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輔助隊香港東區資訊網--醫療輔助隊大事回顧

[ 醫療輔助隊簡介 ] [ 醫療輔助隊大事回顧 ] [ 自我增值課程 ] [ 本隊提供的服務 ] [ 總部活動 ] [ 醫療輔助隊電話簿 ] [ 香港特別行政區部門 ] [ 總部訊息 ]

更新日期:2003/05/02 AM 01:52:54

大事回顧

1950 醫療輔助隊(志願隊伍)正式成立。
1952 楊國璋醫生出任醫療輔助隊首位總監。
1953 石硤尾木屋區大火,醫療輔助隊奉召出動,徹夜協助搶救傷者。
1956 李鄭屋h發生集體打鬥事件,傷者數以百計,醫療輔助隊奉召派員駐守醫院,協助救援。
1958 大衛、麥敬時醫生(Dr. David J M Mackenzie)接替楊國璋醫生出任醫療輔助隊總監。
1959 天星小輪加價引發騷亂,醫療輔助隊隊員受命前往消防事務處轄下各個救護站,支援救護車服務。
撤運傷者行動



1962 大批內地難民南下進入香港,香港醫療服務的需求變得緊張,醫療輔助隊動員所有隊員,全力支援醫務衛生署,協助執行防疫工作。

颱風溫黛襲港,本港對外交通完全中斷,更造成數以千計人命傷亡,隊員連日出動,協助抗災扶危。
1963 鄧炳輝醫生接替大衛﹒麥敬時醫生出任醫療輔助隊總監。
1964 霍亂肆虐,醫療輔助隊隊員被派駐漆咸營檢疫所,協助執行防疫工作。
1966 豪雨成災,醫療輔助隊聯同其他部門攜手抗災。
1967 香港政局動盪,戒嚴期間,醫療輔助隊隊員仍須四出奔走,協助救傷。
災難拯救行動



1970 醫療輔助隊運輸組和樂隊相繼成立。

蔡永業醫生接替鄧炳輝醫生出任醫療輔助隊總監。
1972 連場大雨,導致官塘雞寮臨時房屋區居民遭山泥活埋、港島半山區旭龢道塌樓,情況極度嚴峻;各緊急救援單位,多日不眠不休,挖掘和搶救被活埋的傷者。醫療輔助隊亦總動員,協助管理傷者收容中心。

石崗軍營開放日,節目進行期間觀眾台突然倒塌,醫療輔助隊迅速調派隊員開赴現場及伊利沙伯醫院,協助處理數以百計的傷者。
1973 港島銅鑼灣市煤氣管爆炸,大批途人受傷,數十名醫療輔助隊隊員趕赴現場搶救,另外一批隊員則奉召到鄰近的救護站和醫院,協助救援。
1975 越南船民湧入香港,醫療輔助隊派隊員在船民營內的診所24小時當值。
1976 醫務衛生署推出美沙酮療毒計劃,醫療輔助隊隊員被調派至全港25間美沙酮診所當值,協助醫務衛生署管理診所事務。
1977 唐嘉良醫生接替蔡永業醫生出任醫療輔助隊總監。

南丫島海面發生撞船意外,多人墮海,醫療輔助隊派隊員登上水警輪,協助護理傷者。
災難拯救行動



1983 醫療輔助隊脫離醫務衛生署,正式成為一個獨立部門,隸屬布政司署保安科。
1985 政府牙科診所人手緊張,醫療輔助隊抽調隊員充當臨時牙科手術助理員。
1986 醫療輔助隊為配合地方行政計劃,將屬區重組,分為18區。
1988 參與港府遣返越南船民行動。
1989 李紹鴻醫生接替唐嘉良醫生出任醫療輔助隊總監。

醫療輔助隊首次安排隊員前赴泰國的亞洲科技學院,攻讀災難管理訓練課程。
飛機失事演習



1990 編印及出版「救護手冊」。
1991 座落於何文田公主道的醫療輔助隊總部大樓正式啟用,由港督衛奕信爵士主持揭幕。

醫療輔助隊隊歌面世。

介紹醫療輔助隊動態與發展的刊物---「隊訊」面世。
1992 農曆年初一,石崗船民營發生大火,死傷數十人,營內當值隊員徹夜搶救傷者。

成立「應急特遣隊」,提供輔助醫療服務。

衛生署推行捐贈器官運動,醫療輔助隊不甘後人,向隊員發出呼籲;隊員反應熱烈,共有3000多名隊員響應。
1993 制定「成員專業操守」誓章,讓每位醫療輔助隊隊員能夠更清楚了解部隊「救傷護理顯愛心,全力以赴為社群」的精神。

回應港督的「施政報告」,推行「服務承諾」。

成立救護車24小時當值小隊,駐守總部候命。

新界區總部暨荃灣訓練中心落成啟用。

澳洲災難醫學專家應醫療輔助隊邀請來港,舉辦災難醫學導師訓練課程和災難醫學研討會,政府6個緊急救災事故應變部門亦有參加。

意外連生,先有九龍一安老院發生大火,而華航客機墮海,醫療輔助隊在兩次事故中奉召出動,趕赴現場,協助搶救傷者。

應北京急救中心的邀請,組團北上參加醫學專題講座,開創香港醫療界與國內相關機構學術交流的先河。
1994 陳馮富珍醫生接替李紹鴻醫生出任醫療輔助總監,成為首位女士出任總監一職。

於總部地下大堂,設置觸按螢幕電腦指示系統,解答一般有關醫療輔助隊的查詢。

於總部一樓設置「資源中心」,方便隊員查閱資料。

志願人員架構第二次重組,有效地調配人力資源。
1995 組團訪問廣州和佛山的醫療機構,交流災難和中西醫學結合使用的心得。

醫療輔助隊派員出席四月於上海舉行的九五國際災難與急救醫學會議及八月於新加坡舉行的東南亞應急研討會。

設立「急救之聲」24小時查詢熱線(2762 2033),方便市民透過電腦對話式系統查詢本隊的資料。

編印及出版「護理手冊」。

醫療輔助隊成立45周年。
1996 醫療輔助隊應急突遣隊在「嘉利大髐鶢a」中的迅速反應和出色表現贏得港督的稱許。

非緊急救護車運輸隊成立。
1997 重新設計醫療輔助隊的徽號藉以反映本港主權已回歸祖國。

為了履行醫療輔助的關鍵使命,本隊推出了青年大使計劃,招募年齡在10歲至15歲的青少年參加。
1999 為行動翼的隊員開辦一個為期三年的「災難醫療助理」訓練課程,俾能改善他們的急救技巧。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二日中華航空公司一架MD-11型噴射客機降落赤立角機場時,被颱風森姆吹倒後翻轉,造成三名乘客喪生及多名乘客受傷。醫療輔助隊接獲消防通訊中心的通知後,馬上派員帶備一切所需的醫療設備趕抵現場搶救傷者。
 
大量傷者拯救行動

 
| 返回頁頂 | 返回主頁 | 隊員專區 常見問題 本站簡介 本站聲明 | 東區留言板 | 東區論壇提出意見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2 AMSHKE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醫療輔助隊香港東區資訊網! 著作權所有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
建議使用Intenet Explorer5.0或以上 及 解像度800X600瀏覽本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