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致文 

〈火車故事〉元祖新幹線 

  大家猜測多時的台灣高鐵機電系統,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底,由日本新幹線獲得優先議約權後,

 大致塵埃落定。這個結果,可以說是日本新幹線問世三十多年以來,首次的海外輸出,所以格外引

 人注目。雖然日本方面將以最新的七百型與五百型混合體輸出台灣,但其實國人對於新幹線的「印

 象」,往往停留在日本初代的元祖新幹線列車上。殊不知這群老車,早已在一九九九年九月十八日

 ,從JR東海引退,只剩下JR西日本鐵路公司還有一些在跑。東京地區,早已見不到「古老」的第一

 代新幹線了呢! 

  日本第一條的新幹線,是一九六四年配合奧運而開業的東京、大阪間東海道新幹線。事實上,日

 本在大正年間早有「廣軌鐵道改築」的構想,希望把幹線改成標準軌。不過,此案沒有在日本國內

 實施,反而把中國東北的滿洲鐵道當成其試驗場所。那時候用流線型蒸汽火車跑的亞細亞號列車,

 正是日本廣軌鐵道夢想的實現。 

  一九三九年,「新幹線」一詞終於出現在日本一份極機密的調查委員會報告書中。之所以稱做「

 新幹線」,是因為它是全新的幹線,與既有的「在來線」並不相同。在日文裡,「在來線」的「在

 來」,就像我們台灣有了蓬萊米後,原有的稻米便稱「在來米」一樣,是指原有、既有之意。 

  所以,日本要在本土蓋一條新幹線的夢想,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有。不過這計劃因戰事的影

 響,以及戰後的蕭條而延宕。直到一九五○年代,舊有的東海道本線客貨運達到了不勝負荷的地步

 :統計數據指出,這條東海道本線里程雖只佔全國鐵路的百分之三,但卻承擔了全日本四分之一的

 鐵路貨運,蓋一條新線似乎已是刻不容緩。 

  既然要蓋新線,不如完全擺脫舊線的約束,以標準軌配合加大車長及車寬的高速列車,做一條嶄

 新的「新幹線」。於是,在被尊為新幹線之父的國鐵工作局長(後來的技師長)島秀雄的規劃下,

 終於在一九五○ 年代末期開始施工,並在一九六四年開業。 

  開通當時的「元祖」新幹線列車,被稱做○系新幹線,有著像DC-3型飛機機頭的高速電車。這款

 火車每節車長二十五公尺,車寬三點三八公尺,可以超過時速二百公里的高速行駛。 

  開業初期一共配置了三百六十輛的○系新幹線電車,一列車以十二輛編成,一等室座位以二二排

 列,二等車則以三二分列,加掛的餐車,還提供料理、零食或飲料。 

  這種車頭圓圓的新幹線列車,在一代又一代更新科技所打造的高速電車加入行列後,不知不覺已

 成了高齡的「元祖新幹線」。雖然時序進入九○年代末期,這款○系新幹線的車輛,已絕少有一九

 六○年代生產的真正新幹線「老祖宗」,但相同設計而較晚出廠的同型車,也已漸漸達到了要被淘

 汰的命運。 

  去年九月,東京車站開出了最後一班的○系紀念列車,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剩下的就只有JR

 西日本地區,還有少數殘存的元祖新幹線仍在奔馳。不過隨著新車的增備,它們也將來日不多,等

 著進博物館了。我們的台灣高鐵雖然選用新幹線,不過是絕對不可能拿這老車來跑,除非台灣高鐵

 三不五時也想玩玩「懷舊列車」,否則還是把它們送進博物館較好!

    Source: geocities.com/hiroii2000/data

               ( geocities.com/hiroii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