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名:讓我愛一次
演出劇團:香港話劇團
二OOO年五月十四日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這是一個我頗喜歡的劇本。一個年屆三十七的好男人,如何在情路上找尋自己的另一半?按一般人的看法,一個有五C(car, condo, cash, career, credit card)的男人,在香港應該是不難找另一半的,但為何本劇主角趙正男依舊連女友也沒有?本劇記錄了正男如何尋愛、失敗、然後再次努力的故事。
評:
在我去看此劇前,我已被它的宣傳單張深深的吸引著:
「一顆戇戇純純寂寞心的深情剖白」
當我去看此劇前,我已知道此劇是一個三十七歲的「戇男」尋愛的故事。我看到領演員欄上有「陳淑儀」這名字時,我已覺得此劇會不俗:由陳淑儀飾演一個三十七歲的戇男──但是看外貌已有九十分啦(我是不是好像太過fans?)!所以,我對此劇是有頗大期望的。
此劇並沒有令我失望。陳淑儀也算是「交足功課」了。他把那個三十七歲的戇男角色演得維妙維肖──那份中年人的穩重,帶點點的幽默和重友情的一面。不過,使我有點意外的是,劇中最「出」的角色並不是戇男趙正男,而是博康(潘燦良飾)及Kate(彭杏英飾)這一對。寫這對小情侶如何在一場誤會後冰釋前嫌,如何明白愛的真諦。博康是一個有「地中海式禿髮症」的年輕男子。他為了要追求Kate,於是他每次見Kate前都佩帶假髮。後來Kate知道這件事後,接受不了,並與博康鬧翻了。後來博康終以真誠感動了Kate,並使Kate接受了他。劇中,這對可愛的小情侶由誤會到分開,到最後再走在一起,這些劇情,都緊緊的市牽動著觀眾的情緒。而其他演員的表演也都中規中舉,配合得不錯。
導演在掌握此劇的節奏上做得不錯,觀眾看此劇時都看得十分「過癮」。劇中的酒吧音樂十分動聽,但,為何是在酒吧?我自己胡亂猜想,該不是受電視劇集的影響吧。提起音樂,我倒要投訴一下,那天晚上我看此劇的時候,音響效果多次失靈!那實在十分影響觀眾的情緒。(後按:我以後去文化中心劇場看話劇時再也沒有類似的音響失靈事件了)
感:
不同人對愛情有不同的看法,那都不要緊。正如正男在劇末所說的,「愛情,有人認為係轟轟烈烈,繾綣一生,亦有人認為係絲絲入扣,細水長流。兩種境界,同樣幸福,因為,都曾經愛過!」我十分同意這句說話。無論如何,只要當時人是愛過,而且抱尊重愛情的態度去愛的話,我認為那已經夠了。怕的是一些人只抱著「遊戲一場」的心態去愛,絲毫沒有想過要如何尊重愛情。
看此劇的時候,我在想,不知我三十七歲的時候會是怎樣?是結了婚?抑或如正男一樣在尋找自己的「終極目標」?以我的樣子,我常常想我該不會有人愛。也許在我三十七歲的時候,我就劇中的正男一樣,為自己還未愛過一次而不服氣。不過,想真一點,又不是那麼悲觀的。媚姨(劇中一個五十多歲的女人)說得對,既然上帝做了我出來,就一定會做一個人來與我配合的。就算沒有,又或者真是遇不到,愛情也不是全世界(好像是很老土,但是真)。親情、友情,都同樣是一些值得我們珍惜的情。
願我們都同樣懂得珍惜身邊的每一段情,讓我們都一起愛一次吧!
5/00