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高徒

 

        人說名師出高徒,似乎這已成為天經地義的道理。難道不是﹖每逢某人出了名,別人除了贊美他以外,每每還加上這麼一句:「他是某某名人的高徒,名師出高徒嘛! 」真如此嗎﹖

        孔子,在封建社會里被奉為 「至聖」算是大名人了。然而他的弟子宰予,懶惰成性,晝夜貪睡,整日昏昏沉沉,以致後世留下了「晝寢宰予 」這樣的成語,极言人之懶惰。孔子也對他發出了「朽木不可雕」的嘆息,若名師出高徒,宰予是什麼樣的高徒呢﹖

        諸葛亮,「臥龍」之名,飲譽一時。「臥龍即一半天下 」也非戲言 。可是蜀後劉禪,雖得諸葛亮悉心扶持, 也難逃亡國之厄運,以致後世留下「扶不起的劉阿斗」這樣的笑柄。若名師出高徒,劉阿斗屺非賢明之君﹖

        鬼谷子,春秋時著名的隱士,博學多才。名噪天下的《孫臏兵法》的作者孫臏便出自他的門下。他的另一個弟子龐涓卻陰險毒辣,由于妒嫉賢嫉才而投敵求榮,陷害孫臏致殘,雖後被孫臏設計殺了。但作為名人鬼谷子的學生,恐怕對於「名師出高徒」也是個莫大的諷刺吧!

       看來,名師未必出高徒!

       有了名師尚需嚴師,嚴師還要徒勤、徒賢。師要悉心教導嚴於執教;徒要認真聆聽細心鑽研。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曉義、告理、交心。徒也要勤─勤於學業,賢-明知理。

       名師只是外因,徒勤、徒賢才是內因。如果沒有內因的作用,名師确實未必出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