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向右走
行近三張,還是兩頭揗。有時向左走,有時向右走,不知所措。據說,「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面有聲音說這是正路,你要行走在其間」。信焉?!
最近在一個FES同工的差遣禮中再唱 "Here I Am"一曲,很有意思。但老實說,這些歌不會使我太感動。我的狀態是,我已經聲嘶力竭地呼喊我在這裡,但似乎「大老闆」並未有任何指示。這著實令我不知應該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前後左右,太多路可以走!
尋找召命令我感到疲累。
無知是福,有些東西,知道了就不能像不知道的時候那樣活著,如像中咒,或如你知道老公/老婆有外遇一樣,總之世界不再一樣。
多疲累還是要找。
自畢業之來,很想知道做甚麼最好,那時相信上帝已經有個答案。做了幾年(幾份)工之後,發現左揗右揗有其意思,但也想知道最後的life career是甚麼,那時相信這會是一個答案。後來畢基(GCF)經年的荼毒,加上DipCS楊醫的《門徒召命與生活》,令我更清晰我想搞清楚的是甚麼--calling / vocation──上帝叫我甚麼名字;而原來召命/名字還會隨著生命的progress會有變化。當然,與大部分同學一樣,行將畢業了,尋尋覓覓還是得個吉。
很多關於我自己的事情我都不明白,其一便是上帝對我的設計、給我的恩賜到底是要怎樣或在哪裡用出來。譬如說,我每逢聽到新宣教士分享,說學語言怎樣慘絕人寰,我就心癢癢並腦恨上帝為甚麼不叫我去,因為學習語言是我最大的嗜好之一,跨文化體驗亦是我覺得最有癮的事情之一。除此,還有比同輩多的學習機會(例如查經、祈禱)和前輩的關愛、寫作的能力、音樂感、強烈的好奇心、對機器的親切感、周身刀冇張利的事實、分裂的性格、沒有經濟負擔……,還有另一方面我的短處與限制......。這樣的一個組合,為甚麼?
伯平與仕揚說過,我(們)有這樣的問題已經很進步,因為他們年輕時並沒有這樣先進。民智是會進步的,正是因為這些前人的功夫,我們比摸著石頭過河的他們會早一點(在廿來歲)知道召命、市場神學這些東西,正如我在未夠二十歲已有機會接觸屬靈操練這類課題。另一個原因,我懷疑是外圍因素。我們這些成長於七、八十年代物質豐裕的一輩精神渙散,不像前人有清晰目標亳不存疑勇往直前,我們容易胡思亂想,動輒會燒炭。加上九十年出道以來幾乎未見過好景,像我這樣一個自命有丁點不凡的小薯餅,工作近八年,卻從未試過由於工作表現而得到加薪或晉升,自不然更常問我的餘生應要做甚麼。
加油呀荷莉!正如陳師母安慰說,你已經充分表現體育精神!
回到荷莉200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