精雕细琢,美声歌剧到了他,成就了最为精致的精品--这部《诺玛》就有这样的媚力.
●「绵延不断的旋律线」是他歌剧作品的特点,是那么的流畅,以致于像「钢琴诗人」箫邦、那骄傲的华格纳都十分崇拜贝利尼,不必靠着曲式---如模进之类的加工来推展旋律的进行,就靠旋律本身长出腿来推展开去,这种天才的流露完整表现在《诺玛》这一部歌剧之中!
●《诺玛》是这样的一部歌剧:
" 贝利尼曾说:「我的一切作品皆可抛,惟有《诺玛》必须永远保存」
" 这是一部不太上演的歌剧,为什么呢?
" 名女高音苏莎兰(Dame Joan Sutherland)每唱一场《诺玛》就要休息两天.因为 这出歌剧是对女高音声带及体能的最大考验.
" 在名女高音史柯朵(Renta Scotto)看来,《诺玛》是「最完美的美声歌剧」, 要唱好它,必须有扎实的技巧.
因为演唱《诺玛》,要有比一般女高音更扎实的声乐功夫,还要有体力,可以足足唱上一个多小时,同时间断的时间是不多的.难怪世上歌剧女高音众多,而演出《诺玛》的却凤毛麟角,每场演出,都是珍贵的演唱记录,对女高音的大挑战.
" 诺玛是一个在古罗马统治高卢时,高卢的督伊德教的女祭司,带领高卢人反抗罗马的 统治.但她与罗马总督相爱,反而生了两个孩子.但总督又移情爱上了诺玛手下的女祭阿达琦莎,而诺玛被蒙在鼓里.当群众聚集迎接诺玛来主持祭典时,诺玛唱出了烩炙人口的名曲「圣洁的女神」(Casta Diva),而仍陶醉在爱情之中的诺玛面对众人反罗马的口号,心中着实不希望她的爱人受到伤害.而阿达琦莎也因爱上总督而自责,并要总督放弃,但总督反要阿达琦莎与他前往罗马,终于被他说服,预备次日私奔.到了当晚,阿达琦莎因心情矛盾,向关心的诺玛表示将与所爱的同往罗马,而放弃信仰,诺玛一时也陶醉在与总督那段恋情的回忆当中,两女竟在互不知道爱的是同一人之下唱出二重唱,各表情衷.但当阿达琦莎在描写爱情的过程中,诺玛竟发现怎么和自已的恋情雷同的场景那么多,再追问之下,原来竟是总督同一人,此时总督出现,诺玛大声斥责,并公开了二人的恋情,总督坚持对阿达琦莎的爱,而阿达琦莎则惊住,请求诺玛的宽恕.(第一幕结束)第二幕起,诺玛手握短剑,想杀掉一段孽缘生下的两个儿子,但于心不忍,心中忿怒,剑挥向空中,也吵醒了孩子,诺玛把孩子拥在怀中,叫阿达琦莎来,诺玛决定自杀,把两个孩子托付给阿达琦莎,要她去交给总督,跟总督走.而阿达琦莎表示自已不愿随总督走,且要设法劝总督与诺玛重拾旧欢,最后两人互相为对方所感动,拥在一齐,共同下场.(第二幕第一场结束)两人的想法没有成,总督还是要阿达琦莎与他同回罗马,闻讯大怒的诺玛,在祭坛集结群众,向罗马宣战.此时有人来报,捉到一个潜来的罗马人,果然是对阿达琦莎不死心的总督,群众叫嚣要杀掉总督来当开战祭品,诺玛却叫群众暂退,而要求总督放弃阿达琦莎,但总督仍不为所动,宁死也不屈.诺玛威胁说要杀阿达琦莎,总督向诺玛求情,不要杀阿达琦莎,诺玛表示要让他们两人不得好死.于是召来群众,对众宣布由于有一位女祭司背叛信仰渎神,将做为活祭.当群众
追问是谁的时候,出乎意料的,诺玛说:就是我!并下令升起火堆来,不理会群众的要求诺玛收回所说的话,她向父亲交付了孩子,便走入火堆,总督也悔恨交加,随之走入火堆,诺玛和总督共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