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個外傳是為什麼,又如何產生的呢?
真正落實寫這個外傳的構想,大概是在正傳中到達 米維爾 的階段. 然而,早在我構思 塞普 這個人物之時,便已經想到要從他的獨眼中寫一段往事. 不過,隨著正傳的發展,故事的重點正落在 麥道 的身上,而我也有意嘗試從女性的觀點寫第一身的故事,因此外傳的主角便決定了.
2, 故事的大綱早就決定了嗎?
大綱…應該是早就決定的了. 最早的時候是想從 麥道 與 塞普 之間的一段情,直至交待他們為何分別加入 米西科普 ,來展開整個外傳的架構.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餘的角色都是他們倆的陪襯品. 但在實際的執行上,往往遇到不少的變數. 我也曾說過,本來的故事構想只有3回,即幼年期,少年期和成年期. 隨著故事的推進,我察覺到自己實在難以將太多想表達的情節限制在3回之中,因此便擴大到5回,然後是7,及8回之多.
可以說的是, 修絲 的病, 麥道 為學醫而離開, 修絲 與 塞普 的婚姻,還有 修絲 的死都是計劃之中的. 其餘的情節都是在這條主線下慢慢推想出來,我作寫故事的過程中,甚至連 塞普 和 麥道 是如何加入 米西科普 都沒有定案…
3, 故事中的人物性格
麥道/瑪蓮
作為故事的主角 麥道 的性格應該是最被深刻的描繪吧? 她在我心目中是個有主見的行動派,個性上應該是眾角色中最剛強的. 而那應該是家庭環境所營造的吧? 小瑪蓮 與 小修絲 的孿生關係之間, 瑪蓮 傾向理所然的扮演保護弱小妹妹的角色. 修絲 由於健康上的限制,必須事事依賴姊姊. 而 瑪蓮 也樂於為她那被上天施予不公的妹妹伸出援手. 瑪蓮 的心中或許有種思想,認為自己有需要讓妹妹獲得更多的幸福,來彌補妹妹因先天缺憾所失的. 更進一步來說, 瑪蓮 是不願意自己比 修絲 獲得更多的幸福吧…因為 修絲 並不是跟自己在同樣的起跑線之上.
因此,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 麥道 一直認為自己在任何地方都是扮演強者的角色, 這觀念一直主導著她日後的生活態度,並顯現在她對其他人總是沒能運用適當的言詞. 馬歷 , 塞普 , 洛克 甚至於 伊利迪 都是她近乎橫蠻的言行方面的受害者. 也就是說, 麥道 在個性上是剛烈有餘,但彈性不足. 滿腦子都是自己的思想,但卻總是以為已經顧及他人的利益,一下子就將自己的行為奉為最高標準而合理化,所以才說她是個行動派---快得在別人未能來得及反應之餘,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不是說她沒有好好思考---她可說是外傳人物中最聰穎的(也許除了未長大的 露莎 以外)---但性格上的缺憾使她的決定往往給事情帶來負面的效果.
麥道 曾經對 塞普 和父親匿藏 卡利斯頓 的行為表示憤怒,認為他們是破壞了全家的幸福. 這代表她是個利己主義者嗎? 但另一方面,她對於 修絲 的關切遠大於自身,又是無可辯駁的現實. 我認為 麥道 的價值觀是非常平民化的,只要不干涉到自己的生活圈子,大抵不會理會什麼是善惡正邪吧?
隨著種種事情的歷練, 麥道 過份自我的性情也似乎退減下來,漸漸的邁向成熟. 人是會改變的,我個人很喜歡她這個角色. 正傳中她仍會有登場機會吧?
修絲
瑪蓮 的孿生妹妹, 修絲, 她的性格是與姊姊互補的,也就是說將她們兩人的性格合併就會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格? 哈哈…這是構想人物階段時的想法.
“被家人,特別是 瑪蓮 過份寵愛的女孩”,這是我對她的印象. 在創作的時序上, 修絲 似乎是 瑪蓮 的附屬品. 但是,隨著故事的發展,我也不禁會想, 修絲 的想法是怎樣的?
先天的體質使她不能任意的接觸外界. 為了補償這種缺憾,全家人包括 小塞 都會儘量順從這女孩的意思. 尤幸的是, 修絲 沒有因這種過份的恩寵而變得異常任性,但是也不知不覺的對自己的意願產生一種理所當然的想法吧? “ 瑪蓮 不會介意的…一直不都是這樣嗎?” 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也許就是不幸事件的原因之一.
對照於行動派的 瑪蓮 , 修絲 該是文靜的女孩吧? 環境因素對於她的性格營造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老實說, 修絲 一生中認識的大概不過10人吧? 因此不可能把她說成一個善於與人交際的人. 對於這種缺憾,我似乎是補償式的讓她擁有“馳騁夢幻”的能力. 世上太多事物是她的五官所感受不到的,因此在 修絲 的世界中可能會有很多超乎常理的事象,而這些事象又透過她的夢境中成形起來. 如果套用現代的術語,這該叫想象力吧?
塞西斯/塞普羅斯
“正義感過盛的熱血廢物” by Syo
這個評語對於 小塞 來說就算不是名實相符,至少也是中肯的評價,特別是對於成年後的 小塞 來說.
正如我一開始提及過, 小塞 就是 塞普 這是外傳未展開之前就已經決定了. 因此 小塞 的性格必然要配合 塞普 在正傳中的性格,唯一可以有彈性的地方就是 小塞 小時候的性格.
有人表示過 小塞 就是 塞普 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這大概是因為從 小塞 小時候過度的沉默寡言,甚至乎有懦弱傾向的表現而影響到印象吧? 相對於 塞普 這個巨人般的戰士,似乎是扯不上關係的.
但是,我認為人是會改變的. 而且, 小塞 一直是對於自己認定的目標抱有近乎絕對信念的人. 只不過小時候的對象是 瑪蓮 ,長大了後的對象是 多魯 而已. 在這一點上來看,他的性格並沒有太大改變.
而體質上的改變更是不足掛齒. 故事一開始時 小塞還只是9歲而已,還沒有完成發育. 再者, 小塞 在遇到 瑪蓮 後,和跟 瑪蓮 約定後就立志要守護 瑪蓮 一家人. 有了明確的目標後才慢慢發掘到自己的才能,這是常見的事.
馬歷
一個令我意外的角色,他的性格和戲份轉變之大,實在是各角色之最.
正如我多次提及,外傳原來只有3回. 馬歷 原來只是扮演一個出一至兩次場的小反派. 但是隨著故事的擴大, 馬歷 竟然扮演了戲份最多的男性角色,而且定位上亦有小反派變成了長情漢子(?) 唯一沒有變的要素是, 馬歷 自創作以來都是喜歡 瑪蓮 的(不過用情深了許多吧).
他是個實幹派,而且也有不少才華. 難得的是,他在愛玩弄權術的父親影響之下,竟然沒有變得奸猾(對 瑪蓮 的情意產生的威力?). 如果生在現世,會是個忠實執行職務的公務員嗎?
有人記得第2回中,在成人儀式上 馬歷 刻意跟 小塞 爭執嗎? 也許這會給人一種印象,“這小子大概是個小壞蛋吧? 就像他的父親一樣.” 在我的構想之中並不是那樣. 馬歷 算是個溫厚的人,平常絕不會跟人無故爭執. 上述事件是因為 馬歷 對 小塞 產生了競爭意識(原因為何? 不用多說吧?),再加上某人對他的疏遠,才會有這異常的舉動. 這算是為 馬歷 作個平反吧.
4, 四角關係
修絲à小塞ß?à瑪蓮ß馬歷
我要指出故事中的一個特色,那就是不論是誰(主要角色),在男女之情上都是極端被動的,幾乎沒有誰願意先開口,老是把情感收在心底…
就以性格最強的 瑪蓮 為例吧. 她從來沒有對任何人明確表達出她對 小塞 的感情. 她的師傅, 修絲 和 馬歷 都只是從她的行為舉止上察覺到蛛絲馬跡. 更進一步來說, 瑪蓮 自己也沒有認真面對這個問題吧? 瑪蓮 ,是否真的喜歡 小塞 呢? 對於她來說,是怎樣看待 小塞 呢?
瑪蓮 從來對 小塞 都是要求多於付出的. 從要他做所有的家務,以至兩度把妹妹托付給他都可以看得出來--- 瑪蓮 沒有給 小塞 相對的回報. 從這個意義上看,她可能是純粹地利用 小塞 吧. 但是,也可以解讀為 瑪蓮 對於 小塞 的無條件信任. 當一個人能給予另一人這程度的信任時,也意味著兩者之間有難以言諭的深厚感情吧?
然而這種感情不一定等於愛吧? 瑪蓮 對於 小塞 的可算是愛嗎? 或許算不上是吧. 瑪蓮 可以為了妹妹而出讓 小塞 ,這可以說是偉大的表現. 但是,這件事從另一方面看,不也可能代表著妹妹比 小塞 來得要緊嗎? 更重要的是,她從沒有考慮 小塞 和 修絲 的意願. 所以我會說, 瑪蓮 是任性的,而且思想一直停留在小孩的階段.
對於 馬歷 的愛意, 瑪蓮 由最初的茫然不知直至後來的避而不答,這反映著什麼呢? 可能是 瑪蓮 過於偏執於 小塞 吧. 她很在意一直沒能把 小塞 據為己有. 在此之前,她沒有準備要接受其他的感情. 就像小孩子喜歡上某件玩具,任憑你給他更捧的,他都不會妥協. 他要的就是獲得所帶來的滿足.
小塞 又怎樣呢? 小時候,他是極為內向的,因此也不可能期望他在感情上有積極的舉動吧. 但是毫無疑問的,他對 瑪蓮 的用情來得比對方顯露出來的深.
小塞 是靠著感受他人對自己的重視,繼而轉變成成長的動力而長大的. 瑪蓮 一家就是 小塞 小時候的支柱,其中 跟 瑪蓮 的約定是最重要的因素. 靠著對約定的貫徹, 小塞 獲得了比小時候更成熟的人格,也使得他對這位重要的人加添了某種奇幻的情感.
這算是愛嗎? 我不認為這是完整的愛. 小塞 可能是把遵守約定這種事過份浪漫化了. “我為什麼要守這種沒有回報的約定呢?” 在漫長的時間中, 小塞 一定不下一次的去思索吧? “因為村長一家有恩於我.” 這是一個好答案,但是立約的一方並非村長. “…因為 瑪蓮 是我…特別的人?” 這應該是無可避免會出現的答案. 也許一開始只是很模糊的概念,但經過再三的迷思之後,便會把這個理念強化.
小塞 對於這份愛沒有適當的堅持,這也是我說他不擁有完整的愛的原因. 小塞 曾經想對 瑪蓮 表白,但被對方以 修絲 掉包了. 他沒有試圖去澄清這誤會. 第二, 瑪蓮 離開村莊的時候,他很有機會可以把她留下,但是最終也沒開口. “不知道對方是否也與我同心”,這可能是 小塞 心底的解釋. 但是,假使他對 瑪蓮 的愛是真的話,他不可能立即去接受另一段感情. 至少也該向對方說出自己真正的心意. 因此,我認為 小塞 對於自己這份感情也並不是非常肯定.
修絲原本是性格上最為柔弱的,但是在感情上的表現卻是4人中最率直的. 她早就在姊姊面前承認對 小塞 的好感,對於 小塞 的表白(雖然對象搞錯了)也可以毫不造作的接受.
但是, 修絲 對於 小塞 的感情又是否愛呢? 這是比較難以判定的. 她對於 小塞 的感情是源於他是她生命中少有的年紀相近的男性. 對於這位朝夕相處,沉默寡言,但又處處維護他(當然是由於 瑪蓮 的約定)的哥哥, 修絲 是敬仰還是愛慕呢?
由迷戀而發展成真正的愛意也不是沒有發生的事. 但對於 修絲 來說,可供選擇的候選人實在太少了一點.
馬歷 是 瑪蓮 小時候的最佳玩伴之一,但只是直至 小塞 的到來之前. 對於自己角色遭到搶奪, 馬歷 毫無疑問會不甘心,特別是給那麼一個看起來一無是處的人. 正因如此, 馬歷 更加要充實自己,好讓 瑪蓮 有一天能察覺到自己的價值. 可是,由於 瑪蓮 對於 小塞 過份偏執,以至於他的努力最終都沒有回報.
即使自己的努力遭到無視,他並沒有把憤怒遷於他人或作出報復的思想. 由始至終,他沒有想過把外貌相似的 修絲 當作 瑪蓮 的替身. 他一直能保持正直的思想是值得敬佩的.
但是他也有一個缺點,也就是對於說情話的固執. 他始終不願意直接對 瑪蓮 說明自己的愛意,這也許就是他不能抱得美人歸的主因. 他認為 責任在於 瑪蓮 的身上---當初是她疏遠他的,她應該主動的重新承認他的價值---而且經過多番的無償幫助和暗示 瑪蓮 也應該感受到他的愛意.
沒錯, 瑪蓮 就是再遲鈍也能察知他的愛意. 但不幸地, 瑪蓮 跟他一樣,是個不喜歡在愛情上作主動的人. 雖說 瑪蓮 對於 小塞 有異於尋常的偏執,但她也不是對於 馬歷 無動於衷的. 假使 馬歷 能夠多走一步,也許就能將 瑪蓮 擁入懷中了.
愛情的博大是不能僅以言語和文字描繪的. 但是,它也不是僅僅憑感情就可以通達的.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不用說話來傳達自己的理念. 即使大家都察知彼此的心意,言語上的承諾和交流仍然是必需的. 因為所謂察知,終究也是自己的推測罷了. 這是我寫上述4人的感情時所感受到的.
這是我第一次完成的故事,很多謝各位有心人能堅持的看下去. 如果有興趣的話,也請繼續觀看正傳的 奧菲斯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